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两优培九的引进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成果推广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引进;两优培九

第一完成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4

摘要: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培矮64S”作母本,“931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由湖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北省种子管理站引进。200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登记号ES006-2001。适于湖北省光照充足、肥力中上等的田志作中稻种植。   品质产量:1999-2000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糙米率80.96%,整精米率60.87%,长宽比3.0,垩白粒率31%,垩白度5.3%,直链淀粉含量20.53%,胶稠度53毫米,米质较优。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2.9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0.63%。其中:1999年平均亩产618.70公斤,比汕优63增产0.91%;2000年平均亩产567.27公斤,比汕优63增立0.34%,两年增产均不显著。生产试验:1999-2000年在武汉、孝感、荆门、襄樊等地试种,一般亩产600公斤。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茎秆坚硬,叶色浓绿,剑叶挺拔。穗纺锤型,穗大粒多,着粒密。谷粒中长,稃尖紫色。结实率高,千粒重较低。有明显的两段灌浆现象,后期叶片早衰,转色一般。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18.7万,株高116.3厘米,穗长23.3厘米,每穗总粒数153.9粒,实粒124.5粒,结实率80.9%,千粒重26.16克。全生育期138.9天,比汕优63长3.5天。抗病性鉴定为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穗颈稻瘟病。纹枯病中等。抽穗扬花期遇阴雨稻曲病、稻粒黑粉病重。

  • 相关文献

[1]两系杂交中稻两优培九的引进与应用. 游艾青,刘凯,胡刚,袁潜华,周继先,卢兴桂. 2004

[2]两系中籼杂两优培九高产制种技术. 刘凯,樊勇,胡刚,熊传刚,任德泉. 2001

[3]非洲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抢救性引进与合作研究. 丁自立,姚明华,焦春海. 2014

[4]我省引进及开发利用小尾寒羊之我见. 陈明新,李晓锋.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