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甘;种质;种质创新;异种;创新;优异种质;甘薯
第一完成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13
摘要: 本项目为实施浙江省农业科技项目:优质专用甘薯新品种选育及深加工产品开发(2002C22009)、薯类新品种选育及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2008C12080)等形成的成果。 项目针对浙江省甘薯产业及现代农业发展对品种的多样化、功能化的需求,创制和培育优质、多抗、高胡萝卜素、高淀粉新种质及专用甘薯新品种,满足“一乡(村)一品”、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产业的需求。 本成果通过引进和利用国外高胡萝卜素资源Gem,采用早代病圃筛选技术,聚合了项目组创制的自然开花、高淀粉、多抗中间材料的优良性状,创制出自然开花性好的多抗高胡萝卜素新种质浙薯81,通过国家品种鉴定。浙薯81抗茎线虫、抗黑斑病、中抗根腐病,干率24%,胡萝卜素含量16.03mg/100g FW,为目前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品种。 建立了甘薯专用品种早代定向选育技术体系,结合甘薯实生代1年多点次筛选、鉴定方法,在甘薯育种早代进行专用品种的品质定向筛选,提高了优质专用甘薯品种选育效率,促进了新品种的产业化应用。首次提出甘薯的甜度主要来源于蒸煮过程中产生的糖分而非生鲜薯糖分,熟薯可溶性糖与甜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更适合作为甘薯甜度评价指标和食用品种品质育种指标。首次提出品种干率是影响油炸甘薯片硬度(松脆度)和含油量的重要因素,薯块干率24~26%的品种适合作为常温油炸薯片专用品种。 构建了高干率高胡萝卜素品种选育和种质创制的育种技术,应用早代定向筛选技术,利用浙薯81为母本育成干率35.8%的高干率富含桔黄肉优质甘薯新品种浙薯13,进一步与浙薯81回交育成桔红肉、干率30%的优质专用甘薯浙薯132;利用浙薯13为亲本,育成四抗高淀粉紫甘薯新品种浙紫薯1号,并获得国家新品种权(CNA20070631.4)。浙紫薯1号高抗茎线虫病、抗根腐病和蔓割病,中抗黑斑病。 创制的新种质和品种聚合了自然开花性状,已在甘薯专用品种育种中应用,成为长江中下游薯区的核心育种亲本,已育成专用甘薯新品种11个,其中项目组以其为亲本育成浙薯70、浙薯75、浙薯259共3个品种,川、渝、鄂等地多家育种单应用,已先后育成渝薯33、渝薯4号、鄂薯7号、鄂薯9号、川紫薯1号、南薯011、绵薯8号、绵紫薯9号8个品种,更多的新品系进入省和国家各级区试中。 本成果建立了甘薯新品种浙薯13、浙薯132、浙紫薯1号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和新品种产后加工技术,促进了新品种的推广和产业化应用,“一种甘薯糖化薯泥及其系列即食产品的加工方法” ZL2008100120626.0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 相关文献
[1]甘薯浙薯81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沈升法,吴列洪,李兵. 2013
[2]大麦优异种质农艺性状鉴定和适应性分析. 张万霞,张京,孙立军,高达时,张桂珍,陈丽华,李兰芬. 2002
[3]蛋鸭种质创新与产业化. 卢立志,陈国宏,李柳萌,黄瑜,孙静,沈军达,徐琪,曾涛,李清逸,陈黎. 2020
[4]杨梅性别决定与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陈方永,王引,倪海枝,颜帮国. 2021
[5]黄岩本地广桔种质保存现状和研究见解. 陈方永,林媚,任伊森. 2003
[6]温郁金种质资源圃的设计与建设. 熊伟,洪涛,史俊卿,姜程曦. 2011
[7]乌梅类杨梅四倍体种质鉴定分析. 张淑文,戚行江,梁森苗,郑锡良,任海英. 2019
[8]糯玉米自交系杂优模式的初步研究与应用浅析. 谭禾平,卢德生,王桂跃,赵福成,陆国权. 2011
[9]辐射诱变创制水稻新种质研究进展及浙粳99突变体库的建立. 柳梦林,张萍,叶胜海,翟荣荣,叶靖,朱国富,张小明. 2021
[10]基于农艺性状的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张婷,王雪艳,郭勤卫,李朝森,刘慧琴,项小敏,韦静,赵东风,万红建. 2024
[11]基于LC-MS代谢组学的红杆与绿杆型多花黄精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姜武,翁国杭,陈家栋,叶传盛,姜鑫凯,陶正明. 2021
[12]金华荷斯坦牛引种改良效果. 傅春泉,江洪,吴建良,宋雪梅,袁海龙,姜俊芳. 2011
[13]浙江不同河口滩涂秋茄树幼苗生长适应性试验. 杨升,卢翔,刘星,陈秋夏,王金旺,郭晋敏. 2021
[14]30份赤豆地方种质资源农艺性状浅析. 吕学高,卢华兵,朱正梅,陈珊宇,石丽敏,宋费玲,陈一波. 2018
[15]早籼稻直播适应性种质的筛选研究. 俞法明,杨曙东,金庆生,严文潮. 2013
[16]种子产业化链联接机制的构建与创新. 陈亲凯,陈有诚,陈志兴. 2005
[17]实践中认识和体会创新. 钟新民. 2012
[18]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激励对策研究. 吴林妃,陈丽君. 2014
[19]浙江省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 季志仙,成灿土,王忠明. 2005
[20]基于微营养钵技术的可商业化甘薯种苗繁育模式. SHEN Sheng-fa,沈升法,WU Lie-hong.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多用途甘薯品种浙薯33的选育与品质特征
作者:沈升法;项超;孟羽莎;李兵;吴列洪
关键词:甘薯;多用途品种;早结薯性;优质
-
甘薯小象甲田间发生规律试验研究
作者:张富仙;沈升法;邵晓伟;吴列洪
关键词:甘薯小象甲;发生规律;薯块受害率
-
马铃薯鲜食品种浙薯956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沈升法;吴列洪;项超;程林润;张良;卞晓波
关键词:马铃薯;浙薯956;特征特性;栽培
-
甘薯茎腐病室内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治效果评估
作者:柴荣耀;游雨欣;邱海萍;倪剑萍;郭峻宁;张震;李斌;沈升法;王艳丽
关键词:甘薯;茎腐病;防控;药剂筛选;田间防治效果
-
高光效甘薯品种浙薯86的选育、产量与品质特征
作者:沈升法;项超;孟羽莎;李兵;吴列洪
关键词:甘薯;高光效育种;理想株型;高产;淀粉特性;适应性
-
蒸制对甘薯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理化性质及消化特性的影响
作者:刘步瑜;刘兴泉;张治国;吴列洪;蔡静;杨开;吴卫成
关键词:甘薯;蒸制;可溶性膳食纤维;中性多糖;酸性多糖;模拟消化
-
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技术的建立及种质资源抗性分析
作者:柴荣耀;游雨欣;邱海萍;郭峻宁;张震;李斌;沈升法;王艳丽
关键词:甘薯;茎腐病;种质资源;抗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