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7
摘要: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在国际贸易中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原料型产品。云南作为中国最大的咖啡产区,目前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占到全国的98%以上。然而云南咖啡产业存在规模小、产业链短、优异种质与优良品种溃乏、高效栽培与生产技术滞后等突出问题,如何促进云南咖啡产业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云南咖啡产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牵头,联合省内外5家科研院所及企业,在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和“948”计划项目的支持下,系统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 1、将小粒种咖啡的生物学特性与云南的产地生态环境相结合,收集保存国内外种质资源159份,筛选与创制优异种质13份,通过国审优良新品种1个(热研1号),为咖啡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种保障。 2、将小粒种咖啡生态学特性与农民生产习惯相结合,创建适宜云南主栽区的种苗规模化繁育及高效复合栽培技术体系,针对性研发出大袋双株育苗、高效复合栽培、标准化施肥、主要病虫害安全防控等技术,制定了《咖啡种子种苗》、《保山小粒咖啡养分管理技术规程》等行业及地方标准5项,为咖啡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种植技术保障。 3、将小粒种咖啡的品质特性与消费习惯相结合,针对性研发出基于果实色泽变化规律的果实采收分级标准及其采收技术,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咖啡初加工设备3台(套),建成咖啡加工生产线1条;开发咖啡系列新产品8个,其中“焙炒咖啡”、“灌肠咖啡”系列产品通过中国和欧盟有机认证,制定《速溶咖啡》、《保山小粒咖啡初加工技术规程》等企业及地方标准,为咖啡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加工技术及条件保障。 4、获国家发明专利1件及其他专利5件,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20余篇。 5、项目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针对性示范推广良种及其相配套的安全高效生产技术,在云南保山、德宏、临沧、普洱等咖啡主产区建成示范基地4个,面积2340亩;举办培训25期,培训技术骨干740人次及农民596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000份;2014~2016年累计示范推广44.25万亩,通过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使平均每亩减少化肥用量30%以上、农药及劳务用量30%以上,平均亩产提高25.2%,新增总产值8.37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矿质元素指纹特征的海南咖啡产地溯源研究
作者:王曦奥;彭贤瑞;胡丽松;黄丽芳;安娜;王晓阳;闫林
关键词:咖啡;矿质元素;产地溯源
-
小粒咖啡果实特征和种子萌发特性
作者:熊文艳;罗行;安娜;王曦奥;闫林;黄丽芳;王宪文;庞永青
关键词:小粒咖啡;果实特征;种子质量;种子萌发;幼苗质量
-
咖啡豆品质评价体系构建及国产咖啡豆品质评价
作者:赵茜;苗玥;季圣阳;闫林;李也;张芳;龚加顺;陆柏益
关键词:咖啡豆;品质评价;主成分分析;特征性指标;指标筛选
-
基于主要滋味成分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鉴别海南不同地区咖啡豆
作者:翟慧楠;于菲;唐玉妹;董文江;李亚男;胡荣锁
关键词:咖啡豆;产地溯源;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
-
42份海南咖啡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分析
作者:何安乐;黄丽芳;胡丽松;庞永青;王晓阳;伍宝朵;董云萍;闫林;李学俊
关键词:咖啡;品质性状;咖啡因;绿原酸
-
低温胁迫对小粒种咖啡幼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作者:黄丽芳;龙宇宙;李金芹;王曦奥;董云萍;秦晓威;王晓阳;孙燕;王宪文;闫林
关键词:小粒种咖啡;低温胁迫;光合;叶绿素荧光
-
咖啡果皮与枯落物覆盖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作者:张昂;陈苏森;谭军;林兴军;赵青云;孙燕;董云萍;闫林;龙宇宙
关键词:咖啡;果皮;枯落物;土壤有机碳组分;土壤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