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研成果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6
摘要: 水稻是江苏第一大粮食作物,在保障江苏乃至全国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1世纪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水稻广适性的呼声日益增加;与此同时,随着20世纪末我国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质已成为江苏粳稻育种的首要目标。针对这一现状,采用地理远缘杂交、复交等方法,通过多代的产量、抗性、米质和适应性综合鉴定,育成广适性优质粳稻“淮稻5号”,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持续推广应用,成为江苏省当前应用年限最长、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为江苏粮食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经专家鉴定,该成果总体达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1.科学技术领域:农业应用技术 2.主要科技内容: (1)引进鉴定高光效、优质、抗病等特异性种质资源,以本地主栽品种为骨干亲本,广泛配组,通过单交、复交、阶梯杂交等方法将多种有利基因聚集于一体,实现高产优质多抗相结合的育种目标。 (2)选用地理、生态及血缘关系远缘的优异资源与本地优质高产亲本杂交,提高亲本配组产量和品质起点,通过强优结合或优良性状互补,培育广适型高产新品种。 (3)抓住影响米质的主要因素垩白及食味,采用室内搓查与蒸煮品尝相结合方法,选育外观与食味俱佳的品种。 (4)采用半矮杆-中杆的理想株型,穗型中等偏大,穗、粒、重并举,既有效地扩大库容,又改善群体结构,提高光合效率,增强穗粒协调。 (5)研究淮稻5号生理生态特性和配套栽培技术,为品种迅速大面积推广提供科技支撑。 (6)创新政、产、学、研、企联合推广新模式,加速品种转化。 3.技术经济指标: (1)”淮稻5号”氮肥利用率高、高产稳产。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621.8公斤/亩,均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达9.7%,居第一位。2010年金湖县万亩示范方测产842.6公斤/亩,2013年射阳县万亩示范片测产802.5公斤/亩。 (2)“淮稻5号”整精米率高、食味品质优。经农业部稻米质量检测中心检测,6项理化指标达国标一级、3项指标达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米饭软硬适中,适口性好,深受稻米加工企业欢迎,原粮收购价比其他品种高0.1元/公斤以上。 (3)“淮稻5号”灌浆速度快而适中,可有效规避后期低温风险。 (4)综合抗性强,尤其是抗条纹叶枯病和抗倒性较好。 (5)适应性广,特别适宜苏中地区快速发展的机插秧、抛秧等多种轻简栽培方式。 4.推广应用情况:通过创新政、产、学、研、企联合推广新模式,“淮稻5号”实现大面积持续推广应用,并成为江苏省当前应用年限最长、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为江苏省粮食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7-2014年累计推广4448万亩。其中2012-2014年推广面积2213.4万亩,占苏中地区水稻面积的60%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3.92亿元,为江苏省粮食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河道淤泥营养土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作者:谢昶琰;侯钧宇;刘松;徐昕;蒋力;章安康
关键词:水稻;河道淤泥;营养土;秧苗素质;综合评价
-
芡实果皮废弃物好氧堆肥特征及其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作者:张苗;董青君;谢昶琰;李青;李传哲;孙春梅;章安康;陈川
关键词:芡实果皮废弃物;菜粕;菇渣;好氧堆肥;小白菜
-
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苏粳1180的选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曹鹏辉;于雅洁;乔中英;袁彩勇;董明辉;宋云生;谢裕林;陈飞;朱勇良
关键词:粳稻;苏粳1180;选育;栽培技术
-
长江中下游地区藜麦-鲜食大豆-菠菜周年轮作技术
作者:李茹;王海候;陶玥玥;吕志伟;金梅娟
关键词:藜麦;鲜食大豆;菠菜;轮作技术
-
"党建+人才建设"激发科技创新"主引擎"-以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例
作者:魏杰;彭杰;章安康;吴传万;陈富平
关键词:党建;人才;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
基于河道淤泥与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花卉栽培基质筛选
作者:张苗;董青君;谢昶琰;麻艳威;陈川;章安康
关键词:河道淤泥;农业有机废弃物;花卉;基质配方;隶属函数
-
基于施肥模型的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作者:王政;章安康;李卫红;王宏宝;冯素明;陈敏
关键词:有机肥;水稻;等氮替代;经济效益;施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