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硬脂酸镧与硬脂酸钙对ENR性能的影响
《稀土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硬脂酸镧(LaSt)与硬脂酸钙(CaSt)对ENR的硫化特性、力学性能、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及其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ENR中添加LaSt与CaSt,ENR胶料的焦烧时间T_(S1)延长,工艺正硫化时间T_(90)缩短,硫化速率指数(CRI)增加,说明LaSt与CaSt能够促进ENR的硫化;添加LaSt的ENR的拉伸性强度及拉断伸长率高于添加CaSt的胶料;LaSt对ENR的耐热空气的防护效果优于CaSt,而且添加LaSt的ENR硫化胶的热降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高于CaSt,表明添加LaSt的ENR硫化胶的热稳定性优于添加CaSt的胶料。


野生沉香的鉴别方法
《林业科学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有效、准确、科学的野生沉香鉴别技术,为沉香的鉴定和品质评价体系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色反应、薄层色谱分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对10批次野生沉香进行鉴别。【结果】10批次野生沉香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整体较高,明显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10.0%;野生沉香的显色反应除呈现人工沉香的樱红色或浅樱红外,还出现紫堇色、浅红色和浅紫色在内的多样性显色,可辅助鉴别野生沉香;薄层色谱操作简单,节省材料,且野生沉香样品在薄层鉴别中呈现清晰的荧光斑点和较好的分离效果,对于大部分野生沉香样品可通过薄层色谱进行基础鉴别;通过相似度评价、峰面积比较,建立10批次野生沉香的HPLC指纹图谱,并确定9个野生沉香共有特征峰,确定野生和人工沉香HPLC特征指纹图谱的差异性。【结论】基于各方法的优势及精准程度,本文提出在显微鉴别的基础上,通过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色反应、薄层色谱分析和HPLC的指纹图谱及特征峰鉴别野生沉香,可为沉香品质评价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野生沉香 鉴别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共有特征峰


丁二酰化香蕉纤维素对Pb~(2+)的吸附性能及其结构表征
《中国食品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丁二酸酐修饰的香蕉纤维素对水溶液中Pb~(2+)的吸附特性,明确改性香蕉纤维素吸附剂的添加量、溶液pH值、温度及Pb~(2+)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改性香蕉纤维素对Pb~(2+)吸附的最佳pH值为5.0,单位吸附量随吸附剂添加量的减小、Pb~(2+)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优化试验条件下,1 g/L的吸附剂在30℃时,对pH5的50 m L 100 mg/L Pb~(2+)溶液中,单位吸附量达到44.3 mg/g。改性香蕉纤维素对Pb~(2+)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系数在0.999以上。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手段,发现改性香蕉纤维素对Pb~(2+)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同时包括螯合作用、离子交换等化学吸附及颗粒内扩散等过程。


适宜1-MCP处理保持采后菠萝常温贮藏品质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1-MCP处理对采后菠萝生理及品质的影响,为菠萝贮藏保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以‘巴厘’品种的菠萝果实为试材,采用适宜0.45μL/L体积分数的1-MCP对菠萝进行处理,置于25℃条件下贮藏,采用气相色谱定期测定乙烯释放量,并采用常规理化分析方法测定菠萝品质及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延缓果实贮藏过程中乙烯的合成速率,与相同贮藏条件下的对照(未处理)果实相比,乙烯释放高峰推迟4 d;1-MCP处理可以延缓果实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快速升高,同时对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酶活性起到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1-MCP处理推迟了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等酶活性高峰的出现,并使POD、CAT、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等保持较高的活性,可以有效延缓菠萝在贮藏期间的衰老进程,在贮藏14 d时,分别比对照高出22.30%、32.35%、36.67%,差异显著(P<0.05);1-MCP还可减缓果实可滴定酸、维生素C等含量的下降,有助于保持果实的良好品质。1-MCP处理可抑制菠萝贮藏期的果实衰老进程,有利于保持果实品质,提高贮藏效果。研究结果将为菠萝贮藏保鲜措施提供参考。


基于HJ-1A/1B数据的天然橡胶干旱监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对橡胶林进行干旱动态监测及其影响定量评估,提高农作物干旱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该文基于HJ-1A/1B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以标准化植被供水指数及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为变量,通过与同步实测土壤含水量的数据融合构建天然橡胶干旱监测综合模型。经检验,模型的相对均方根误差、纳什效率系数、一致性指数分别为11.02%、0.40、0.85,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应用模型对2010年5月至7月海南农垦国营阳江农场橡胶林干旱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干旱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西部重于东部、北部重于南部。5月上旬起旱情持续加重,7月上旬达到旱情高峰,直至监测末期(7月下旬)干旱虽然有所缓解,但旱情依然严重。干旱对橡胶树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干旱对橡胶树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滞后长度约1旬。干旱对NPP的影响从当旬开始有效,并延续3旬左右,干旱对NPP的延续效应较对NDVI明显。干旱对橡胶树产胶潜力、干胶产量的影响从当旬开始有效,并延续3旬左右,干旱对干胶产量的影响较对产胶潜力更为直接和长效。阳江农场橡胶林77.22%的像元产胶受抑与综合旱情指数呈现负相关性,其中26.70%为显著负相关。该文为天然橡胶干旱监测及评估提供参考。


澳洲坚果不同种质果仁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8份澳洲坚果种质为试材,研究不同种质间果仁的8种矿质元素(K、P、Mg、Ca、Fe、Mn、Zn、Cu)含量的差异与特点。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仁的矿质元素含量在供试种质之间变化较大,各矿质元素在果仁内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K>Mg>P>Ca>Mn>Fe>Zn>Cu,K(3.87 g/kg)与Mn(95.91 mg/kg)、Fe(90.58 mg/kg)元素分别为果仁内较为主要的常量与微量元素;根据果仁矿质元素含量对供试种质进行了聚类分析,将28份澳洲坚果种质划分成3个具不同矿质元素含量特点的类群,为评价澳洲坚果种质的果仁矿质营养特性奠定了基础。


3ZSP-2型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机刮板式排肥装置参数优化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3ZSP-2型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机的排肥均匀度和稳定性,通过单因素及中心组合试验研究了其结构和性能参数对排肥均匀度的影响。以前进速度、刮板宽度和刮板角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了3ZSP-2型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机排肥均匀度的数学模型,通过回归统计方差、响应面和等高线分析了各机构参数对排肥均匀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刮板宽度30~50 mm,刮板角度15°~19°,前进速度为0.7~1.1 m/s试验参数范围内,各因素对排肥均匀度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刮板宽度、刮板角度、前进速度,排肥均匀度随各因素参数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刮板宽度为48.4 mm、刮板角度为16.5°、前进速度为1.09 m/s的参数条件下,施肥均匀度由原来的90.1%提高到92.97%,排肥稳定性提高,开沟深度稳定性达92.9%,肥料覆盖率达100%。研究结果为3ZSP-2型甘蔗中耕施肥培土机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优化 机械化 甘蔗 中耕施肥 排肥均匀度 刮板宽度 刮板角度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橡胶苗叶片磷含量高光谱预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验证高光谱技术在橡胶苗叶片磷素营养诊断方面的可行性,该文以砂培橡胶苗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仪测得不同磷处理水平下橡胶苗叶片光谱反射率,并应用微分技术求取去噪后光谱反射率一阶和二阶导数,以叶片磷含量和光谱变量相关性分析为基础,选择出叶片磷含量敏感波段,最后以敏感波段为输入变量,结合多重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对叶片磷含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原始光谱反射率555和722 nm、一阶导数674、710、855、1 091、1 197、1 275、1 718、2 181和2 228 nm以及二阶导数816、890、1 339、1 357和2 201 nm为叶片磷含量敏感波段;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最高,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4和0.967,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139和0.00856,模型性能指数(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RPD)分别为3.71和3.23,证明高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诊断橡胶苗叶片磷含量。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光谱分析 模型 偏最小二乘回归 微分技术 营养诊断


基于HS-SPME/GC-MS和电子感官技术的热泵干燥对烘焙咖啡豆风味品质影响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 2016 EI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热泵干燥对烘焙咖啡豆风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日晒干燥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技术,研究了热泵干燥不同温度下焙炒咖啡豆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气味及滋味特性。HS-SPME/GC-MS结果表明:共检测到挥发性风味成分131种,包括10大类物质;干燥温度为40℃时检测数目最多,为124种,随着温度升高,挥发性风味成分数目呈下降趋势,其中呋喃类化合物和吡嗪类化合物所占百分含量最高,均达到了20%以上,酮类化合物数目最多为31种。电子鼻及电子舌数据经主成分分析(PCA)降维处理,结果表明:电子鼻和电子舌的前两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9.66%和84.59%,均大于80%,能够较好的提取样品中多维数据信息,并且均能够有效的区分日晒干燥及不同热泵干燥温度处理所得烘焙咖啡豆。
关键词: 烘焙咖啡豆 电子鼻 电子舌 HS-SPME/GC-MS


基于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的海南岛洪涝灾害监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洪涝灾害监测是农情监测的主要任务之一,遥感监测可以弥补地面观测耗人、耗财、信息滞后等诸多不足,已成为洪涝灾害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文基于HJ-1A/1B-CCD数据,以海南岛为研究区,选取研究区内400个训练样本,利用区分度(division degree,DD)对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基于蓝光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based on blue light,NDWI-B)和混合水体指数(combined index of NDVI and NIR for water body identification,CIWI)3种水体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应用HJ-1CCD数据进行纯水体、湿地识别时,NDWI-B模型效果最好(综合区分度分别为31.30%、28.13%),是海南岛洪涝灾害监测的最优模型。经验证,NDWI-B模型的水体识别总体精度达91.50%。通过对采样点的水体指数值与地物类型的反复对比确定NDWI-B模型的水体识别阈值为-0.015。利用NDWI-B模型对海南岛2010年9月25日至10月25日的洪涝灾情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0月12日的灾情最为严重,全岛洪水淹没面积达到监测期内最高值,为120.22km2,除东方、昌江、乐东外所有市县均出现新增水体,新增水体主要分布于村庄、耕地、道路、城镇居民地等。从区域上看,东部的文昌、琼海、海口、定安为洪涝重灾区,西部的东方、昌江、乐东为洪涝轻灾区。全岛洪涝影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水田,其次为旱地。10月12日,水田、旱地的淹没面积分别为61.46和29.59 km2,耕地(水田和旱地)淹没面积占总淹没面积的比例为75.73%。NDWI-B模型具有水陆区分度较大和水体面积提取精度较高的优点外,还能够识别小范围水体和湿地,是海南岛洪涝灾害监测较为理想的模型。该文为海南岛水资源管理、洪涝灾害动态监测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卫星 洪涝 灾害 监测 环境减灾卫星 基于蓝光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 海南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