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技术;新技术;吸虫病;血吸虫病;技术研究;血吸虫;诊断;吸虫;家畜;诊断与防制;快速诊断;快速;研究;防制
第一完成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0
摘要: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我国南方十二省市区的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人畜共患疾病。近十年国家在血防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年全国达到了家畜感染率5﹪以内的疫情控制标准,但这仅仅是我国血防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血吸虫病的流行与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据调查,人畜血吸虫感染80~90﹪是牛粪的血吸虫卵造成的。传统的耕牛犁地、家畜散养和水上作业,使人畜频繁接触疫水后反复感染,使血吸虫病难以消灭。畜源性血吸虫病的控制面临巨大压力,因此,我国将血吸虫病列为动物疫病监测及检疫的重要对象。 浙江历史上有9市、55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有病人204万余例,病牛13万余头,是全国血吸虫病重度流行省之一。经过积极查治,于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996年转入监测巩固阶段。近年,血吸虫疫区民工及家畜流入浙江逐年增加,每年有450万头来自疫区的家畜进入本省。1997年至2008年,浙江有6个地区共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人150例。目前,本省内源性血吸虫虽已基本清除,但残存钉螺面积仍徘徊在100万平方米左右,难以在短期内消灭。血吸虫传染源一旦进入钉螺区,存在着大面积发生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的隐患,对我省血防成果构成极大威胁,浙江仍有血吸虫病死灰复燃的可能。 家畜血吸虫病的诊断常用粪孵血吸虫毛蚴法和IHA法等血清学方法,但粪孵法耗时费力,漏检率高;血清学方法一般使用血吸虫虫卵或虫体抗原,需要对动物接种尾蚴。在虫种保存以及获取虫卵或虫体均需要化费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并且分离到的虫卵容易混入宿主组织而影响抗原的特异性。 传统防治家畜血吸虫病常采用口服治疗药物的方法,受草食动物胃肠道复杂环境影响,用药量很大,并且口服药物或普通注射针剂,药物有效浓度在体内的维持时间短,仅有临时治疗效果,没有预防作用。由于放牧或使役的家畜在一年中反复接触疫水而被重复感染血吸虫病,而需多次用药治疗,且增加了疫区养殖户的经济负担。 家畜血吸虫病快速诊断新技术是使用2个血吸虫表膜抗原特异基因通过基因重组、克隆、表达、纯化所获得的特异性强的重组融合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其制作过程易程序化,质量标准化。故该诊断试剂特异性好,与肝片吸虫、锥虫、蛔虫和东毕吸虫病之间未见交叉反应,与粪孵法阳性符合率为96~100﹪,阴性符合率为99.8~99.9﹪。经抗体消长规律研究表明,该技术能测出实验感染28天及其以上的血吸虫病畜抗体,血吸虫病牛和病兔在治疗后10个月抗体转阴,具有早期诊断及疗效考核价值。该技术5分钟可检测50份家畜血样,比IHA法提高工效1倍,比粪孵法提高工效24倍。比IHA法和粪孵法提早7~14天检出感染血吸虫病畜。因此该技术不仅可用于家畜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普查,还能用于家畜血吸虫病的现场检疫。该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助推先查后治政策的实施,节省人、财、物的投入,有效地阻断了血吸虫病的流行,为早日消灭血吸虫病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家畜血吸虫病防制新技术的核心是首次制备了注射型吡喹酮缓释剂。注射型缓释剂,用药量准确,用药量仅是口服药的1/2,安全,无毒副作用。比常规防治法节省医药费开支50﹪以上,比口服药延长防治时间1个月以上,避免家畜被重复感染,有助于家畜度过易感季节,达到阻断传播之目的。同时,该缓释剂对家畜绦虫病、豆状囊尾蚴病、囊虫病、毛毕吸虫病、东毕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治疗和预防也有特效。家畜经该缓释剂防制后,可明显提高生产性能,经3省试用后已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家畜血吸虫病快速诊断与防制新技术是对以往家畜血吸虫病诊断与防制技术的一次提升和革新,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为了使该新技术在血防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贯彻国务院“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项目组打算由浙江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组织疫区有代表性的湖北省(湖区)、四川省(大山区)和浙江省(疫情阻断省份)3省138个县市州血防技术人员,开展经验交流,制定应急预防工作的具体规划,为全国血吸虫病疫区做出示范,使该项新技术在消灭血吸虫病这一千年瘟神中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 相关文献
[1]检测家畜血吸虫抗体的二步金标免疫渗滤法研究. 卢福庄,方兰勇,张雪娟,刘恩勇,毛光琼,朱家新,樊茂华,郑海平,俞国乔,冯尚连,方萍萍,陈伟杰,付媛,程菊芬,周永学. 2006
[2]水牛体内两种新的锡叶吸虫. 杨继宗,潘新玉,张峰山,金美玲. 1989
[3]亚麻快速生物脱胶技术应用研究. 彭源德,刘正初,金关荣,胡镇修,臧巩固,郑科,傅福道. 2005
[4]基于KASP标记快速鉴定瓠瓜杂种F1纯度的方法. 冯子珊,吴晓花,李艳伟,鲁忠富,王尖,吴新义,汪宝根,叶子弘,李国景,汪颖. 2024
[5]实验感染血吸虫牛、兔抗体的消长规律. 卢福庄,付嫒,赵俊龙,顾小根,俞国乔,张雪娟. 2009
[6]牛羊四种寄生虫病联合诊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张雪娟,孙仁寅,刘恩勇,毛光琼,冯尚连,朱家新,阳爱国,宋灿明,彭又新. 2000
[7]牛日本血吸虫病抗体检测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评价. 卢福庄,俞国乔,周煜,阳爱国,付媛,顾昀,董国栋. 2013
[8]家畜血吸虫、肝片吸虫和锥虫病三联诊断液研究初报. 张雪娟,王一成,黄熙照,杨继宗,金美玲,方士龙. 1992
[9]山核桃林下套种多花黄精试验初报. 王雅娟,高媚,何浙华,姜武,刘彩娟,谢吉林,丁德根,陶正明,余琳. 2019
[10]我国茭白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陈建明,张珏锋,钟海英,李芳. 2016
[11]食品新技术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绿色保鲜中的应用. 郜海燕,吴伟杰,穆宏磊,房祥军,陈慧芝,杨海龙,陈杭君. 2022
[12]斑点金标免疫渗滤法诊断家畜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张雪娟,卢福庄,刘恩勇,方兰勇,阳爱国,何永强,付媛,项美华. 2006
[13]家畜血吸虫病金标免疫渗滤试剂盒检测实验感染血吸虫牛治疗前后抗体水平的研究. 卢福庄,张雪娟,付媛,冯尚连,赵俊龙,周艳琴,陆国林,俞国乔,顾小根. 2009
[14]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玉米氮肥营养状态诊断. 刘洪见,曾爱平,郑丽敏. 2007
[15]用过氧化氢酶诊断大豆缺铁的探讨. 符建荣,秦遂初. 1990
[16]猪流感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王方昆,王一成,袁秀芳,徐丽华. 2006
[17]斑点酶联SPA诊断动物血吸虫病的研究. 张雪娟,王一成,黄熙照,杨继宗,金美玲,刘堂建,方士龙,潘淑珍,沈秀英,何水银. 1993
[18]诊断型农业专家系统推理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姚旭国,郑可锋,祝利莉,胡为群,叶少挺,张浩,张小斌. 2008
[19]兔皮肤真菌病病原PCR快速诊断技术研究. 韦强,肖琛闻,季权安,刘燕,潘丽俊,李科,鲍国连. 2017
[20]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流感混合感染的诊断. 顾小根,俞国乔,朱家新,赵灵燕,方兰勇,陆国林,赵国源,王勇,蔡雪晖,李海燕,谷根林,王一成.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姜黄素对猫肾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丹丹;丁方舟;曹佳;刘士哲;吴誉敬;倪征;陈柳;叶伟成;付媛;朱寅初
关键词:姜黄素;猫肾细胞;氧化损伤;抗氧化
-
浙江省部分地区鸡球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周思含;李天恩;邓金华;孙洪超;闫文朝;石团员;王天奇
关键词:浙江;鸡球虫;流行病学调查;纳甘比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
-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2种假定致密颗粒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作者:李天恩;周思含;孙洪超;付媛;石团员;闫文朝
关键词:柔嫩艾美耳球虫;假定致密颗粒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抗原性
-
杭州市规模化养殖场湖羊芽囊原虫的PCR检测与基因亚型鉴定
作者:邓朴明;赵慧钢;余复昌;石团员;孙洪超;周炜;周芷锦;赵爱云;齐萌
关键词:芽囊原虫;检测;鉴定;基因亚型;湖羊
-
中药添加剂对热应激生长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微生态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程菊芬;张立;袁家琪;贺真睿;翁顺利;严加森;郑会超
关键词:生长兔;中药添加剂;热应激;成活率;肠道微生态
-
浙江省规模湖羊场盈亏平衡分析与对策建议
作者:郑会超;郑诗佳;李建中;程菊芬
关键词:盈亏平衡分析法;规模湖羊场;种羊;肉羊;浙江
-
贮存温度影响全株青贮玉米有氧劣变的速度和程度
作者:郑会超;胡斌;王海青;程菊芬;韩城南;李嘉慧;钱仲仓
关键词:全株青贮玉米;有氧劣变;贮存温度;发酵品质;干物质损失;霉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