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获奖时间: 2017
摘要: 本项目针对我国棉花种质创新不足,品种改良效率低及生产对优良品种的迫切需求,历时20年,成功创制了一批优异种质及高效育种技术,使育成品种产量、品质、抗性及适应性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本项目在国家及省科技项目支持下,创制骨干亲本6份,育成新品种14个,申请发明专利2项,制定标准2个,编写专著3本,发表论文30多篇。创造的种质被相关单位利用育成品种68个,促进了我国棉花生产发展。 1.建立了复合杂交及其多生态、多逆境、高世代鉴定技术,提高了种质创新效果。 选择不同生态型、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品种(系)杂交、回交、复合杂交,创造遗传基础丰富的杂交群体,进行多生态(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海南、新疆)、多逆境(盐碱、旱、低温、病虫等)、多世代(核心材料20-50代)选择及配合力分析,提高了种质创新效果。鉴定保存种质资源2512份,创制骨干亲本6份,提供给相关单位利用。相关单位利用泗棉种质资源育成品种68个,利用以泗棉为受体导入BT基因育成的GK1、GK12、GK22等为亲本育成品种70多个,推动了我国棉花科技进步。 2.率先提出“株型结构合理、产量结构协调”的育种理念,丰富了我国棉花育种理论。 以塑造高光效理想株型为突破口,选择“叶片倾直、果枝上仰、植株疏朗“的理想株型,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棉花结铃性及改善吐絮性能,实现了棉花群体受光条件好、单位叶面积负载力高、经济系数高、光能利用率高的目标。形成了泗棉结铃性强、成铃高峰延续时间长、衣分率高、铃壳薄、铃重稳、产量高的特色,丰富了我国棉花高产育种理论。 3.完善了棉花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提高了新品种创新成效。 研发了“一种培育高衣分、优质棉花品种的方法”、“一种培育高衣分、高品质陆地棉的方法”,首次阐述了“优异相济”杂交棉亲本选配方略,完善了棉花高效育种技术。“优异相济”亲本选配方略的核心是杂交棉亲本自身目标性状起点要高,亲本材料间要具有显著遗传差异(最好是个别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差异),提高了强优势杂交组合的选配效率。利用骨干亲本,育成了强优势杂交组合及高效型品种14个,实现了新品种“增产幅度大、产量位次先、综合性状好”的育种目标。新品种衣分42%以上,增产幅度15%左右,7个品种纤维达优质棉Ⅱ型标准,且抗枯、抗(耐)黄萎。育成的品种有3个通过国审,4个成为皖、赣、苏等省区试对照,其中2个品种作为区试对照达12年以上。 4.优化了良种育繁推技术体系,促进了品种推广。 通过优化良种繁育技术,长期稳定品种种性和提高良种质量,实现“育”与“繁”有机结合,促进了品种推广。品种应用范围包括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西北内陆部分棉区,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东等省长时间、大面积推广,累计种植面积2685.3万亩,净增社会经济效益79.08亿元。其中2015-2016年推广170.2万亩,净增社会经济效益5.01亿元。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特性、作物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
作者:丁翊东;刘晓飞;赖上坤;夏前浩
关键词:行比配置;单穗产量;经济毛收益;带状复合种植
-
国内外高粱种质资源在江苏淮北地区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赖上坤;潘明泉;朱莉;刘敏轩;金倩;刘晓飞;陆平;王卫军
关键词:高粱;种质资源;江苏;遗传多样性
-
不同强化处理措施生态沟渠的净化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李敏;张迎颖;王岩;张志勇;苏国东;刘海琴;宋雪飞;姜智绘
关键词:生态沟渠;农田退水;削减率;氮;磷
-
生态沟渠对农田退水污染物的净化效能及其配置规模
作者:张迎颖;李敏;潘吴意;王岩;姜智绘;苏国东;刘海琴;张志勇
关键词:生态沟渠;农田退水;氮;磷;配置规模
-
酿酒高粱丸粒化包衣对害虫防效评价
作者:丁翊东;金倩;于居龙;潘明泉;田胜营;于成功;王卫军;赖上坤
关键词:种子丸粒化;农药残留;次生代谢物;酿酒高粱
-
新时期南通智慧农业应用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李敏;章洪娟;薛晨霞
关键词:智慧农业;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
-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富麦999的选育及主要特征特性
作者:张善磊;崔小平;王卫军;田胜营;赵壁;许稳;刘晓飞;赖上坤;赖尚科
关键词:富麦999;小麦;特征特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