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草莓新品种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发及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研发;新品种选育;技术;品种;栽培;配套栽培;品种选育;栽培技术;草莓;新品种;选育;配套;配套栽培技术

第一完成单位: 贵州省园艺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5

摘要: 一、任务来源 该项研究先后得到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贵州省农业工程中心专项、贵州省农业动植物育种专项、贵州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7个项目资助,共获资助经费104万元,单位自筹100.42万元,共计204.42万元。 二、取得成效 1、引种鉴选出‘章姬’、‘红颊’两个早熟品种,200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首次在贵州大棚草莓栽培上推广应用,逐步取代了原主载品种‘鬼怒甘’,2010年获省农业丰收一等奖。 2、杂交育成了‘黔莓一号'、'黔莓二号'草莓新品种,201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成为贵州省首次审定的自育草莓品种,填补了我省无自育草莓品种的空白,结束了长期种植外来品种的生产局面,标志着我省草莓生产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3、到2015年5月止,‘黔莓一号’、‘黔莓二号’在贵州建高效示范园235亩,带动全省各州市均有栽培,累计推广面积14497亩,创产值2.45亿元,占贵州草莓栽培的58%。除此之外,还引种推广到北京、重庆、四川、新疆、西藏、辽宁、浙江、吉林、湖南、江苏、广东、广西12个省(市、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4088亩,总产量2575.7万公斤,创产值5.02亿元。在省内外推广总面积28585亩,总产量4147.7公斤,总产值7.47亿元,成效十分显著。 4、‘黔莓一号’参加2013年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举办的优质草莓评选大赛时,在26家农业科研育种单位选送的32个品种中表现突出,被评为中国草莓产业下一步主推的“十大国产品种”(排名第三),向全国推荐应用;与“黔莓二号”一起,在全国性的精品草莓评比中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银奖,1个铜奖、2个优胜奖,共7次奖励,提升了贵州草莓知名度。 5、通过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生产技术集成,制定并发布了《‘黔莓一号'、‘黔莓二号’草莓生产技术规程》、《贵州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贵州草莓种苗田间生产技术规程》3项省级地方标准,指导生产的同时规范管理,促进草莓产业标准化的发展。 6、针对寡日照地区草莓生产需要,开展了光照强度、彩色地膜覆盖栽培对草莓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光照强度主要影响总糖、Vc、果胶含量;草莓果实最佳品质表现的综合适宜光强区为339.6-452.8 umol/(m·s);冬季在寡日照地区栽培草莓时,可在大棚中间或两侧挂反光幕,对草莓生长和优化品质都有促进作用。由于红色地膜红外线透过率高,又能反射有利于光合作用的红光,具有促进草莓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地温等优点,生产上使用红+黑双层膜最好,适宜冬季阴湿寡照的贵州。 7、进行了塑料大棚草莓间套作栽培模式及高架栽培基质筛选,提出了塑料大棚+葡萄、塑料大棚+瓜豆、塑料大棚+高架草莓3种增产增效栽培模式,以及高架栽培的适宜基质配方稻草1+谷壳1+厩肥2+园土1+有机复合肥(50公斤/亩),为提高草莓大棚栽培投入产出比,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8、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不同暗处理时间及不同叶龄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筛选出了40d叶龄在MS+B5+TDZ(3.0mg/L)+NAA(0.1mg/L)培养基上暗培养2周的处理为最佳培养体系,不定芽的再生率达到94%以上。为加快新品种推广、倍性育种等奠定了基础。 9、培训和指导种植户、农技人员4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培养了大批科技二传手和种植能手。项目的实施,项目组成员4人晋升正高级职称,2人晋升副高级职称,1人被评为省管专家,1人获得国务院津贴,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行业年会等20余人次,为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10、项目实施期间,在《园艺学报》、《西南农业学报》、《中国果树》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文章14篇。 三、创新点 1、自主选育了 ‘黔莓一号’、‘黔莓二号’,实现了贵州草莓育种零的突破,推广面积占贵州草莓栽培的58%,并在省外12个省(市、区)推广应用。 2、贵州草莓品种首次全国推广,并在全国性精品草莓评比上7次获奖,提升了贵州草莓知名度。 3、制定了生产技术规程,研究出草莓高架栽培基质配方,提出了塑料大棚草莓高效间套作模式,建立了草莓叶片离体再生培养系统,促进了贵州草莓向高效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4、研究了光照强度改变、彩色地膜覆盖对草莓品质和生长的影响,提出促进草莓生长的生产措施,对贵州及同类寡日照地区的草莓生产有较好指导作用。

  • 相关文献

[1]草莓新品种黔莓2号的选育. 乔荣,钟霈霖,杨仕品,王天文. 2011

[2]喀斯特山区蓖麻配套栽培技术. 田大清,张正学,彭杨,雷朝云,龚德勇,王晓敏. 2014

[3]杂交油菜新品种天油97的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陈长艳,程国平,赵继献,任廷波,李杰,张玉清. 2010

[4]胡萝卜素甘薯品种黔薯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李晓慧,李云,杨雄碧,孙拥军,潘峰. 2016

[5]荔浦芋引种栽培技术. 黄静,杨再英. 2012

[6]水芹菜高产栽培技术. 黎青. 2007

[7]油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彭仕蓉,李志芳. 2007

[8]贵州高原山区李子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田大清. 2013

[9]甘薯栽培技术. 张正学. 2009

[10]草莓新品种-黔莓2号. 乔荣(等). 2012

[11]优质多抗广适玉米新品种黔单21的选育及配套技术. 陈华璋,祝云芳,高翔,陈泽辉,王竹,王天宇. 2008

[12]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高产保优栽培技术研究. 高志宏,王仙萍,赵继献,任廷波. 2013

[13]国审苜蓿新品种翠博雷主要农艺性状及配套栽培技术. 李娟,牟琼,吴佳海,吴仙,冉伟男,雷霞. 2023

[14]黔草1号高羊茅新品种的栽培及利用推广. 吴佳海,唐成斌,牟琼,王小利,王应芬. 2006

[15]发挥省校合作优势 建设西部茶叶大省. 梁月荣,罗显扬. 2009

[16]草莓新品种‘黔莓1号’. 乔荣,钟霈霖,杨仕品,王天文. 2011

[17]黔莓一号草莓在纳雍县引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 乔荣,乔晓峰,万明长,黄伟,胡丰雪. 2013

[18]鸭茅新品系DG05的选育及区域特性鉴定. 陈瑞祥,赵明坤,陈伟,刘正书,莫本田. 2009

[19]饲草新品种花溪芜菁甘蓝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王应芬,牟琼,李娟,雷霞,吴佳海,杨义成,杨春燕. 2016

[20]锦屏苦荬菜品种的选育研究. 谢彩云,范国华,莫志萍,左相兵,班骞.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