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耐热甘蓝新品种的选育-早夏-16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品种;甘;耐热;夏;甘蓝;选育;新品种

第一完成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4

摘要:   本项目来源于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编号为农科攻字(1999)第1-4号。 本课题组采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杂种的方法,育成了夏甘蓝新品种早夏-16,于2003年5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达到本项目的研究目标。 一、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母本98-52是从上海地方品种黑叶小平头中选育出的自交不亲和纯系。其叶色灰绿,叶片小,抗逆性强,整齐度高,叶球扁圆、包心极紧。经多年测定,花期亲和指数稳定在0.18~0.90,蕾期亲和指数10以上。父本98-8是从国外引进的夏甘蓝杂交品种经多代自交分离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不亲和系。其叶色绿,有蜡粉,外叶稍多但较小,叶缘有曲刻,花期自交亲和指数在0.1~0.4,蕾期授粉结实率高,球扁圆型,整齐度好。   二、组合配制: 应用筛选获得的优良自交不亲和系进行组合配制,并对24个不同组合进行品比试验,其中98-52×98-8表现突出,经多年多点试验,该组合表现配合力高、抗热性强、早熟、小区产量高、抗黑腐病、病毒病,被定名为早夏-16甘蓝。 三、早夏-16的综合性状表现: 早夏-16植株直立,开展度较小,可适当密植,每667m^2可定植4000株左右。整齐度好,外叶呈宽卵形,叶片深绿,叶缘有曲刻,蜡质浓。叶球呈扁圆型,单球重600~1250g,包心紧实,口感糯嫩,中心柱/球高的平均值为0.4。适应性广,在长江中下游及华北地区均可栽培。   早夏-16与国内目前的夏甘蓝主栽品种夏光相比有以下四方面突出特点:   1、耐热性强。特别能适应江南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天气,在30~35℃的高温下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夏光、日本的K-K、泰国的夏王等品种。特别在绝对高温40℃下其耐热性表现更突出。   2、早熟。同期播种,早夏-16比夏光提前采收5-7天。   3、抗病性强。经鉴定,早夏-16黑腐病的病情指数较夏光降低5.1;病毒病发生率较夏光降低5.0%。   4、产量性状好。经多年多点试验早夏-16平均亩产2688.5kg,比对照夏光平均增产12.2%。 四、本项目创新点: 1、首次应用室内电导法测定和田间耐热性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夏甘蓝材料的耐热性筛选,选育出多个耐热性强的优良自交不亲和系。   2、应用耐热性强的优良自交不亲和系配制组合,育成了适应南方地区高温高湿条件下栽培的夏甘蓝新品种早夏-16,其耐热性、抗病性和产量性状均优于夏光、日本的K-K和泰国的夏王等品种。 五、应用情况: 早夏-16现已在上海、湖北、山东、广州等省市较大面积种植,2000年以来,累计推广面积达3万亩左右,占到该区域夏甘蓝适宜种植面积的20~35%,每亩按增收150元计算,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450万元。据收到的证明材料统计,2000~2002三年间,累计推广面积为16871亩,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21.44万元。

  • 相关文献

[1]耐热甘蓝“早夏-16”的选育. 任云英,陈锦秀,童尧明. 2004

[2]白菜耐热新品种‘新夏青5号’. 李晓锋,朱红芳,朱玉英,侯瑞贤. 2018

[3]新一代杂交甘蓝“沪甘2号”的选育. 朱玉英,龚静,刘益国,吴晓光. 2003

[4]甘蓝品种‘争春’和‘寒光2号’的DNA指纹图谱构建. 薄天岳,刘冲,葛才林,任云英,陈锦秀,杨晓锋. 2006

[5]超甜玉米新品种‘金银898'的选育. 林金元,王慧,潘玲玲,孙大鹏,于典司,施标,卢有林,郑洪建. 2015

[6]高产优质球茎甘蓝新品种'沪苤1号'的选育. 薄天岳,陈锦秀,邰翔,朱晓炜,任云英. 2017

[7]糯玉米新品种‘申科糯1号’的选育. 王慧,卢有林,孙大鹏,于典司,施标,林金元,李茂柏,潘玲玲,蒋勤. 2014

[8]黑糯玉米新品种‘华耘黑糯501'的选育. 周强,王慧,钱彪,于典司,郑洪建,徐永平. 2016

[9]葡萄新品种-申华的选育. 蒋爱丽. 2011

[10]早熟黄桃新品种-锦香的选育. 叶正文. 2005

[11]高产优质抱子甘蓝新品种‘沪抱1号’的选育. 薄天岳,陈锦秀,邰翔,任云英. 2016

[12]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六号’的选育. 朱丽华,李超汉,杨红娟,宋荣浩,顾卫红,马坤,任永源,沈立. 2015

[13]茄子新品种‘沪黑6号’. 吴雪霞,朱宗文,张爱冬,张圣美,尚静,查丁石. 2019

[14]迷你型南瓜种质利用及新品种选育. 陈龙英,董玉光,朱丽华. 2005

[15]厚皮甜瓜新品种‘金辉一号’. 陈幼源,陈绯翔. 2006

[16]串番茄新品种浦红10号的选育. 朱龙英,万延慧,杨志杰,杨少军,朱为民. 2007

[17]紫色细长茄新品种‘沪茄5号’. 吴雪霞,朱宗文,张爱冬,李贤,姚静,查丁石. 2018

[18]白肉灵芝'云灵3号'选育. 吴晓蕖,刘艳芳,张劲松,何俊,李树红,李娥贤. 2024

[19]适宜机械化采收的耐热白菜新品种‘新夏青6号’. 李晓锋,朱红芳,朱玉英,侯瑞贤,翟文. 2020

[20]茄子耐热性状鉴定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刘晓慧,尚静,朱宗文,张爱冬,吴雪霞,顾大国.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