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寒干旱区荒漠化土地治理技术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干旱区;技术;土地治理;治理;荒漠化;土地;旱区;高寒;荒漠;干旱;治理技术;寒;荒漠化土地

第一完成单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02

摘要: 子专题设在青海,在海拔3200m的共和盆地首次建立高寒干旱区荒漠化土地治理样板,紧紧抓住制约当地农牧业发展中的人畜生存、植被退化的主要问题低温、大风、干旱,各项研究内容均围绕合理利用光、气、热、水等因子,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荒漠化治理模式和示范区。 对现有种植材料在高寒条件下抗旱生理、生态适应性及在荒漠化地区可能产生的生态及经济效益进行调查和研究基础上,根据生态相似性原理,本着引种开发具有生态、经济多功能的乔、灌、草的原则,为达到增加植物多样性,提高荒漠化土地防护效能的目的,四年来共引进树(草)种20种,丰富了高寒干旱区治沙造林种植材料。运用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和引进的种植材料进行大面积流沙治理,在引进耐旱抗寒种植材料的基础上,针对威胁当地人畜生存、导致植被退化的主要制约因子低温、大风、干旱,合理利用光、气、热、水等生态主导因子,充分发挥已有成果的科技先导性,在机械治沙与生物治沙并举、治沙与沙产业开发结合方面作了多种探索。 经过四年治理,使植被平均盖度从15%增加到65%,局部地段植被盖度已达到90%,植物种类由原来的5种增加到24种。沙丘移动被有效扼制,保护了省府西宁至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公路运输安全,避免了附近草场被流沙吞蚀的危险,形成了在同类地区防沙治沙一套完整的治理模式。在高寒干旱无灌溉条件下,建立乔灌混合型旱地农田防护林难点是树种的选择与抗旱造林技术。防护林营造过程中抓住旱地缺水的制约因子,进行一系列的保墒措施,如全面整地,施用高效保水剂,应用“四位一体”造林技术等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高寒干旱区草场由于深居内陆,地处高原,具有高原气候的基本特征,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资源不足,水资源分布不均,干旱少雨,冬春多风,由于这些特点,造成了高寒区特有的草场类型和生产能力。 针对高寒干旱区草场荒漠化特征,从环境及社会等诸多因素方面探讨了荒漠化引发机理,总结了防治草场荒漠化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形成了人工补(种)植牧草、灭除不可食毒杂草、生物和化学草原灭鼠、冷季暖棚养羊等多项实用技术。并首次引种可饲用灌木进行护牧林建设试验,探求走时空立体型牧场之路。草场改良后植物中禾本科牧草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有毒和不可食草受到抑制,植物种类成份也明显地向有利于生态保护和牧业发展的方向转变。这种高寒干旱区草场可持续发展牧场经营模式在同类地区具有相当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本成果依据当地实际,树种选择主要以抗旱耐寒的乡土树种为主。灌木树种选择柽柳、沙棘、灌木柳等,乔木树种以青杨为主,且实行乔木树种灌木化经营,以便适应荒漠化地区的生境,并且尽快发挥其防护效益。 在青海高寒干旱无灌溉农田首次营建以乔灌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经过项目研究和总结,形成一套系统地营造旱地农田防护林的技术体系。项目区内的防护林带生长良好,已显示出初步防护效能。成果趋于成熟。 在建立农田林网的基础上,选择农业生态户,由项目设计和提供必要的资助,引进新技术对当地传统农艺措施进行改革和改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植模式,提高土地的综合产出能力。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且趋于稳定。总结出一套适合高寒干旱生境下以农业生态户为单元的控制荒漠化的最优模式。

  • 相关文献

[1]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青稞水分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张洋,张荣,胥婷婷. 2015

[2]柴达木盆地荒漠地区生态位研究初报. 王怡. 2005

[3]贵南县黄沙头流动沙地综合治理技术与经验总结. 王志涛,朱春云,杨占武,陈武生. 2000

[4]青海共和盆地高寒流动沙丘快速治理技术. 张永秀. 2009

[5]青海省荒漠化治理中林业科技功能研究. 任又成. 2014

[6]高寒草场荒漠化及其控制技术. 杨占武,朱春云,王志涛,陈武生. 2002

[7]青海高寒荒漠化地区的主要退耕还林模式设计. 耿生莲. 2002

[8]黄河谷地干旱区绿地草坪喷灌系统的应用. 王海. 2004

[9]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春油菜水分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张洋. 2015

[10]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水分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张洋,张荣. 2014

[11]黄河公伯峡水电站水土流失预防及治理技术初探. 王海,星玉寿. 2003

[12]青海省菜田盐渍化形成及治理. 张玮,李江. 2015

[13]干旱胁迫对抗旱性蚕豆幼苗生长特性影响及叶片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李萍,张雁霞,刘玉皎. 2017

[14]青海东部旱区旱农田匮乏型补灌的水分调控及其技术体系研究. 缪祥辉,王燕钧. 2004

[15]青稞幼苗干旱诱导蛋白的初步分析. 李洁. 2015

[16]青海省干旱及冰雹灾情趋势的灰色灾变预测. 强中发. 1991

[17]丘四区旱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 徐尚辉,陈武生. 2009

[18]干旱胁迫对青稞幼苗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李洁. 2015

[19]山旱区径流集水温室蔬菜种植技术试验示范. 陈来生,马进福. 2003

[20]小叶丁香栽培技术探讨. 郭文辉.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