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7
摘要: 1、课题来源与背景 病害是影响西南区玉米高产稳产与品质最严重的生物胁迫因素,尤其是玉米灰斑病、大斑病、纹枯病和穗腐病四大主要病害,严重影响了西南玉米生产、饲料品质和食品安全。由于病原菌种类与发生规律不明、抗源匮乏、抗病品种缺乏布局不合理和缺乏科学易行与高效经济的防控方法,使得病害成为西南玉米产业的瓶颈。本项目自1998年起开始实施,先后得到了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和四川省科技厅“育种攻关”等项目资金支持。 2、技术原理 技术原理:以明晰病害病原组成与流行规律为前提,品种抗性精准鉴定为基础,抗性品种高效培育与区域布局多元化推广为核心,药剂科学防治为保障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3、性能指标 1)西南地区玉米灰斑病研究;西南地区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监测;明确我省玉米纹枯病菌主要致病型。 2)筛选对西南区主要病害(大斑病、灰斑病、纹枯病、穗腐病)抗性良好的种质资源。 3)完善西南丘陵山区玉米抗病性鉴定平台,对四川省玉米区试品种进行抗性鉴定与准确、科学的评价;监测主栽品种抗性;完善抗性鉴定方法,对玉米品种(材料)的抗性进行准确测定。 4)任务书主要性能指标:系统研究该生态区玉米重大病害发生规律,根据该生态区主要病虫种类和耕作栽培特点,组建玉米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 4、技术创新性与先进性 1)探明了西南玉米主要病害的病原组成与发生规律。 明确了四大主要病害的病原组成、优势病原种群、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和流行规律,首次在西南发现AG2-2ⅢB融合群和南方镰孢,明确了玉米穗腐病两大优势菌拟轮枝镰孢和禾谷镰孢的产毒能力和产毒类型,为高效绿色化防控技术体系的科学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首次鉴定出大斑病2个抗性调控相关基因,定位了玉米灰斑病2个新的抗病数量性状基因位点,为抗病品种的高效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2)创新了西南玉米主要病害规模化、高效、精准接种鉴定技术,提高了抗病种质和抗病新品种的鉴定准确性与选择效率。 制定了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国家行业标准2项,四川省地方标准4项。为抗病种质、杂交种鉴定与筛选和抗病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创制了优异抗性自交系11个,选育出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抗病品种12个。完成了270份次西南主栽品种多年多点抗性跟踪和通报,推荐综合抗性好的品种36个。 累计评价6457份玉米资源抗性,筛选出抗源559份,抗源信息公开发布;对4697个玉米区试组合进行了抗病性鉴定与评价,其中799个抗病高产品种通过审定;为保障西南玉米生产安全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率先在全国对区试品种进行了穗腐病抗性鉴定。通过对高感品种及时否决入市、抗病品种推荐推广、主栽品种抗性跟踪和主要病害预测预报,实现了玉米生产的风险管控。 3)构建了以抗病品种精准选育为基础、以多抗性品种生产应用与布局为核心、以科学用药为保障的西南玉米重大病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率先在西南玉米丘陵山区探索和示范叶斑病防治前移技术与热雾沉降技术;研发出针对西南土传病害的新型种子处理药剂配方;筛选出针对玉米后期叶斑病高效、持效的药剂和针对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药剂,提升了西南玉米产业避灾技术水平与竞争能力;完善应用了“岗位专家+综合实验站+植保体系+科企联合”的技术传递推广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推广应用效率。有助于西南玉米生产的高产稳产、绿色生态与和农民增产增收。 5、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应用情况 玉米病害绿色防控技术适用于全国玉米种植区。玉米病害精准鉴定技术适用于玉米品种和资源的抗性鉴定、评价与抗病育种。 自2001年开始本项目成果在四川省大面积推广,西南产区累积推广面积12858.2万亩,新增粮食315.0万吨,节本增效68.9亿元。其中,近3年累计推广面积6274.9万亩,新增粮食157.9万吨,累计节本增产36.7亿元。经济十分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6、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存在问题:进一步加深抗病基因挖掘与应用和病原学遗传变异机理研究。 改进意见:大力推广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高密度SNP标记对112份温热改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特征鉴定与表型性状评价
作者:王栋;郭爽;聂蕾;何玥;涂亮;蒋喻林;刘鹏飞;王安贵;祝云芳;郭向阳;吴迅;陈泽辉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性状评价;SNP标记
-
云南省昆明市玉米白斑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作者:赵玳琳;吴石平;何海永;吴迅;谭清群;李继业;陈泽辉
关键词:玉米;E. sorghinum;E. dendrobii;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分子鉴定
-
温热玉米种质间穗长基因RSH2的遗传结构变异与优异单倍型分析
作者:涂亮;郭向阳;刘鹏飞;蒋喻林;王安贵;祝云芳;吴迅;陈泽辉
关键词:玉米;穗长;遗传结构变异;RSH2;优异单倍型
-
基于F2∶3家系的玉米籽粒相关性状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作者:何玥;聂蕾;郭爽;王栋;涂亮;刘鹏飞;郭向阳;王安贵;祝云芳;吴迅;陈泽辉
关键词:玉米;籽粒相关性状;QTL;候选基因
-
玉米开花促进基因ZmGI及其同源蛋白结构特征分析和功能预测
作者:陆雪峰;高媛;奉杰;涂亮;刘鹏飞;郭向阳;王安贵;祝云芳;吴迅;陈泽辉
关键词:玉米;ZmGI基因;同源蛋白;基因功能
-
玉米高赖氨酸和糯性基因聚合材料营养品质分析
作者:袁艳丽;周雪琴;王伟;任洪;邓磊;柏光晓
关键词:玉米;品质分析;赖氨酸;糥性基因
-
玉米穗部性状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作者:聂蕾;何玥;郭爽;王栋;涂亮;刘鹏飞;王安贵;祝云芳;吴迅;陈泽辉;郭向阳
关键词:玉米;穗部性状;QTL定位;候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