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品种;绥玉10;玉米;选育;新品种;玉米新品种;推广
第一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
获奖时间: 2012
摘要: 利用具有生态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的自交系合344与引入的美国高配合力、抗病性较强玉米自交系M017杂交,并用合344回交二次选育出优良玉米自交系绥601,利用郑32×早330杂交选育二环系,选育出高配合力、优良玉米自交系绥701。在选育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过程中,始终结合运用植物病理学、数量遗传学、玉米育种学、细胞遗传学理论,在自交材料早代选择中,采取窄基因群体内混和授粉的方式,使有利基因得到有效聚合,从而获得优质玉米自交材料。在自交材料后代选择过程中,不断进行抗病性鉴定、品质分析、配合力测定,从而筛选出高配合力、抗病抗逆性强、优质玉米自交系,为选育优质、抗病、高产玉米杂交种奠定物质基础。利用绥601和绥701杂交,通过多年多点生态适应性试验、抗病性鉴定、品质分析等鉴定手段,最终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高产玉米新组合绥313。绥313参加黑龙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同时,我们在我省第三积温带进行广泛的试验和小面面积生产示范,结合玉米栽培学、植物生理学和生物统计学理论,进一步确定最适宜绥313种植生态条件,同时研究绥313的合理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推广绥313创造必要的条件。绥313顺利通过黑龙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全省区试11点次平均产量达8729.6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增产12.4%,全省生产试验6点次平均产量达9102.9公斤/公顷,比对照品种龙单16增产16.97%,2003年3月2日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并命名为绥玉10。绥玉10号属于我省第三积温带种植的品种,在全省主要适应区进行广泛种植试验和示范,并结合现场会,使绥玉10号讯速被广大农民、种子经销商所认识,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绥玉10玉米杂交种具有以下特点:熟期适宜:在适应区种植出苗至成熟115天左右,需有效活动积温2350℃左右,适宜在我省北部第二、三积温带种植。品质优:籽粒平均含蛋白质10.02%,粗脂肪4.31%,淀粉70.89%,赖氨酸0.31%。活杆成熟,可做青贮饲料加以利用。产量高:全省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102.9公斤,比对照龙单16平均增产16.97%。大面积试验示范,平均公顷产量8894.5公斤,比对照龙单13平均增产12.7%。适应性广: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格,不同年际间产量增减差异小。2004-2008年全省累计推广面积达到617.3万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抗病、抗逆性强:抗大斑病、丝黑穗病,耐黑粉病、青枯病及病毒病;根系发达抗倒,耐旱能力强。2005年获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品种。2007年获得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通过优质、抗病、高产玉米新品种绥玉10的选育与推广,使种植绥玉10玉米新品种的农户每亩增产88公斤玉米,每公斤玉米按国家收购保护价1.20元计算,亩增效益105元以上,市场竟争力明显增强,有利于我省广大农民提高生产玉米的经济效益,避免或减少玉米生产中由于病害造成的严重减产,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我省玉米商品粮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竟争力,应用前景广阔。
- 相关文献
[1]高产大豆新品种齐农10号的选育与推广. 袁明,韩冬伟,王淑荣,张笛,王连霞,马波,王俊强,胡继芳. 2022
[2]早熟春玉米绥玉10的选育. 魏国才. 2007
[3]玉米新品种绥玉10的选育. 姜军. 2004
[4]玉米新品种嫩单23及栽培技术. 孙善文,马宝新,刘海燕,王俊强,韩业辉,于运凯,许健,周超,孙培元. 2019
[5]玉米新品种江单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胡少新,付立新,扈光辉,王明泉,任洪雷,杨剑飞,刘畅,梁虹. 2021
[6]玉米新品种鹏玉33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俊强,韩业辉,周超,徐婷,袁明,马波,曲忠诚,谭可菲,李青超,刘洋,丁昕颖,李铁,孙铭隆,徐邦会,马宝新. 2022
[7]玉米新品种庆源3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周超,苏才,张翰鹏,马宝新,王俊强,韩业辉,许健,徐婷,王连霞,丁昕颖. 2022
[8]玉米新品种东利718的选育. 李铁,孙铭隆,王俊强,魏东波,陈青利,唐金宝,丁昕颖,凃靖,李冬梅,赵远玲. 2022
[9]矮秆早熟耐密玉米新品种鹏玉35的选育. 王俊强,韩业辉,周超,徐婷,王连霞,曲忠诚,胡继芳,李青超,刘洋,丁昕颖,李铁,孙铭隆,徐邦会,董鹏. 2022
[10]早熟优质玉米新品种绥玉28的选育. 高利,南元涛,魏国才,金振国,孙艳杰,石运强,薛英会,邵勇. 2015
[11]高产玉米新品种合玉236的选育. 樊伟民,张洪权,孟凡祥,宋英博. 2022
[12]苹果新品种龙丰. 吴昆. 1992
[13]早熟春玉米绥玉7的选育及迅速推广原因的分析. 魏国才. 2005
[14]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绥农35的选育与示范推广. 付春旭,姜成喜,付亚书,景玉良,王金星,姜世波,张维耀,吕德昌. 2013
[15]国审大豆新品种黑河46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鹿文成,闫洪睿,张雷,梁吉利,贾鸿昌,韩德志,朱海芳. 2011
[16]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绥农2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姜成喜,陈维元,付亚书,景玉良,付春旭,王金星,姜世波,单大鹏,张维耀,吕德昌. 2012
[17]东北玉米新品种推广现状及建议. 唐春双,井旭源,于琳,王聪,田苗,李拥军. 2020
[18]玉米种植技术及其推广探究. 吴俊彦. 2020
[19]美国玉米科研生产实践对黑龙江玉米发展的启示. 张树权,张世煌,陈新平,谢瑞芝,董志强,张文英,王荣焕. 2012
[20]中早熟玉米品种绥玉7号的特点及推广应用研究. 唐跃文.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机收玉米新品种牡单2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张庆娜;姜军;邵广忠;孙殷会;程娟;傅迎军
关键词:玉米;牡单27;机械收获;选育;栽培技术
-
国审玉米新品种绥玉5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孙艳杰;魏国才;石运强;邵勇;刘英蕊;南元涛;吴雨恒;张维耀
关键词:玉米;绥玉50;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百万亩种植占比及来源分析
作者:董晓慧;李贺;刘立超;魏中华;谢树鹏;孙中华;门龙楠;宗天鹏;高利;潘文静;王翠玲
关键词:大豆;玉米;水稻;品种变化;品种来源
-
基肥差异对水稻品种(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王荣升;李坤;张微;刘会;陶永庆;刘玉明;刘宝海;牟凤臣
关键词:水稻;基肥;氮肥;产量;品质
-
不同酶处理对多孔大米淀粉性能的影响
作者:王翠玲;戴常军;王晶;刘晴;董晓慧;史冬梅;潘博;孙丽容;李宛
关键词:多孔大米淀粉;麦芽糖α-淀粉酶;淀粉葡糖苷酶;结构表征;特性分析
-
三种不同肥料配比施用对绥玉47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作者:唐铭;董晓慧;杨广益;单大鹏;石运强;王翠玲;李贺;刘思宇
关键词:肥料施用;玉米;性状;产量
-
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探讨
作者:金振国;单大鹏;沈海军;高利;董晓慧;魏中华;石运强
关键词:玉米;育种;创新;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