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类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最佳养分管理技术;养分;技术;黑土;养分管理;连作大豆;管理技术;土壤障碍;管理;消减;大豆;土壤;连作;障碍;黑土区
第一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6
- 相关文献
[1]不同种植模式对黑龙江黑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王聪,李明,邱广伟,王立春,刘玲玲,王怀鹏,庞泽,唐春双,孙继英. 2023
[2]黑土养分释放特性及大麦吸收养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刘双全,李玉影,姬景红,佟玉欣,刘颖,韩光,张明怡,王伟. 2010
[3]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团聚体养分变化. 宋秀丽. 2014
[4]连作葡萄对土壤中脲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郭修武,胡禧熙,李坤,郭印山,张立恒,孙英妮,李成祥. 2010
[5]东北大豆化肥减施增效的策略. Wei Dan,魏丹,Li Yumei,李玉梅,Wang Wei,王伟,Jin Liang,金梁,Cai Shanshan,蔡姗姗,Li Yan. 2016
[6]土壤养分管理对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王佰成,孟祥海,张星哲,杨冰,王文慧,时新瑞,孙国宏. 2024
[7]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中的相关问题与技术措施. 左辛,刘清扬,李丹,赵杨,李国泰. 2024
[8]大豆养分管理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 蔡姗姗,孙磊,魏丹,王伟,李玉梅,张久明,王爽,李艳,高中超. 2021
[9]黑龙江早熟大豆南繁加代管理技术. 张勇. 2013
[10]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黑土作物产量与养分平衡特征. 郝小雨,周宝库,马星竹,高中超. 2015
[11]黑土立体休闲技术改土增产效果. 王秋菊,刘峰,高中超,贾会彬,张劲松,张春峰,常本超,姜辉. 2017
[12]钾肥对大豆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曾玲玲,张兴梅,朱洪德,刘德福,何淑平,王伟利. 2009
[13]不同磷物料培肥心土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秋菊,米刚,张劲松,高中超,姜宇,崔喜安,刘峰. 2016
[14]黑土层厚度及心土培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匡恩俊,刘峰,高中超. 2012
[15]平衡施肥对松嫩平原黑土区大豆产量效益的影响. 姬景红,李玉影,刘双全,佟玉欣,刘颖,张明怡. 2010
[16]不同比例氮、磷、钾配合施用对白浆土区连作大豆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喜林,周宝库,高中超,刘颖,王始峰,李树南,张艳. 2010
[17]不同种植方式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 王芳,陈井生,刘大伟. 2018
[18]大豆长期连作施肥白浆土中锰营养的研究. 王永. 2004
[19]不同茬口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马子竣,孙继英,汝甲荣,王怀鹏,刘玲玲. 2020
[20]不同连作年限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孙磊.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作者:赵炳地;张久明;朱莹雪;匡恩俊;袁佳慧;迟凤琴;孙磊;李宁
关键词:秸秆还田量;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有机碳;有机碳贡献率
-
生物炭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张晓晗;金梁;杨翔宇;韩硕;张继龙;吴瑞瑞;杨光;丁国华;王海泽;殷大伟
关键词:生物炭;白浆土;养分;玉米;产量
-
耕作与秸秆还田深度变化对不同土层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于洪久;王根林;段衍;刘峥宇;时妍;刘沣漫;王伟;邱广伟;孙磊;李玉梅
关键词:秸秆还田;耕作;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深度
-
液体厩肥替代化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孙思淼;王晓军;高洪生
关键词:有机肥;秸秆还田;玉米;产量
-
土壤微生物对秸秆碳转化及碳积累特征的Meta分析
作者:韩佳烨;张久明;袁佳慧;朱莹雪;匡恩俊;迟凤琴;张少良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秸秆还田;土壤有机碳;秸秆碳转化
-
旱作黑土中不同种类有机肥的残留效应及对土壤CO2排放的影响
作者:伍志阳;陈增明;刘玉莲;陈艺周;许士麒;张久明;张永成;郭小俊;丁维新
关键词:有机肥;黑土;碳残留率;CO_(2)排放;有机组分
-
呼玛县大豆产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响应
作者:李伟杰;王蕊;孙志玲;黄剑楠;鄂文曌;伊海龙;蔡姗姗;王伟
关键词:呼玛县;大豆;产量;养分分级;依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