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技术;栽培;窄行密植;窄行;栽培技术;大豆;半矮秆;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半矮秆大豆;高产栽培;矮秆;高产

第一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获奖时间: 2014

摘要: 项目于2004年被批准列为国家外国专家局引智项目,“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打破了传统的 “高秆品种、宽行种植”的思维定式,在选用半矮秆大豆品种基础上,第一,缩小行距,将原来65~70cm垄距改为45、30或17cm更窄的行距;第二,扩大株距,将原来5cm株距增加到9~12cm,构建成“密中有稀、稀中有密”的合理群体结构;第三,增加密度,密度由原来公顷保苗25~30万株增加到45~55万株,实现植株在田间均匀分布,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实现大豆增产。 该技术大面积平均亩产可达到200~260kg,平均比传统垄作栽培增产15.0%~20.0%,平均亩增产大豆30~40公斤,每公斤大豆按3.60元计算,每亩地可获纯经济效益108~144元。另外,由于技术在大豆生育期间采用免耕或少耕措施,每亩地还可节本30余元。

  • 相关文献

[1]嫩江县大豆1.3m大垄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韩冬伟,王守义,王淑荣,李晓明,赵曦,池莉,曲忠诚. 2010

[2]窄行密植大豆保护性耕作技术. 盖志佳. 2024

[3]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栽培产量性状及产量结构研究. 张敬涛,宋英博,申晓慧,刘忠堂,王谦玉,贾会彬,刘峰,赵桂范. 2009

[4]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张敬涛,郑殿峰,申晓慧,王谦玉,刘忠堂,贾会彬,刘峰,杜吉到,赵桂范,宋英博. 2009

[5]半矮秆大豆黑河19号窄行密植研究. 闫洪睿,张雷,刘英华,鹿文成,郭儒东 ,梁吉利,刘发,莫士玉. 2003

[6]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绥农22的选育及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姜成喜,陈维元,付亚书,景玉良,吕德昌,付春旭,王金星. 2007

[7]高产优质大豆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Ⅱ合丰47高产优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体系. 胡喜平. 2008

[8]高产优质大豆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Ⅰ合丰42高产优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体系. 胡喜平. 2008

[9]半矮秆大豆合丰42号最佳密植群体结构分析. 张敬涛,王成,王谦玉,赵桂范,王庆胜. 2005

[10]黑龙江省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赵贵兴,吴俊江,王金生,夏晓雨,季妮娜,马力,李进荣,毕伟伟,张丰屹. 2022

[11]黑河18大豆新品种的主要特点与栽培技术. 郑淑琴,刘发,鹿文成,梁吉利,闫洪睿,张雷,刘英华. 2001

[12]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绥农2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姜成喜,陈维元,付亚书,景玉良,付春旭,王金星,姜世波,单大鹏,张维耀,吕德昌. 2012

[13]美国优异大豆种质Hobbit的利用. 胡喜平,许勇,于萍,赵海红. 2008

[14]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佳豆33及其栽培技术. 王志新,郭泰,郑伟,李灿东,赵海红,徐杰飞,袁伟东,郭美玲. 2021

[15]半矮杆耐密型大豆品种东生89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史春玲,李文,孙国宏,刘长远,宗春美. 2023

[16]大豆新品种农生2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肖佳雷,柏锡,郭杨,戴常军,孙继海,梁禹男,贺海生,李勇. 2022

[17]三江平原大豆高产节本栽培技术. 盖志佳,王谦玉,张伟,张敬涛,刘婧琦,蔡丽君,杜佳兴,赵桂范. 2015

[18]半矮秆大豆育种组配方式的研究. 胡喜平,赵海红,郭泰,王志新,吴秀红,郑伟,刘忠堂. 2009

[19]利用美国矮源创新半矮秆耐密植、超高产大豆'合农60号'. 郑伟,杜长门,郭泰,刘忠堂,王志新,李灿东,张振宇,吴秀红,张茂明. 2013

[20]早熟高产半矮秆大豆新品种黑河22特性及应用技术. 梁吉利,鹿文成,刘发,张雷,闫洪睿,刘英华,张玉春.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