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优质高效;蔬菜;高效生态;技术;栽培;高山;优质;栽培技术;生态栽培;高效;生态;高山蔬菜;生态栽培技术
第一完成单位: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5
摘要: 课题来源: 农业部\财政部现代农业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ycytx-35-02-06)(CARS-25-C-02);湖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国外优良园艺作物新品种的引进与开发利用研究”(991P0809);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瓜菜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2011-620-007-003);湖北省农业重点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鄂西山区高山特有蔬菜资源的挖掘与利用”(2012DBA07)、国家支撑计划《高山蔬菜新品种及茬口多样化研究》、农业部跨越计划《生态型高山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省科技厅攻关计划《高山蔬菜高效种植及采后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等多个项目资助。 课题背景: 高山蔬菜是指在高山、半高山可耕地,利用高海拔区域夏季的自然冷凉气候添加生产的夏秋季上市的天然反季节商品蔬菜。高山蔬菜能够补充平原地区夏季高温不利于某些蔬菜生长的不足,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由于成本低,品质好,无公害,错季节,高山蔬菜在我国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作为我国夏秋季节无公害蔬菜供应的战略性生产基地,在致富山区百姓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山蔬菜产品弥补蔬菜“秋淡”市场不足,是我国夏季避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蔬菜基地是我国夏秋时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战略资源,高山蔬菜产业是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及节能低耗性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蔬菜产业是最具出口潜力的外向型产业,是创汇农业的一部分。高山蔬菜作为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区域性优势产业,是带动山区第三产业发展和促进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进器。 迅猛发展的高山蔬菜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生产和生态的技术问题,制约着该产业的进一步增效和健康发展。如种植种类相对单一,茬口集中,效益不稳,高山蔬菜增效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缺乏针对高山蔬菜的科学栽培管理技术规范,生产效率下降。基地高度连作,偏施化肥及未采用科学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连作性病虫害发生日益增多,进而造成生产成本不断升高而产量、品质和效益不断下滑的趋势,使高山蔬菜的生产效率下降;生态问题初见端倪,由于配套基地管理政策与科学栽培管理措施的滞后,加之高山区域自身生态相对脆弱,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型高山蔬菜基地选择与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的保护性开发,对引导该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针对高山蔬菜生产中的问题,在集成现有平原蔬菜可持续发展技术基础上,综合运用蔬菜栽培学、蔬菜育种学、植物保护学、生态学、土壤肥料学等原理,开展高山蔬菜不同海拔耕作制度变化规律和生态栽培技术措施研究。 (1)摸清了高山蔬菜不同海拔耕作制度变化规律。包括不同海拔高山小气候变化规律、高山蔬菜适宜种植期变化规律和不同海拔高山蔬菜适宜种类的生产分布规律。 (2)研究并建立了系统的高山蔬菜生态栽培技术体系,包括沟厢改造及生物护埂技术、高山避雨覆盖和二高山聚雨灌溉栽培技术、高山蔬菜病虫害绿色生态防控技术、高山土壤保育与根际生态修复剂技术、高山蔬菜基地废弃物生物转化处理技术、高山蔬菜基地有序开发利用技术。首次基于不同海拔耕作制度变化规律研究总结出不同种类蔬菜高山越夏栽培适宜的海拔梯度分布规律; 首次针对高山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农田生态问题研究总结出六项简单实用高山蔬菜基地生态保护技术措施; 集成研究出涵盖50种主要蔬菜的高山生态栽培技术; 制定出高山菜地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并基于高山蔬菜主要病虫害不同海拔变化规律,提出了高山蔬菜主要病虫害“沟岛天敌”防控和不同海拔梯度防控理论及模式,完善丰富了高山蔬菜病虫害生态防控技术。 技术成熟度: 该技术中各单项技术均属成熟技术,已在全国多个高山蔬菜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近四年来,相关的新品种、新种类、生态栽培技术已累计推广491万亩,因此,技术已具备较高的技术成熟度。 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技术成果可应用于所有高山蔬菜产区的生产环节。不同海拔耕作制度规律的应用可以解决高山蔬菜种植种类单一,连作病害重的问题,实现在提高菜农生产效率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使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引导高山蔬菜发展逐渐步入了可持续发展轨道;摸索出的新茬口模式,可以实现高山蔬菜种植茬口一茬变多茬、种植连作变轮作、品种大宗变精细,精细蔬菜“上山”填补山下市场供应空缺,极大地丰富了夏季鲜菜市场,而耕作制度上的变化可以带动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大幅度提高,有利于提高高山蔬菜的生态效益,缓解高山蔬菜产品市场压力,在丰富夏季市场供应的同时从根本上降低高山蔬菜产业的市场风险,因此该技术的应用无任何经济效益风险或环境风险,安全性较高。 近四年来,通过在各地进行示范及推广项目相关的新品种、新种类、生态栽培技术累计推广491万亩,按平均每亩增收199元计算,新增总产值9.78亿元,平均每亩节约开支58元,累计节约开支2.84亿元,四年实现增收节支12.62亿元。同时,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高山蔬菜产区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该技术已具备较高的成熟度。 本研究成果仅对高山蔬菜生态栽培技术体系进行了阶段性研究与总结,对相关栽培技术下不同蔬菜作物的生理生态学机理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对不同措施下的农业环境生态效应评价仍有待完善,相关生态栽培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有待于和相关应用企业合作向前进一步推进。2002年《Bt杀虫剂及其系列复配制剂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获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三等奖。 2004年《优质红菜薹新品种鄂红一号、二号的选育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8年《湖北省高山无公害蔬菜系列标准》,获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9年《高山蔬菜品种及茬口多样化技术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0年《高山蔬菜新品种及标准生产技术示范推广》,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 2012年《高山蔬菜品种与茬口多样化技术示范与推广》,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二等奖。
- 相关文献
[1]萝卜新品种雪单3号及高产栽培技术. 袁伟玲,甘彩霞,王晴芳,崔磊,梅时勇. 2015
[2]'鄂干椒101'高山栽培技术规程. 尹延旭,王飞,李宁,高升华,徐凯,姚明华,焦春海,郭斌,范书云. 2023
[3]长江中下游地区(武汉点)优质高效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董华林,汪本福,费震江,周鹏,游艾青,郑兴飞,徐得泽. 2018
[4]咸丰白术高效富硒栽培技术. 周光彦,田若凡,周光龙,黄思勇,周武先. 2021
[5]高山萝卜栽培技术要点. 梅时勇. 2006
[6]高山甘蓝栽培技术浅谈. 朱凤娟. 2006
[7]辣椒高山栽培技术. 姚明华. 2006
[8]油后移栽棉保优丰产增效关键栽培技术. 余隆新,周明炎,羿国香,杨平华,段银廷,韩昌友. 2006
[9]竹节参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向极钎,杨永康,覃大吉,曾凡忠,廖朝林,由金文,唐春梓. 2005
[10]优良的生物围栏植物——多花木蓝. 刘洋,蔡化,田宏. 2005
[11]两系杂交晚籼两优277的选育与应用. 刘凯,胡刚,杨国才,游艾青,陈志军,卢兴桂. 2006
[12]部颁一级优质香稻润丰香占的选育与直播栽培技术. 杜雪树,李进波,夏明元,万丙良,戚华雄,杨大兵,胡亮,丁心涛,胡丁哲. 2023
[13]优质转基因棉花杂交种-ZY8. 蓝家样,陈全求,韩光明,黄云,李国荣. 2020
[14]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广两优5号的选育及应用. 刘凯,徐得泽,杨国才,陈志军,周雷,李三和,胡刚,闸雯俊,游艾青. 2013
[15]中筋小麦鄂麦1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关伟,李梅芳,葛双桃. 2005
[16]优质高产三系杂交中稻新组合巨2优96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李戎,文举,赵开荣,杨洪勇,周雷,谢磊,徐国华. 2023
[17]高产优质转基因棉花杂交种——鄂棉ZY6. 蓝家样,陈全求,韩光明,黄云,董建辉,郑祖云. 2016
[18]晚粳荆粳209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 文举,杨洪勇,徐正猛,周雷,余为仆,许晖,柳冕,李戎,徐国华. 2022
[19]高山红菜薹的商品性和营养成分研究. 邱正明,邓晓辉,聂肩军,朱凤娟. 2008
[20]高山莴苣品种筛选试验. 朱凤娟,邱正明,聂启军,邓晓辉,王晓辉.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加工专用型细香葱新品种鄂香葱1号
作者:郭凤领;齐传东;吴金平;周洁;易礼美;周强
关键词:
-
辣椒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
作者:李宁;尹延旭;王畅;王飞;姚明华;范书云
关键词:辣椒;SUTs家族;生物信息分析
-
水分优化管理对稻虾共作模式水稻产量及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彭成林;赵书军;佀国涵;朱秀秀;牛鑫泽;袁家富;徐大兵;刘威;周剑雄
关键词:稻虾共作;水分优化管理;土壤还原性物质
-
小龙虾扰动下水稻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和表面结构变化特征
作者:彭成林;徐大兵;周勇;佀国涵;赵书军;刘威;周剑雄
关键词:稻虾共作;秸秆还田;腐解;养分释放;表面微观结构
-
魔芋优质轻简高效栽培实用技术
作者:周洁;万松彤;扬丹旭;李鹏程;王华;齐传东;郭凤领;吴金平
关键词:魔芋;覆膜;轻简化;实用技术
-
智慧农业及其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作者:徐凯;徐兰婷;张怡文;王小迪;詹晓慧;元贤良;姚明华;王飞
关键词:智慧农业;设施蔬菜;物联网技术;智能温室
-
稻虾共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对水稻土团聚体特征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作者:佀国涵;朱秀秀;彭成林;袁家富;赵书军;徐大兵;谢媛圆;周剑雄;杨小红
关键词:稻虾共作模式;克氏原螯虾;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