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优质高效油菜品种黔油17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优质高效;黔油17号;技术;品种;优质;技术研究;油菜;黔;高效;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选育;油菜品种;配套

第一完成单位: 贵州省油料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9

摘要: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经济作物,我国是世界第一油菜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现有油菜种植面积670~730万公顷,总产达1300万吨,总产和面积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年消费食用植物油1200×104T。油菜育种的主要目的是不断选育适宜油菜生产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优质高产及适应性广的油菜品种应用于生产,实现油菜品种的更新换代以及品质、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本成果由多项目研究集成,历时15年,育成了优质高产、高效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于2003年通过贵州省审定,获得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列为贵州省主导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效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并于2006年通过湖南省油菜新品种引种认定。   首次采用“父本中心式”技术进行制种,大面积产量达到63.35公斤/亩,最高产量达到126.36公斤/亩。该技术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种子的市场竞争力。   黔油17号大面积示范产量超过200公斤/亩,示范推广平均亩产160公斤以上;在稀植和密植的条件下,都能实现高产;在稻田免耕栽培示范中,最高产量达到366.4公斤/亩,大面积推广稻田免耕移栽比稻田翻犁移栽增加纯收入150.25元/亩。在贵州有效推广稻田免耕面积累计73.62万亩,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10﹪左右,节约生产成本8603.32万元,新增油菜籽830.27万公斤,新增效益2656.86万元。   项目实施期间,累计生产合格杂交种子30万公斤,产值900多万元,制种区农民获得收入300多万元,企业从销售中获得收入300余万元。同时在我省累计有效推广面积达259.48万亩,平均亩产160.5公斤,比当地主推品种油研10号平均增产10.42﹪,新增油菜籽3271.73万公斤,新增产值10469.54万元,产量、产油量、优质油、饼粕累计新增总经济效益达29899.88万元。   本项目研究发表研究论文23篇,技术研究报告4篇,其中在《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种子》等核心刊物上发表10篇,总结编写了各种技术规程4个;进行技术培训3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万多份。在项目执行期间,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管专家,1人晋升研究员、2人晋升副研究员。   通过高产、高效研究与示范和技术培训,提高了科研和农技人员的组织管理、栽培水平和能力,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素质;通过免耕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土壤有机质,保护了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黔油17号对于免耕、翻犁和不同栽培密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实现了品种与不同耕作方式有效结合的较大突破,其适应稻田免耕栽培的能力表明在以后节本增效栽培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成果经科技部西南信息查新中心检索了国内外17种数据库和检索资源的检索结果,对本项目所述的采用“农作物父本中心式”制种模式进行制种技术研究与应用,得出以1(父本)间4(母本)的制种模式效果最佳的研究结果,制种产量达到126.36公斤/亩;所检索文献中报道的油菜品种的选育特点、方法、材料等不同于本项目;在贵州省选育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产量达到366.4公斤/亩,国内外文献均未见报道。   综合本项目所述研究内容优质高效油菜品种黔油17号的选育及父本中心式制种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内外未见文献报道。贵州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成果总体达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在优质油菜高产、高效和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广适应性及稻田免耕节本增效栽培的有效结合方面以及“父本中心式”制种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 相关文献

[1]高油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717的选育. 秦信蓉,邹芳,喻时周,高志宏,杜才富. 2014

[2]优质牧草“黔金荞麦1号”种草养畜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邓蓉,向清华,龙忠富,张洁,张定红. 2016

[3]双低杂交油菜黔油28号高效、优质制种技术. 曾兵,饶勇,杨斌,李超,肖华贵. 2010

[4]高产多抗大穗型玉米新品种黔单18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 高翔,陈泽辉,祝云芳,赵晓燕,陈华璋,王天宇. 2004

[5]优质丰产稳产型玉米新品种黔单19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 高翔,陈泽辉,高捷,祝云芳,陈华璋,王天宇,赵晓燕. 2004

[6]贵州油菜种质资源搜集利用和研究. 陈静. 1999

[7]提高黔油系列杂交油菜制种产量和质量的两项制种技术比较. 曾兵,代文东,王军,李德文,饶勇,黄泽素,肖华贵. 2008

[8]贵州早熟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黄莎,肖华贵,张超,杨斌,王璐璐,唐容. 2020

[9]6个桃新品种引进种植试验. 金方伦,黎明,韩成敏,张发维,敖学熙. 2016

[10]优质甘蓝型油菜黔油17号亲本原种的保优繁殖技术研究. 魏忠芬,王军,李德文,张太平. 2007

[11]杂交油菜黔油17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Ⅱ“农作物父本中心式”油菜制种技术研究与示范. 魏忠芬,张太平,王军,李德文. 2007

[12]不同免耕密度对黔油17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揭良波,张太平,魏忠芬,王军,李德文. 2009

[13]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产量性状及增产潜力分析. 王军,魏忠芬,李德文,张太平. 2007

[14]黔油17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回归数学模型分析. 魏忠芬,李德文,王军,张太平. 2005

[15]种植密度对黔油17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李德文,张太平,魏忠芬,王军. 2005

[16]杂交油菜黔油17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研究Ⅰ父母本不同间比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李德文,张太平,魏忠芬,王军,李廷国,王达强. 2006

[17]双低杂交油菜黔油17号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李德文,张太平,魏忠芬,王军. 2006

[18]杂交油菜黔油17号适宜播种期研究. 李德文,张太平,王军,魏忠芬. 2004

[19]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的选育. 张太平,王军,魏忠芬,李德文. 2004

[20]发挥省校合作优势 建设西部茶叶大省. 梁月荣,罗显扬.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