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育种;技术;黄瓜;生物技术育种;生物技术;研究;育种研究;生物
第一完成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获奖时间: 2015
摘要: 黄瓜是重要的蔬菜作物,我国黄瓜年产量达4800万吨,产值达94.4亿美元,均居世界第一。江苏省的黄瓜栽培面积达100万亩,是我省最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但现有主栽品种普遍存在抗病性较差、单性结实性弱等问题,而常规育种周期偏长,严重限制了黄瓜品种改良效率。本项目在国家“973”计划等项目资助下,开展生物技术高效育种的研究,在单倍体/双单倍体培养、种质的鉴定筛选与创制、抗病和特色基因发掘、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提高黄瓜育种效率、保持江苏省黄瓜产业可持续发展势头做出了贡献,主要成果如下: 1、研发出五种黄瓜单倍体/双单倍体培养技术,缩短了黄瓜育种的周期 开发了发包括黄瓜游离小孢子培养、花药培养、辐射花粉授粉、未授粉子房培养和单性结实子房培养等五种途径的单倍体/双单倍体生产技术,有效解决基因型反应问题,可将黄瓜纯系获得的年限缩短至1-2年内。,其中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是目前为止国际上唯一一个能够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单倍体黄瓜的技术(专利授权号:ZL200810022098.5),发表相关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2篇。 2、建立了黄瓜抗白粉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育成了高抗白粉病兼抗霜霉病和枯萎病的优良新品种。 挖掘出JIN5-508等多份黄瓜白粉病新抗源,采用SLAF-Seq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黄瓜抗白粉病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基因定位,建立了以SSR标记为基础,SCAR标记为辅的抗白粉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相关文章发表在《PLANT SCIENCE》等期刊上),育成’扬大4号’、’扬大5号’和’扬大6号’等3个具有高抗白粉病兼抗霜霉病、蔓枯病的优异黄瓜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44600亩次,试验示范亩产量均达到7500kg以上,示范基地内平均增产增效20.8%,示范户户均增产23.5%。 3、开发了黄瓜单性结实性连锁分子标记,育成了具备强单性结实性、强雌性的新品种并广泛推广应用 采用性状分级鉴定评价、基因组重测序、转录组测序等方法对国内外不同经济生态型的黄瓜品种资源进行全面的单性结实资源发掘,开发出ISSR-N92、Indel-T-47等多个单性结实连锁分子标记(相关文章发表在《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和《BMC genetics》等期刊上);结合由我们开发的全雌花连锁标记SCAR-SA166开展分子选择辅助育种,培育出强单性结实、强雌性新品种“南雌1号”,示范推广面积29835亩次,亩均产量在5000kg以上,亩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 4、发掘了我国特有黄瓜资源,建立了橙色果肉、胚轴矮壮等特色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 发掘我国特有黄瓜变种资源:西双版纳黄瓜(Cucumis sativus L. var. xishuangbannesis Qi et Yuan),通过变种间杂交等途径获得具有西双版纳黄瓜特色性状的稳定育种材料124份;发表了首张西双版纳黄瓜的遗传图谱,开发出8个与橙色果肉、胚轴矮壮等特色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改良现有黄瓜品种。相关成果发表在《Theor Appl Genet》等期刊上。 项目实施期间建立新品种示范基地13个,示范推广面积74435亩次,与同类栽培品种相比,亩均增效益724.84元以上,新增利润5494.33万元,新增利税659.32万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获所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授权新品种保护4个;发表论文33篇,其中SCI论文8篇,累计被他引316次。项目累计培养博士生18名,硕士生42名,国际留学生3名。
- 相关文献
[1]沿海滩涂大水面养鱼捕捞技术. 李国峰. 2011
[2]水稻耐盐基因遗传及耐盐育种研究. 胡婷婷,刘超,王健康,丁成伟,郭荣良,吴玉玲,徐家安,王友霜. 2009
[3]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温明星,陈爱大,杨红福,曲朝喜. 2011
[4]西班牙桃产业与研究现状. 沈志军,马瑞娟,俞明亮. 2010
[5]大麦遗传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乔海龙,陈健,沈会权,陶红,臧慧,栾海业,陈和. 2013
[6]南瓜属作物育种研究进展. 罗伯祥,沈俊国,赵苏海,朱明超. 2006
[7]从事三系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近30年的回顾与展望. 汤述翥,王才林,洪德林. 2010
[8]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技术的进展. 周艳红,丁衬衬,史建荣. 2010
[9]新型生物药剂对腐食酪螨的毒力测定. 刘俊杰,骆昕,林金盛,马林,李辉平,蒋宁,侯立娟,李翠新,曲绍轩. 2021
[10]微囊化JS25噬菌体在液态食品中的释放规律及生物防制效果. 龙门,孙梦媛,谢文,周卉,王冉. 2018
[11]棉花育种实践经验. 张正敏,曹景举,张兴居,李洪杰,王洪信,胡德平,宋新堂,刘传祥,冯雪梅. 2012
[12]组建种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分析. 钱虎君,郑安俭,汤义华,焦庆清,张红生. 2010
[13]中国哺乳动物胚生物技术进展. 范必勤. 1998
[14]当前关于农村沼气的开发与应用问题的研究. 彭亚民. 2012
[15]甘蓝型黄籽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盐2A的选育与研究. 单忠德,姚立生,严国红,孙红芹,孙明法,王爱民. 2007
[16]盐碱棉区棉花抗盐研究及植棉途径探索. 杨华,夏士军,蔡立旺,潘群斌,陈建平,施庆华,张萼,王海洋,陈丽萌,杨明凤. 2007
[17]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田玉米螟的控制效果. 刘海南,徐文华,王瑞明. 2004
[18]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浅述. 杨华,蔡立旺,潘群斌,陈建平,施庆华,张萼,王海洋,陈丽萌,杨明凤,霍金泉. 2006
[19]棉花柱头生活力的研究初探. 杨华,施庆华,潘群斌,蔡立旺,陈丽萌,杨明凤. 2006
[20]农业产业化中的科技问题研究. 吴春,周汝芹,沈会权.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光周期对番茄幼苗生理特性及定植后开花结果的影响
作者:韩冰;高文瑞;孙艳军;郑子松;张晓青
关键词:光周期;番茄幼苗;光合作用;抗氧化酶;始花期;产量
-
油脂对餐厨废弃物好氧堆肥腐殖化过程的影响
作者:邓杰;魏雨泉;王宇蕴;张奎;詹亚斌;常远;陶玥玥;王海候;徐智;李季
关键词:餐厨废弃物;油脂;好氧堆肥;腐殖化
-
哈茨木霉菌不同接种方法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作者:韩冰;高文瑞;孙艳军;郑子松;张晓青;韩琪;张洪永
关键词:哈茨木霉菌;番茄;光合作用;抗氧化酶
-
苏北地区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带花定植关键技术
作者:郑子松;孙艳军;王明明;高文瑞;张晓青;韩冰;韩琪
关键词:番茄;带花定植;日光温室;关键技术;苏北地区
-
不同LED光照对番茄幼苗生理特性及定植后开花结果的影响
作者:韩冰;高文瑞;孙艳军;郑子松;张晓青
关键词:LED光照;番茄;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产量
-
丝瓜子房培养类胚体发生途径诱导研究
作者:颜乐龙;黄耀;倪维晨;冯翠;刘慧颖;吉茹;苏小俊;钱春桃
关键词:丝瓜;离体子房;类胚体;单倍体;TDZ
-
瓜类作物辐射花粉诱导双单倍体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刘慧颖;冯翠;吉茹;钱巍;倪维晨;钱春桃;苏小俊
关键词:瓜类作物;辐射花粉;单倍体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