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EI(精确检索)
177条记录
二硫化钼/碳纳米管/丁苯橡胶吸波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材料导报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二硫化钼(MoS_2)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在形貌和性能上的互补性,通过简单的机械共混制备了性能优异的丁苯橡胶(SBR)吸波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MoS_2和MWCNTs共掺有助于促进两者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形成更完善的电磁损耗网络;此外,双组分共掺获得了更好的阻抗匹配和介电损耗,MoS_2/MWCNTs/SBR复合材料的反射损耗(RL)达到-37.07 dB,有效吸收频宽(RL<-10 dB)达2.08 GHz,均优于单组分填充的复合材料;填料的加入改善了SBR的力学性能,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0 MPa以上;与单一填充体系相比,填料共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不大,能满足常规结构件的承载需求。

关键词: 二硫化钼 多壁碳纳米管 丁苯橡胶 电磁损耗 吸波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面筋蛋白粒子-黄原胶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其表征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制备黄原胶与面筋蛋白纳米粒协同稳的Pickering乳液,表征Pickering乳液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显示:通过黄原胶与面筋蛋白纳米粒协同作用,可制备出稳定性较好的Pickering乳液。低质量分数的黄原胶(0.2%)会促进乳析;当黄原胶质量分数不小于0.3%时,乳液于4℃贮存30 d仍无乳析现象;当黄原胶质量分数为1%时,贮存30 d乳液出现析油的现象。不同乳化顺序得到乳液的稳定性不同。乳液M-WG-XG(面筋蛋白纳米粒与玉米油乳化得粗乳液,然后加入黄原胶二次分散)的稳定性最好,同时乳液的平均粒径最小(21.4±0.314)μm。黄原胶的加入增大了乳液的净电荷,乳液的稳定性提高。共聚焦显微镜结果表明,乳液M-WG-XG液滴分布均匀,界面层呈现出多层结构。相比于其他方式制备的乳液,乳液M-WG-XG有更好的黏弹性和离子稳定性。

关键词: 面筋蛋白纳米粒 黄原胶 Pickering乳液 理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槲皮素与β-乳球蛋白B的结合机制及其溶解性能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槲皮素水溶性差的问题,采用β-乳球蛋白B作为载体,基于多光谱、等温滴定量热仪和分子模拟等实验手段,探究槲皮素和β-乳球蛋白B的结合机制,以及结合后β-乳球蛋白B的二级结构和槲皮素溶解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槲皮素可与β-乳球蛋白B结合,该结合过程中氢键和范德华力起主要作用;三维荧光、同步荧光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槲皮素的结合使β-乳球蛋白B的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圆二色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槲皮素的结合诱导该蛋白中部分α-螺旋转变为β-折叠;分子模拟结果表明,槲皮素在β-乳球蛋白B上的结合位点位于一个由α-螺旋与β-转角所形成的空穴中,在该结合位点中有8个氨基酸残基参与了与槲皮素的结合,其中第125位的苏氨酸残基提供了较强的氢键,其余残基则提供了范德华力;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发现在与β-乳球蛋白B结合后,槲皮素的溶解度增大至原来的1 844倍左右。综上所述,以β-乳球蛋白B为载体结合的槲皮素水溶性显著提高。

关键词: 槲皮素 β-乳球蛋白B 结合机制 二级结构变化 溶解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性菠萝叶纤维结构及其吸附甲醛性能

纺织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具有高吸附性能的纺织材料,以脱胶菠萝叶纤维为吸附载体,氯化血红素为改性剂,经酯化反应制备了改性菠萝叶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对改性菠萝叶纤维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吸附甲醛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菠萝叶纤维表面接枝了氯化血红素,属于Ⅰ型纤维素,其相对结晶度由69.3%下降到66.2%;改性菠萝叶纤维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属于Ⅲ型吸附,有少量孔径为2.0~276.1 nm的中孔与大孔,其比表面积、氮气吸附量、滞后环均变小;改性菠萝叶纤维对甲醛的吸附性好于菠萝叶纤维,其吸附甲醛性能随着甲醛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纤维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

关键词: 脱胶菠萝叶纤维 接枝改性 氯化血红素 吸附性能 甲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恒黏剂对杯凝胶可塑度及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盐酸羟胺(HH)和OPRHAZ(OP) 2种恒黏剂对天然橡胶杯凝胶进行恒黏改性,制备恒黏橡胶。用门尼黏度仪、凝胶渗透色谱、华莱士塑性计分析盐酸羟胺和OPRHAZ对天然橡胶门尼黏度、相对分子质量、塑性初值(P0)和塑性保持率(PRI)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 2~0. 6 phr的盐酸羟胺和0. 2~0. 6 phr的OPRHAZ都可以有效地将天然橡胶杯凝胶的门尼黏度控制在60以下,制备出恒黏胶的塑性初值(P0)≥30。

关键词: 杯凝胶 盐酸羟胺 烷基酰肼化物 恒黏橡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氧化铁增强二氧化硅补强天然橡胶的性能与机理

材料导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砖红壤对天然橡胶特有的补强作用机理,模拟砖红壤的主要成分和比例,将不同添加量的SiO_2、Fe_2O_3和Al_2O_3经混合、研磨及高温烧结等工序制成混合粉体作为橡胶补强剂,并通过混炼加入天然橡胶中,考察砖红壤中对天然橡胶产生补强作用的主要成分和机理。结果表明,在有Fe_2O_3存在的混合料中,天然橡胶的补强效果明显,且随着Fe_2O_3的比例增大,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增大,补强效果逐渐加强。

关键词: 砖红壤 氧化铁 天然橡胶 补强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壁材对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物性与释放特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分别以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β-CD+麦芽糊精(maltodextrin,MD)、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octenylsuccinate starch sodium,OSS)、酪蛋白为壁材,以香草兰精油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制备具有缓释性的微胶囊。以产率、包埋率、溶解性、缓释性、乳化液稳定性等为评定指标,对比分析4种壁材的包埋效果。结果表明:以OSS为壁材的香草兰精油微胶囊(VO-OSS)产率最高,为84.17%,包埋率为78.04%,溶解度和乳状液稳定性分别为96.31%和97.82%,具有良好的冲调性、溶解性和乳化性。MD与β-CD复配壁材的香草兰精油微胶囊(VO-MD)产率和包埋率最低,分别为71.37%和61.18%。在粒径方面,VO-OSS粒径最小,为190 nm。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VO-OSS表面结构光滑、呈球状。VO-OSS在60℃贮存10 d后,香兰素的保留率为54.62%,表明缓释性高于其他3?种微胶囊。综合所有指标,对比其他3种微胶囊产品,OSS是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壁材。

关键词: 壁材 香草兰精油 微胶囊 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白木香所产沉香的木材组织构造和化学成分比较

林业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新品种"热科沉香'1号’"和普通白木香经打钉法结香2年后所产沉香的组织构造和化学成分,为筛选出优良的白木香种质或优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木材解剖学方法观测木材三切面,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观察2种沉香的木材组织构造;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检测2种沉香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热科沉香'1号’"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较弱,结香颜色呈黄褐色,结香体积更大且容易结香,沉香物质主要积累在导管和轴向薄壁组织中;普通白木香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较强,结香颜色呈棕褐色,结香体积较小且速度较慢,沉香物质主要积累在内涵韧皮部和木射线薄壁组织中。2) GC-MS分析结果表明,2种白木香所产沉香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的总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75.88%和70.41%,但"热科沉香'1号’"所产沉香以色酮类成分为主,普通白木香所产沉香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含量相当。3)"奇楠"沉香的标志性成分2-(2-苯乙基)色酮与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之和在"热科沉香'1号’"所结沉香中的含量为25.19%,而在普通白木香所结沉香中的含量为5.97%,前者约为后者的4.22倍。【结论】"热科沉香'1号’"所产沉香的质量更优,是一种易产香、产量高、质量优的种质,值得进一步培育和评价。

关键词: 热科沉香‘1号’ 白木香 打钉法 木材组织构造 GC-MS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中5种矿物质元素含量测定及营养评价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广东、广西、海南、云南香蕉主产区的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样品中的钾、镁、锌、铁、磷5种矿物质进行含量测定以及品种间、产地间差异分析,进一步采用营养质量指数(index of nutritional quality,INQ)法对5种矿物质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并与5种热带水果、3种浆果的5种矿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香蕉果实中钾、镁元素含量及INQ较高,钾含量和INQ分别为347.75 mg/100 g和4.40,镁含量和INQ分别为27.42 mg/100 g和2.10;锌、铁、磷元素在香蕉果实中的含量较低,且INQ均小于1。香蕉与5种热带水果、3种浆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9种水果中香蕉果实中钾、镁元素含量及INQ最高,钾为荔枝、菠萝、葡萄的2~3倍,镁为芒果、荔枝、菠萝的2~4倍;香蕉品种间含量差异分析结果表明:4个香蕉品种中钾含量均比较高,其品种间含量差异不大;品种间镁、铁、磷元素的含量差异显著,其中镁、铁元素含量依次为宝岛蕉>南天黄>巴西蕉>威廉斯B6;磷元素含量依次为宝岛蕉>巴西蕉>威廉斯B6>南天黄;锌含量在4个香蕉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且INQ均小于1。不同产地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产区香蕉的钾、镁元素的INQ分别大于4和1,锌、铁、磷的INQ均小于1,其中云南和海南的镁、铁、磷元素INQ高于广东和广西,云南和广西的钾、锌元素INQ高于广东和海南。实验结果表明香蕉的钾、镁矿物质营养价值较高,可作为特殊人群等补充钾、镁矿物质元素的良好来源,实验结果为膳食营养合理搭配、均衡营养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香蕉 矿物质元素 营养质量指数 营养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质量安全、营养品质与加工利用新进展

中国食品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在食品、饲料、化工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本文就国内外木薯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营养品质及加工利用现状进行整理论述,指出了目前木薯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木薯生氰糖苷风险评估、营养品质评价、精深加工等工作建议,为木薯大众化主食消费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木薯产业升级换代和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 木薯 安全 营养 加工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