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新品种选育;技术;品种;品种选育;技术研究;生产;良种;配套技术;苜蓿;研究;新品种;选育;配套;抗性
第一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1
摘要: “抗性苜蓿新品种选育及良种生产配套技术研究”是“十一五”黑龙江省科技厅下达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合同编号:GB06B109-01,属于农业科学研究领域。 1、课题实施三年,在品系比较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选育出100号和81号两个苜蓿新品种。100号苜蓿的干草产量为11616.70~13929.78 kg/hm2,比对照肇东苜蓿增产31.55%~34.38%,比龙牧803苜蓿增产21.10%~23.78%;81号苜蓿的干草产量为11265.75~13300.00 kg/hm2,比对照肇东苜蓿增产25.40%~29.40%,比较龙牧803苜蓿增产15.95%~18.08%;越冬率均达到了98%~100%;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0.49%、20.07%。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选育新品种1个,干草产量达8000 kg/hm2,比对照增产15%;越冬率达95%;粗蛋白含量达18%)。 2、在含羟脯氨酸(L-Hyp)0、4、8、10、16mmol/L L-Hyp的MS培养基中,确定了c(L-Hyp)=8mmol/L的浓度为半致死剂量,c(L-Hyp)=16mmol/L的浓度为筛选致死剂量。通过以c(L-Hyp)=8mmol/L的L-Hyp压力筛选出抗寒龙牧801苜蓿和抗旱敖汉苜蓿愈伤组织抗性细胞系2个,其POD酶活力、可溶性糖的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表明抗性很强。完成了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 3、三年来,建立苜蓿原种田200亩,良种繁育田1000亩。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原种繁殖田100亩,良种繁殖田500亩)。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出优质苜蓿新品种。以新品种为核心,将研制出的苜蓿良种生产的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各单项技术与现有成熟技术组装集成,形成了适宜黑龙江省寒冷干旱区苜蓿生产及良种繁育综合配套技术体系,为牧草种子高产、稳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填补了国内寒冷干旱区苜蓿种子生产技术空白。利用化学物理诱变、航天搭载等高新技术创造优异种质资源材料,选育出新品系。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所获得的特异种质材料进行多态性鉴定,为牧草育种提供分子水平理论依据。其关键技术具有创新性,综合配套技术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研究成果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选育的苜蓿新品种及研制的适宜寒冷干旱区的良种生产配套技术,为苜蓿种子高产、稳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项目实施3年,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建立苜蓿良种繁育田1200亩,在全省各地建立苜蓿人工草地16500亩,两项合计获效益3995万元,纯效益3315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对全省农业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全国畜牧业发展和苜蓿生产情况看,对草产品的需求量都逐年递增,优质蛋白饲料缺口更大,而以苜蓿为主的草产品将成为优质蛋白饲料的主要来源,我省是畜牧业大省,2008年奶牛存栏量达到了200多万头,苜蓿草需求量增大,苜蓿种植面积扩大趋势,苜蓿种子供不应求,项目研究成果可为全省及国内寒冷干旱区提供抗性强、高产、优质的苜蓿新品种和配套的良种生产技术,为退耕还草,草田轮作和草原“三化”治理提供优质高产抗性强的苜蓿新品种,大大推动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维护我省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品种及其配套的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 相关文献
[1]水稻新品种黑粳1518的选育. 商全玉,杨秀峰,张立军,吴振明,张习文. 2020
[2]龙牧系列苜蓿种植与收获技术. 王晓龙,杨曌,钟鹏,徐艳霞,柴华,李莎莎,吴玥,高海娟,王建丽,李伟,孙蕊,王若丁. 2023
[3]穴盘育苗的技术要点. 王娟. 2009
[4]关于改进小麦区域试验的几点意见. 孙连发,康宗宝. 1993
[5]我国对莱茵鹅的引进及杂交利用研究进展. 赵秀华,李满雨,刘国君. 2013
[6]克字号小麦系列品种选育特点研究. 刘宁涛,邵立刚. 2007
[7]18个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刘杰淋,王建丽,申忠宝,韩微波,朱瑞芬,陈积山,李佶恺,刘凤歧. 2021
[8]在知识经济理论指导下实现种子产业化. 田宏祥,付祚荣. 2000
[9]“十五”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战略思考. 苏俊. 2000
[10]黑龙江省主推高产大豆品种及产量提升的关键技术. 郭美玲,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赵海红,徐杰飞. 2020
[11]黑河18大豆新品种的主要特点与栽培技术. 郑淑琴,刘发,鹿文成,梁吉利,闫洪睿,张雷,刘英华. 2001
[12]玉米杂交种绥玉6号(绥310)的选育与推广利用. 曹天昌. 1997
[13]寒地水稻稳健高产栽培技术——优质超级稻品种龙粳21配套栽培技术. 陈锐,刘传雪,郑义芳,王瑞英,张淑华,潘国君. 2010
[14]大豆新品种佳豆25. 郭美玲,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赵海红,张振宇,徐杰飞. 2020
[15]高产大豆新品种齐农10号的选育与推广. 袁明,韩冬伟,王淑荣,张笛,王连霞,马波,王俊强,胡继芳. 2022
[16]高纤亚麻新品种华亚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孙中义,姜卫东,朱炫,黄文功,宋喜霞,袁红梅,陈晓艳,张树权,康庆华. 2020
[17]国审水稻新品种龙稻202选育及栽培技术. 王麒,曾宪楠,宋秋来,孙羽,冯延江. 2020
[18]籽用南瓜新品种“金贝1号”的选育. 徐丽珍,赵茜. 2014
[19]食用大豆新品种'合农78'的选育与育种体会. 郭美玲,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赵海红,张振宇,徐杰飞. 2021
[20]亚麻新品种华亚2号的选育. 康庆华,王玉富,宋喜霞,姜卫东,孙中义,袁红梅,于莹,谢冬微,张树权,吴广文,关凤芝.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物理预处理对小麦麸皮-大豆混合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作者:珠拉吉;王宇;吴红艳;马鑫蕊;姚爽;高海娟;王德香;许英一
关键词:小麦麸皮蛋白;大豆蛋白;超声;微波;功能性质
-
低温高剪切挤压重组制备工程糙米工艺优化及其品质特性分析
作者:高扬;李家磊;严松;管立军;王崑仑;李波;周野;姚鑫淼;陈凯新;任传英;卢淑雯
关键词:低温高剪切挤压;工程糙米;工艺优化;营养特性;理化特性
-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防疫技术
作者:李烨;金振华;王丽坤;王嘉厚;张备;张国华;南景东;陈国旺;张建胜;鹿凌岩;曹禹;黄新育
关键词:寄生虫病;病因;危害;动物防疫
-
糙米发芽富集γ-氨基丁酸工艺和环境胁迫技术优化
作者:洪滨;卢淑雯;张珊;冯俊然;袁迪;山珊;张竞一;李波;任传英
关键词:糙米;发芽;γ-氨基丁酸;环境胁迫
-
干旱胁迫对油莎豆苗期生长指标的影响
作者:孙蕊;王锐;高海娟;王若丁;李伟;张军;李莎莎;刘杰淋
关键词:油莎豆;生长指标;抗旱性;干旱胁迫
-
不同添加剂对紫花苜蓿与高丹草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作者:徐艳霞;孙芳;王若丁;杨曌;王晓龙;柴华;李莎莎;吴玥
关键词:紫花苜蓿;高丹草;混合青贮;添加剂
-
紫花苜蓿轮作饲用燕麦/青贮玉米土壤浸提液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作者:王若丁;徐艳霞;杨曌;柴华;王晓龙;白长胜;李莎莎;吴玥;丁昕颖;张蕾;王春微
关键词:轮作;生理;抗氧化酶;土壤浸提液;紫花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