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桑树;桑;品种;树;育成;新品种;推广
第一完成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15
摘要: 1.研究背景、主要技术方案和内容 桑是蚕业生产的基础,选育与栽培桑树良种是提高蚕业经济效益最基本和首要的技术措施,因此,桑树品种的选育研究与推广历来倍受重视。本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蚕桑技术体系nycytx-27-gw106,CARS-22-ZJ0105与浙江省重大农业科技项目2006C12057、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nyhyzx07-020等的资助。 为配合我国“东桑西移”战略和蚕桑产业向山区转移的现状,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民的养蚕积极性和经济效益,有必要选育适合于丘陵、山区等多种土壤类型和地区种植的耐瘠、抗旱、抗寒的高抗、广适性桑树新品种。本项目课题组,应用人工有性杂交、经单株选择、系统选择、区试鉴定,历时20年,育成高产、广适性桑树品种强桑1号,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推广。 2.主要创新点 (1)利用杂种优势理论,设置多种环境条件,采用多重选择技术、气孔早期预测抗旱能力等方法,经20年努力,自主育成了具有产量高、叶质优、适应性广、抗旱、耐瘠、耐寒,农艺性状优良、秋叶硬化迟等特点的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2009年通过省级审定、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 (2)该品种年公顷桑叶产量达到35.58t,与对照桑品种荷叶白相比,提高30%以上,桑叶养蚕万头产茧层量相仿,在丘陵地区,蚕种生产的综合指标公斤茧制种量提高7%,其主要经济性状名列我国现行主栽桑品种前茅,是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的桑树品种中增产幅度最高的桑品种;并首次制订了桑品种的省级地方标准(DB32/T 2491-2013),为现代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提升提供了品种支撑。 3.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该品种推广速度快、分布广、面积大。自2009年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以来,在浙、苏、桂、滇、渝、皖、陕、湘、粤、晋、冀、鲁、川、鄂、赣、新等16个省区市种植3.36万hm2,被农业部、浙江省、江苏省和国家现代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列为主推桑品种,累计新增经济效益7.27亿元。如今在浙江海宁、桐乡桑苗区(占全国嫁接商品苗生产总量的90%)近几年繁育强桑1号这一新品种的比重逐年提高,2013年繁育量为15%, 2014年繁育量达50%,并有继续上升的势头,农民自发地育苗推广,同时由于抗逆性强,适合在土壤缺水少肥的贫困、不发达地区种植,有利促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已入选农业部连片特殊贫困地区适用品种)。
- 相关文献
[1]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的鉴定成绩与栽培技术. 吕志强,沈国新,周勤. 2000
[2]蚕品种进步缓慢的成因分析. 徐红玳. 2008
[3]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的育成初报. 林寿康,计东风,沈国新,吴云翔,吕志强,沈永康,马秀康,史兴华,杨樾,吴天林. 1997
[4]桑树新品种农桑10号的育成. 计东风,林寿康,吴云翔,吕志强,王丕承,周金钱,周勤. 1997
[5]淀粉凝胶电泳法对桑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杨新华,杨今后. 1988
[6]桑树新品种'强桑5号'的育成. 林天宝,魏佳,刘培刚,刘岩,潘美良,马焕艳,冯世民,章恩婷,朱燕,叶伟清,兰丽盼,计东风,吕志强. 2024
[7]日本育成脱腹大豆新品种. 夏湛恩. 1998
[8]桑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林天宝,李有贵,吕志强,朱燕. 2008
[9]桑树青枯病的分布危害和防治的研究进展. 朱燕,叶志毅,吕志强,吴云翔. 2005
[10]桑树多倍体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杨新华,杨今后,骆承军. 2000
[11]桑树四倍体的诱导及其应用. 杨今后. 2004
[12]雄蚕新品种秋华×平30的育成. 何克荣,祝新荣,柳新菊,夏建国,黄健辉,姚陆松,王永强. 2006
[13]浙江选育蚕新品种在陕川应用综述. 王永强,张保华,杨慧君. 2014
[14]浅论提高蚕茧品质的蚕业科技创新体系. 朱俭勋,周双燕,厉水泉. 2001
[15]21个马铃薯品种(系)在温州地区的引种表现和生长评价. 叶友菊,陈义增,张涛,张旭乐,钱仁卷. 2024
[16]应用生态工程控制水稻害虫技术在金华的实践. 陈桂华,朱平阳,郑许松,姚晓明,张发成,盛仙俏,徐红星,吕仲贤. 2016
[17]双季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耐寒性的室内评价. 何月平,张珏锋,陈列忠,俞晓平,陈建明. 2010
[18]优质与高效是桑学科研究的主攻目标. 杨新华,杨今后,吕志强,沈国新. 1999
[19]高产优质市效桑树品种的选育经验. 林寿康,计东风. 1999
[20]桑树轻型改获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Ⅰ.湖桑全年三次等量条桑收获技术. 沈国新,厉水泉. 199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比例桑枝叶粉复合饲料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作者:刘岩;林天宝;侯凤香;赵燕;范明亮;金俊杰;吕志强
关键词:饲料;血清学;胆固醇;抗氧化;桑枝叶粉
-
单氰胺浓度对反季节桑果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作者:李添艳;林天宝;杨璐;魏佳;马焕艳;郭君鑫;朱燕;吕志强;刘岩;陈乐阳;沈国新;刘培刚;潘美良
关键词:桑果;单氰胺;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反季节栽培
-
不同杂交桑品种叶片营养的综合评价
作者:林天宝;吕志强;魏佳;刘培刚;朱燕;刘岩
关键词:叶片营养;隶属函数;熵权法;杂交桑
-
中国桑树品种在乌兹别克斯坦栽植适应性研究
作者:林天宝;刘培刚;杜鑫;沈王明;吕志强
关键词:强桑1号;浙桑杂1号;乌兹别克斯坦;产叶量
-
海涂泥质盐碱地不同果桑品种生长适应性分析
作者:杨升;王明睿;刘培刚;刘双双;刘星;朱燕;魏佳;陈秋夏;潘飞翔;王金旺
关键词:果桑;盐碱地;适应性分析
-
植物中1-脱氧野尻霉素特异性存在的考证
作者:赵辉;董馨恬;钟石;霍进喜;孙雨晴;占鹏飞;陈田飞;李有贵
关键词:桑树;桑科植物;1-脱氧野尻霉素;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法
-
桑树新品种'强桑5号'的育成
作者:林天宝;魏佳;刘培刚;刘岩;潘美良;马焕艳;冯世民;章恩婷;朱燕;叶伟清;兰丽盼;计东风;吕志强
关键词:桑树;品种;‘强桑5号’;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