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油分黄籽油菜黔黄油21号选育及高效技术研究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高油分;技术;籽油;油分;黔黄油21号;技术研究;油菜;黔;黄籽油菜;高效;高油;黄油;高效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选育;黄籽

第一完成单位: 贵州省油料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5

摘要: 本成果项目由多项目集成,历时17年,研究内容涵盖油菜高油分亲本材料及品种选育、保优繁殖、高产高效制种、高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转化应用。于2007年、2009年分别通过贵州省、国家油菜新品种审定,2014年完成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采用杂交、自交分离筛选、优良基因定向回交转育、兄妹间单株成对杂交,在高世代结合集团混合选择群体改良、施加高密度选择压力以及不同生态区域异地鉴定筛选等方法成功选育出经济性状优良的高含油量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25AB和恢复系ZW3115,于2003年配制杂交组合,通过遵义、贵阳不同生态区域的稻田育苗移栽和免耕直播2种栽培方式下进行组合鉴定选择,鉴选出的适应性广的高油分黄籽杂交组合黔杂ZW05-2,在2005-2007年贵州省油菜区试平均产量为175.27公斤/亩,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6.79%,含油量达到46.28%,芥酸含量0.20%,硫甙含量为22.48u mol/g.饼;2007-2009年国家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为169.18公斤/亩,含油量达到47.50%,产油量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12.04%,芥酸含量0.05%,硫甙含量为24.50u mol/g.饼。品质优于国家双低优质油菜标准。是贵州历年来审定含油量最高的油菜品种,2009年被确定为福建省油菜主推品种,自2010年以来被确定为贵州省油菜主推品种。实现了选育方法和品种创新。 本项目主要采取农作物“父本中心式”高效制种模式进行黔黄油21号制种技术研究和杂交种子生产,最高制种产量达到93.36公斤/亩,示范区验收平均产量68.85公斤/亩,累计完成杂交种子生产面积5480亩,生产合格杂交种32万公斤。总结发布贵州省地方标准《甘蓝型油菜核不两系杂交种父本中心式制种技术规程》。结合当前安全、高效的农业发展趋势,围绕优质油菜品种黔黄油21号进行了不同生态条件、不施肥水平、不同种植密度、不同种植方式、全程保优栽培、多因子栽培试验等一系列高效栽保优培技术研究,形成了该品种高产、高效、保优、独特的栽培技术体系。利用该品种进行了油菜稻田免耕直播套种绿肥的高效保优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该项技术比传统油菜种植技术方式降低生产成本300-380元/亩,制订颁布贵州省地方标准《油菜免耕直播套种绿肥栽培技术规程》。 项目执行期间累计在贵州、安徽、江苏等省累计推广优质高油分杂交油菜黔黄油21号612.7万亩(有效推广面积551.43万亩),平均产量164.09公斤/亩,较当地主推品种增产12.05%,新增优质商品油菜籽10628.5万公斤,新增产值48133.0万元,新增优质菜籽食用油8792.24万公斤,新增油菜籽食用油产值达105506.88万元。项目单位面积商品油菜籽的新增效益176.02元/亩、菜籽油新增效益为274.13元/亩;项目商品油菜籽的总经济效益为66613.22万元,菜籽油的总经济效益为104376.05万元,油菜籽和菜籽油的年经济效益分别为9516.17万元、14910.86万元。推广投资平均年收益率:油菜籽9.26元/元,菜籽油为14.51元/元。 通过本项目研究实施完成了黔黄油21号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订发布贵州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7篇,电视新闻报道1篇,制作《黔黄油21号电视专题》课件1个。项目组成员中1人晋升研究员,1人晋升副研究员,1人获得硕士学位,1人攻读博士学位,1人完成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的学习交流。分别在各试验示范区完成相关技术培训2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多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本成果具有前瞻性,实施技术路线正确,组织措施有力,工作技术难度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该成果总体达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其中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高含油量品种和不育系及其选育方法居国内领先水平。

  • 相关文献

[1]高油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18R的选育及应用. 徐春,秦信蓉. 2011

[2]黄籽杂交油莱"黔黄油21号"高效安全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冰. 魏忠芬. 2013

[3]优质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黔黄油21号的选育研究. 魏忠芬,王军,李德文,张太平. 2008

[4]高油高产油菜新品种国丰油1号的选育研究. 秦信蓉,喻时周,向阳,张星星,杜才富. 2018

[5]优质杂交油菜黔黄油21号亲本保优繁殖技术. 王军,魏忠芬,李德文,张太平. 2010

[6]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油研817全程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 余顺波,汤勇,杜才富,廖方全. 2014

[7]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盛湘油9号的选育. 侯燕,侯剑,何惠萍. 2010

[8]“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油研九号的选育与推广应用. 侯国佐,杜才富,侯燕,张瑞茂. 2009

[9]双低杂交油菜品种油研1707的选育. 侯国佐,侯燕,何惠平,侯剑,李德全,伍斌,高志宏. 2008

[10]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先油杂2号的选育. 侯国佐,侯燕,余显权,侯剑,曾章丽,陈立杰. 2008

[11]“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油研1220的选育与技术研究. 侯国佐,侯燕,何惠平,侯剑,曾章丽. 2008

[12]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品种DH0815的选育. 侯国佐,侯燕,韩宏仕,侯剑,何惠平,李宏. 2007

[13]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宝油517的选育. 秦信蓉,沈奇,杜才富. 2010

[14]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抗耐低温(冻)不育系1923AB的选育. 秦信蓉,沈奇,喻时周,杜才富. 2013

[15]双低高油丰产隐性核不育系NAB-2的选育. 饶勇,肖华贵,陈静,李超,杨斌. 2016

[16]贵州油菜种质资源搜集利用和研究. 陈静. 1999

[17]提高黔油系列杂交油菜制种产量和质量的两项制种技术比较. 曾兵,代文东,王军,李德文,饶勇,黄泽素,肖华贵. 2008

[18]油菜黄籽遗传研究及其育种前景. 李正强. 1989

[19]黔黄303AB的选育及其主要性状表现和遗传特性. 王通强,黄泽素,田筑萍,代文东. 2003

[20]杂交油菜品种黔黄油21号的全程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魏忠芬,王军,李德文,徐野.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