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品种;黔麦15;小麦品种;选育;选育与应用;黔;小麦
第一完成单位: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8
摘要: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贵州省小麦育种“九五”、“十五”科技攻关。主要针对贵州省特殊的气候、生态环境,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种,并研究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并建立高产示范点基地指导农户进行生产,并在贵州省内大面积应用。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986年用自育对白粉病免疫、高抗条锈病的矮秆高代材料兴矮抗1号为母本,引自英国对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免疫的品种C39为父本组配杂交,经过贵阳、兴义和昆明等地多年多代异地选育,不同生态条件下穿梭选育和抗病性、丰产性、适应性鉴定,于1996年选育成功黔麦15,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不同年份、地区设置黔麦15的高产栽培试验,探索出黔麦15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在不同地区建立高产栽培示范基地指导农户进行生产。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创造了综合性状好的小麦育种亲本:黔麦15抗病性好、千粒重高、分蘖力强、株高适度,如果利用其作亲本进行配制杂交组合,可利用其某些目标性状对育种材料进行改良,是一个很好的小麦育种亲本。 2.选育出适宜间套作的小麦新品种:结合贵州小麦生产受生产生态条件的制约条件,间套作面积占85%以上,只有少部分净作,选育适宜间套作的品种并在生产上利用成为贵州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黔麦15就是针对这一要求选育而成。 3.改系谱选育为低代混合选择和高低单穗选择:为了提高育种效率,减少工作量,根据生物的遗产特点和结合育种的经验,在逐步探索的基础上,改早代单株选择为混合选择,改高代单株选择为单穗选择,提高了育种效率和降低了育种成本。 4.针对贵州小麦的生产生态条件研究与品种配套的技术体系: 根据黔麦15的特征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在贵州不同的生态区研究黔麦的生产潜力和适宜性,提出了高产栽培的技术模式和规程。 5.建立了常规种的推广技术体系:针对小麦是常规种的特点,存在推广难度大的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采取原种集中繁殖,生产种分散繁殖的,以繁种代示范的措施,建立了适宜贵州小麦生产的技术方案。 四、技术的成熟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1.技术的成熟度:黔麦15在贵州省内已大面积推广,推广地区农户已掌握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可稳定应用。 2.适用范围:适于在贵州中西部地区种植。 3.安全性: 黔麦15是常规小麦品种,不存在制种风险,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中采用的农药、化肥的种类、用量都达不到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应用情况 以黔麦15为主体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在毕节地区、黔西南和遵义市8年累计推广面积359万亩,其中毕节地区185万亩,遵义市54万亩,黔西南州120万亩,增产总量15.08万吨,新增总产值18093万元。黔麦15于2003~2006年作为贵州省小麦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年度间产量水平均排在参试品种前列,平均亩产达到243.73公斤,千粒重在45克以上,对条锈病高抗至免疫,对叶锈病高抗,对赤霉病高抗,对白粉病中抗以上,由于黔麦15的经济性状与抗性比较好,很多育种单位将其作为育种亲本进行杂交组合的配制。 2.存在问题 由于生育期稍晚,不适宜在高海拨地区与水稻轮作。 六、历年获奖情况 无
- 相关文献
[1]小麦新品种黔麦15的选育. 何庆才,龙增栋,廖玉梅,王学丽. 2002
[2]黔麦15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何庆才,龙增栋,王伟. 2004
[3]紧凑型小麦品种黔麦15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何庆才,龙增栋,王伟. 2004
[4]优良玉米自交系QB 506的选育与应用. 王安贵,陈泽辉,祝云芳,郭向阳,吴迅,刘鹏飞. 2020
[5]花生新品种黔花生二号的选育. 杨顺国,李正强,郭贵敏,代宇. 2009
[6]草莓新品种黔莓2号的选育. 乔荣,钟霈霖,杨仕品,王天文. 2011
[7]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玉米新品种黔单988的选育. 王春梅,沈建华,任洪,赵晓燕,王竹. 2015
[8]胡萝卜素甘薯品种黔薯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李晓慧,李云,杨雄碧,孙拥军,潘峰. 2016
[9]高抗性家蚕新品种贵蚕9号的选育. 姜虹,曾晓英,岳宣,麻继强,王忠梅,孙运朋. 2011
[10]贵州匍匐翦股颖新品种选育. 范国华,谢彩云,尚以顺,刘华荣. 2010
[11]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的选育. 张瑞茂,李敏,汤晓华,陈大伦,郑治红. 2009
[12]家蚕新品种贵蚕8号的选育. 姜虹,曾晓英,刘锡,吴忠明,丁洁,孙运朋. 2011
[13]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油研998的选育. 侯燕,侯剑,侯国佐,李风华. 2019
[14]早熟小麦新品种黔麦17号的选育研究. 王伟,何庆才,陈天青. 2008
[15]早熟小麦新品种黔麦17号的选育研究. 王伟,何庆才,陈天青. 2009
[16]小麦新品种黔22号的选育与应用. 王伟,隋建枢,陈天青,罗永露,吴文强,何庆才. 2020
[17]优质弱筋小麦品种黔麦21号的选育与应用. 王伟,隋建枢,陈天青,罗永露,吴文强,何庆才. 2020
[18]小麦品种的白粉病抗性评价. 李文贞,陈天青,黄芳,熊仕俊,何觉民,张立异. 2014
[19]不同小麦品种在贵阳地区干旱条件下的光合特性. 王伟,杨晓容,何庆才,陈天青. 2010
[20]西南地区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基因多样性调查. 陈天青,黄芳,李文贞,王伟,张爱民,张立异.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小麦种质抗条锈病鉴定与分析
作者:罗永露;陈天青;隋建枢;程斌;吴文强;王伟;何庆才;张立异
关键词:条锈病抗性基因;小麦成株期抗性;分子检测
-
紧凑型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多模式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伟;王亚萍;李荣玉;刘惠芳
关键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产量;农艺性状
-
玉米高赖氨酸和糯性基因聚合材料营养品质分析
作者:袁艳丽;周雪琴;王伟;任洪;邓磊;柏光晓
关键词:玉米;品质分析;赖氨酸;糥性基因
-
基于GBS测序和连锁分析的藜麦单株粒重QTL定位
作者:吴文强;代越琪;陈天青;隋建枢;罗永露;王伟;何庆才
关键词:藜麦;单株粒重;GBS;QTL
-
75份贵州小麦品种(系)抗病基因的KASP标记检测
作者:隋建枢;陈天青;罗永露;吴文强;程斌;王伟;何庆才
关键词:小麦;抗病基因;KASP;标记检测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小麦赤霉病抗病基因聚合体
作者:陈天青;李红艳;王伟;隋建枢;罗永露;吴文强;程斌;何庆才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基因组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玉米新品种金玉109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
作者:张开武;赵晓燕;王伟;沈建华;王竹;杨锦越;任洪
关键词:玉米;金玉109;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