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品种;甘;食用;食用型;抗病;优质;选育与应用;甘薯;食用型甘薯;甘薯新品种;选育;新品种;超高产;高产
第一完成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3
摘要: 国家863 “甘薯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及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编号:2001AA24118 超高产抗病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郑薯20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河南省襄城县红薯良种繁育基地从苏薯8号辐射芽变中共同选育甘薯新品种。2007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 项目研究的主要科技创新: 1、拓宽育种手段,创造优良种质材料:围绕高产优质、抗多种病害、抗旱育种目标,以甘薯无性系繁殖和理想作物育种理论相结合,立足国内外引进的各类优异甘薯遗传材料,对拥有材料进行形态、农艺性状鉴定,通过复合杂交、近交、集团杂交、辐射诱变和系统选择等育种手段克服不良基因的连锁遗传,聚合优质、高产、超短蔓、抗病害、水肥高效利用的优良基因,定向改良专用型优良甘薯,优化各种有益成分含量,创制集高产、抗病、超短蔓、早熟、优质等优异基因融合到一起的全新食用甘薯种质郑薯20,比利用辐射处理的苏薯8号更早熟、稳产、抗病,解决了优良品质、抗逆性与高产基因高效的聚合。 2、品种选育创新:郑薯20是集高产、优质、抗性于一体的甘薯新品种,是我省“十五”期间通过国家鉴定的唯一多抗型超短蔓、早熟、耐藏食用型甘薯新品种。由国家甘薯研究中心鉴定抗茎线虫病、中抗黑斑病、较耐甘薯SPVD病毒,抗旱耐饥耐肥。是我省完成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甘薯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及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种选育”的唯一一个鲜食性甘薯新品种,先后被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省引进推广,是我省唯一一个连续三年种植面积超过20%以上通过国家鉴定甘薯品种。主要技术路线是选用优质材料,创造优异变异,早代品质全面测定、分析、鉴定选拔、选育而成。郑薯20选育过程中强调种质改良与创新,辐射育种与系谱选择相结合,增加了甘薯优异组合稳定的概率且保证产量和品质,2007年通过国家甘薯鉴定委员会鉴定。 3、栽培技术创新:开展了甘薯产量潜力分析的研究,高产源库、质量栽培理论和技术研究,包括分期播种、密度、肥料、无公害病虫防治等,集成了甘薯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优良农艺性状的综合集成,建立了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的高效栽培技术。 1)丘陵旱地抗旱栽培模式:采用综合抗旱栽培技术包括蓄水保墒、冬耕起埂打格子,重施基肥、以肥调水,抗旱保苗覆膜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研究。 2)烟区烟薯套种模式:该品种的超短薯蔓,为大面积的烟叶地提供了最佳烟套品种,大大提高了烟地利用效率。开展了郑薯20烟薯套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研究了适宜时期、密度、栽种方式等最佳套种效果。 3)夏薯平原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应用优良品种脱毒薯,采用双膜育苗,合理密植,适时早栽采苗圃壮苗,配方施肥。精细管理,防止甘薯病害和地下害虫,保证薯块商品性优良。 4)郑薯20制种技术、脱毒薯快繁技术研究: 为保障其种性和纯度,开展在不同生态区(河南夏播、西北春播和南繁加代)的高产制种技术研究,为试验、示范提供高纯度育种家种薯和原原种;同时进行了郑薯20脱毒薯快繁技术研究,为保持种薯典型性状,每年筛选保持种薯典型性性状的茎尖薯苗进行组培、脱病毒及脱毒种苗种薯的快繁应用。 5)郑薯20鲜食“迷你薯” 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包括适时早栽、科学种植,疏松土壤、合理施肥浇水,病虫防治,适时收获、分级包装贮藏等。 该项目在食用型甘薯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等综合性状方面实现了协调统一。 1)郑薯20是我省首次采用辐射诱变和芽变选择育种方法培育的通过国家鉴定的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在河南省和国家区试、生产试验25个试点五年平均鲜薯亩产2505.24公斤,比对照徐薯18增产30.27%,居参试新品种第一位,增产极显著。 2)郑薯20干基可溶性糖含量高达22.65%,维生素C含量24mg/100g,品质优良,适合鲜食、烧烤、薯条、薯脯加工、“迷你薯”生产。早熟性好,商品薯率高。 3)郑薯20高抗茎线虫病、中抗黑斑病、耐根腐病和SPVD病毒、抗旱耐瘠,耐储藏,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4)研究建立了抗旱栽培、烟薯套种、高产高效种植等配套模式化综合栽培技术,实现了品种选育与技术应用的有效结合。
- 相关文献
[1]黑皮、中熟西瓜新品种中华拳王的选育. 徐小利,史宣杰,常高正,荆艳彩. 2005
[2]抗寒、抗病优质油菜杂交种豫油5号的选育. 张书芬,田保明,文雁成,王建平,朱家成,刘建明,任乐建. 2002
[3]高产优质西瓜新品种黑彤的选育. 胡安杰,史宣杰,凌华,蔡毓新,高冠英,师恭耀. 2009
[4]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郑稻20的选育. 王生轩,尹海庆,王越涛,王付华,孙建军,谢瑛. 2015
[5]高产优质甘蓝型核不育杂交种双油杂1号的选育. 朱家成,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赵磊. 2009
[6]高产优质黑芝麻新品种郑黑芝1号的选育. 张海洋,卫双玲,张体德,郑永战,梅鸿献,高桐梅,苗红梅. 2011
[7]甘薯新品种郑红23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杨育峰,李君霞,代小冬,杨晓平,王春义,杨国红. 2015
[8]我国优质专用花生新品种的选育方向及现状. 徐静. 2011
[9]小麦品种"郑麦1354"高产稳产性分析及栽培技术要点. 韩留鹏,胡琳,昝香存,董海滨. 2020
[10]辣椒新品种‘福祺皇剑’的选育. 史宣杰,蔡毓新,赵秀山,吉淼,赵肖斌,马凯,杨凡. 2017
[11]豫中北灌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高崇,郭瑞,赵明忠,董海滨,韩留鹏,王会伟. 2018
[12]郑麦0943配套栽培技术与发展前景. 齐学礼,张子山,周永斌,陈明,王永霞. 2024
[13]玉米品种浚单0898优质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示范. 范艳萍,宋金丽,王要闯,张素娟,孙永霞. 2019
[14]‘福祺早抗3号’少籽西瓜的选育过程与栽培技术. 陈继峰,刘洪源,石礼森,孙会,史宣杰. 2014
[15]华北夏谷区优质高产谷子品种联合鉴定与评价. 夏雪岩,代小冬,陈二影,宋世佳,任晓利,刘猛,李顺国. 2016
[16]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种杂97060的选育. 王建平,张书芬,田保明,文雁成,朱家成,赵磊,任乐建. 2004
[17]优质专用糯玉米郑白糯918的先育、特性及栽培要点. 铁双贵,丁勇,朱卫红,卢彩霞,孙建军,周珂. 2005
[18]西瓜新品种圣达尔的选育. 李晓慧,徐小利,常高正,赵卫星,梁慎. 2014
[19]优质黑皮无籽西瓜新品种黑帝的选育. 荆艳彩,常高正,李海,杨帆. 2010
[20]花皮无籽西瓜新品种豫园翠玉的选育. 常高正,荆艳彩,徐小利,李晓慧.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采用GGE双标图评价甘薯郑红22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
作者:张晓申;杨育峰;曹辉;王雁楠;左红娟;杨国红;杨晓平
关键词:甘薯;郑红22;GGE双标图;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
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遮阴胁迫下甘薯的代谢响应途径
作者:王雁楠;陈金金;卞倩倩;胡琳琳;张莉;尹雨萌;乔守晨;曹郭郑;康志河;赵国瑞;杨国红;杨育峰
关键词:甘薯;遮阴胁迫;转录组;代谢组;响应途径
-
甘薯IbSSI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克隆及瞬时表达分析
作者:王雁楠;杨育峰;杨国红;张莉;陈献功;徐心志;刘庆昌;翟红;何绍贞
关键词: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IbSSI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瞬时表达
-
甘薯郑红22脱毒及适宜密度、肥料配比研究
作者:杨育峰;张晓申;王慧瑜;王雁楠;徐心志;陈献功;张莉;杨晓平;杨国红;平西栓
关键词:郑红22;甘薯;脱毒;密度;肥料;产量
-
氮、磷、钾施肥对甘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杨育峰;张晓申;王慧瑜;王雁楠;张莉;陈献功;徐心志;杨晓平;杨国红
关键词:甘薯;施肥量;农艺性状;作物产量
-
绿豆品种郑绿11号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杨育峰;李君霞;代小冬;秦娜;王雁楠;朱灿灿;徐心志;王春义;杨晓平;杨国红
关键词:绿豆;郑绿11号;栽培技术
-
甘薯近缘野生种Ipomoea triloba L.干旱响应基因ItHAP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作者:王雁楠;杨育峰;贾礼聪;杨国红;徐心志;翟红;何绍贞;刘庆昌
关键词:甘薯近缘野生种;干旱胁迫;ItHAP2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