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棉花协调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栽培技术体系;棉花;体系;技术;栽培;花;研究与应用;技术体系;协调;研究;栽培技术

第一完成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2

摘要: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江苏省“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棉花留叶枝增产机不时与高产高效轻型简化栽培技术”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棉花高产高效简化栽培技术研究”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技术原理:根据棉花生长的协调原理和反馈补偿原理。 性能指标:明确棉花叶枝利用的可行性,阐明棉花叶枝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制定相应高产高效轻型简化栽培技术规范。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研制创立了“棉花协调栽培技术体系,以棉花叶枝利用为核心,协调果枝与叶枝、养分积累与分配、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阐明了该体系高产优质技术原理,即以营养流、物质流为载体的”“反馈补偿原理,突破了棉花叶枝生长学枝性,为棉花叶枝利用提出了新的理论依据;系统提出了”“棉花协调栽培”的配套栽培技术,为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新型栽培体生活费。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项成果技术体系成熟可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可在本省及省处同类型地区推广应用。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该项技术在江苏沿海、徐淮等地累计推广应用413.20万亩,新增产值及增收节支达36304.57万元。

  • 相关文献

[1]江苏省高品质棉的研究与应用及配套栽培技术. 徐立华,何循宏,杨长琴,杨德银. 2004

[2]建立棉花差别化育种技术体系的构思. 韩世杰,刘水东,袁春新,何林池,邱启程,崔世友,徐纪嘉,韩娟. 2011

[3]棉花协调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徐立华,王阶祥,陈祥龙,陈平,何循宏,李卫华,朱永歌,徐家安,李国锋. 2002

[4]沿海滩涂大水面养鱼捕捞技术. 李国峰. 2011

[5]意杨加工下脚料栽培杏鲍菇技术研究. 汪国莲,陈明. 2007

[6]优质晚粳稻超高产栽培“置前技术”的研究. 高金成,庄义庆,周铭成,薛菊金,梁明华,瞿廷广. 2008

[7]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1120的培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孙明法,姚立生,严国红,唐红生,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任仲玲,单忠德,孙红芹,万林生. 2008

[8]夏秋甘蓝新品种瑞甘26的选育. 秦文斌,胡诗建,戴忠良. 2016

[9]两系杂交水稻盐两优888的产量表现与栽培制种技术. 孙明法,任仲玲,严国红,唐红生,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 2010

[10]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1120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朱国永,姚立生,孙明法,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何冲霄,任仲玲,单忠德,孙红芹,万林生. 2008

[11]加强啤酒大麦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 卞同洋,卞文斌,顾双平,吴昌庚,卢珊. 2007

[12]大樱桃栽培管理技术. 赵林,杨峰,樊继德. 2012

[13]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天优1120的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孙明法,姚立生,严国红,唐红生,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任仲玲,单忠德,孙红芹,万林生. 2008

[14]连云港地区梅的栽培品种和栽培技术. 赵文静,郑旭,王晓晓,缪美华,王都军,刘兴满. 2023

[15]棉花柱头生活力的研究初探. 杨华,施庆华,潘群斌,蔡立旺,陈丽萌,杨明凤. 2006

[16]棉花耐盐种质鉴定与筛选试验研究. 何林池,王康,魏小云,刑建美. 2013

[17]审时度势 依靠科技 恢复发展棉花. 王阶祥. 2000

[18]棉花杂种优势预测技术研究进展. 陈旭升,钱大顺,狄佳春,张香桂. 2000

[19]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连云港为例. 闫伟红,李冠喜. 2014

[20]棉花新品种盐抗杂1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吉荣龙,崔必波,黄志勇,费月跃,顾克余,樊锦春,李春宏.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