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茶树油清除豇豆农药残留的效果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茶树油清除果蔬农药残留的效果,该试验选取豇豆为供试材料,以不同浓度的茶树油和水溶性茶树油等清洗处理,利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豇豆内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的农药残留量,计算农药清除率。供试7种农药中,水胺硫磷、马拉硫磷、氧乐果、三唑磷、毒死蜱、氯氰菊酯和速灭威在豇豆中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0.395、1.690、6.524、10.719、0.160、12.104和23.057mg/kg。茶树油处理后检测结果表明,茶树油具有清除残留在豇豆中农药的能力,清除效果随茶树油浓度增加而增强;清除有机磷类农药效果较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明显。茶树油比去离子水、市售果蔬农残清洗剂清除农药残留效果显著,同时,相同浓度的水溶性茶树油比相应茶树油清除农药残留能力强。0.8%水溶性茶树油清除效果最佳,清除率分别为水胺硫磷80.48%,马拉硫磷94.54%,三唑磷82.79%,毒死蜱84.58%,氧乐果72.20%,氯氰菊酯80.51%,速灭威72.21%。通过研究结果可知,茶树油可作为有开发前景的果蔬清除剂。
关键词: 农药 食用油 清除 茶树油 豇豆 有机磷 氨基甲酸酯 拟除虫菊酯


壳聚糖靶向缓释功能高分子载药微球及其特性研究
《功能材料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壳聚糖作为载体,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以叶酸靶向受体改性壳聚糖,然后选择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新型壳聚糖靶向缓释功能高分子载药微球.通过红外光谱和1 H-NMR核磁共振分析确定了叶酸改性壳聚糖化学结构,并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紫外光谱等现代仪器和分析方法对载药微球的形貌结构、粒径、包埋率、载药量和体外药物释放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药物被成功包埋到叶酸改性后的壳聚糖微球中,包埋率E和载药量L最高可达86.5%和32.7%,载药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251μm,多分散系数(PDI)为0.056,球形度、分散性良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微球为核壳结构;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壳聚糖靶向缓释功能高分子载药微球具有持久的缓释作用,24h后载药微球在模拟胃液(pH值=1.2)中释放率为70%,在模拟肠液(pH值=7.4)中释放率为40%,释药速度与释放介质的pH值密切相关.


乙醇柴油配比优化及其用于发动机的性能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完善乙醇柴油的稳定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研究,该文基于稳定性试验数据建立响应面模型,并对乙醇柴油的配比进行优化和试验验证,最后使用优化后乙醇柴油(体积比:乙醇10%,正丁醇4%,柴油86%;简称乙醇柴油)在柴油机上进行负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该燃料在具塞试管里可以保持稳定状态,不发生相分离时间达到60d以上。通过额定转速1500r/min及1200r/min转速下的负荷特性试验发现,使用乙醇柴油的发动机有效热效率在小负荷时与纯柴油相近,在高负荷及全负荷时均高于纯柴油;乙醇柴油的NOx排放,在小负荷时低于纯柴油,在中高负荷时却稍高于纯柴油,在全负荷时与纯柴油相近;乙醇柴油的碳烟排放,在小负荷时与纯柴油相近,在中高负荷时却明显低于纯柴油。对于试验所用柴油机,适当减小供油提前角有利于改善乙醇柴油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控制 乙醇柴油 相分离温度 有效热效率 烟度 NOx


测定化学物对萤光素酶抑制毒性的微板发光法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3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萤火虫萤光素酶生物发光反应体系,以SpectraMax M5酶标仪为发光强度测试设备,建立了测定化学物对萤光素酶抑制毒性的微板发光测试新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萤光素酶浓度、萤光素浓度、ATP浓度、pH、温度、反应时间等实验条件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发现ATP对发光呈现双相响应关系,最大发光度出现在ATP浓度为1.1×10-4 mol·L-1。应用该方法成功地测定了NaF,NaCl,KBr和NaBF4对萤光素酶的发光抑制毒性效应,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化学物对萤光素酶毒性的剂量-效应曲线(DRC),拟合效应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通过拟合的DRC参数,准确地计算了化学物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对比有关文献方法,萤光素酶毒性测试的微板发光法具有更简便快捷,节省试剂药品,便于多次平行测定从而提高准确度等优点。
关键词: 萤光素酶 微板发光法 最小二乘法 剂量-效应曲线 ATP双相响应


水肥耦合对香蕉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南香蕉种植区为例,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水肥用量(低肥:每株香蕉施尿素400 g、磷酸二氢钾256 g、氯化钾1 024 g;高肥:每株香蕉施尿素500 g、磷酸二氢钾320 g、氯化钾1 280 g;低水:3 800 L/株,高水:4 750 L/株)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4个取样时期低肥低水(A)、低肥高水(B)、高肥低水(C)和高肥高水(D)4个处理的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食真菌线虫数量、植物寄生线虫数量和捕食/杂食线虫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本试验田中共鉴定出土壤线虫22科34属,其中巴兹尔属(Basiria)和针属(Paratylenchus)为优势属。单增加施肥量显著增加了植物寄生线虫数量和捕食/杂食线虫数量,同时增加施肥量和灌水量显著增加了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和食真菌线虫数量。从整个生育期来看,线虫总数和4个线虫营养类群的数量在苗期均较低,抽蕾期和成熟期均较高。4个取样时期A、B、C和D4个处理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 diversity,H)、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aturity index,MI)、通道指数(Channel ratio,NCR)、Wasilewska指数(Wasilewska index,WI)和富集指数(Enrichment index,EI)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单增加灌水量显著增加了结构指数(Structure index,SI)和EI指数,单增加施肥量显著增加了H和NCR指数,同时增加施肥量和灌水量显著增加了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lant parasite index,PPI)。从整个生育期来看,苗期的H、NCR、SI和EI指数较高,营养生长期的MI和WI指数较高,抽蕾期的优势度指数(dominance index,λ)较高,成熟期的PPI指数较高。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很好地反映土壤水肥的变化状况,土壤线虫可作为施肥和灌溉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指标。
关键词: 土壤 肥料 灌水 香蕉 水肥一体化 土壤线虫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海南主要地域生咖啡豆挥发性化学成分对比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3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分析海南万宁地区咖啡豆和澄迈地区咖啡豆中挥发性化学组分,通过谱库检索、保留指数对化合物定性,比较两种咖啡豆之间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万宁地区咖啡检出化合物种类91种,澄迈地区咖啡检出106种化合物,有66种相同的化合物,相同组分为75.52%。相同化合物中万宁地区咖啡占总含量的89.86%,澄迈地区咖啡占总含量的85.70%。
关键词: 海南咖啡 保留指数 SPME-GC-MS


滚扎甩碎组合式香蕉茎秆纤维提取机设计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茎秆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其机械提取具有效率高、污染少等优点,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香蕉茎秆机械化处理技术。目前,由于香蕉茎秆粗大、含水率高等问题,机械提取香蕉茎秆纤维成熟技术较少。针对上述问题,该文研制了滚扎甩碎组合式香蕉茎秆纤维提取机,该机主要由传动系统、Ⅰ级滚扎装置、Ⅱ级滚扎装置、甩碎装置、电机等部分构成。样机性能试验表明:该机香蕉茎秆纤维提取率为89.2.%,含杂率为8.6%,生产率为206 kg/h,能耗为20.2 kW·h/100 kg,符合设计要求。与半喂入式香蕉茎秆纤维提取机相比,该机的提取率提高了8.1%,含杂率降低了6.5%,生产率提高了71.7%,能耗降低了10.6%。该研究可为香蕉茎秆纤维提机设计提供参考,对促进中国热带农业区香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乳液模板-自组装法制备石墨烯/聚苯乙烯导电复合材料
《功能材料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乳液模板-静电自组装法,以甲基丙烯酰氧乙烯氯化铵(DMC)接枝改性的聚苯乙烯阳离子微球(PS+)为基体模板、石墨烯为导电介质,利用氧化石墨烯(GO)与PS+间强烈的静电相互作用直接在水中共组装,通过水合肼原位还原(in-situ reduction)成功制备了纳米石墨烯片(GNs)填充的聚苯乙烯(PS)导电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断口扫描电镜(SEM)和电性能结果表明,静电自组装有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石墨烯导电网络,GNs/PS复合材料具有极低的导电逾渗值(0.09%(体积分数))和较高的饱和导电率(25.2S/m)。结合表面zeta电位、复合物微观形貌的表征,对组装机理和结构-性能关系进行了讨论。此外,热重热分析(TGA)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纳米石墨烯片 乳液模板 静电自组装 电学性能


饲料添加芒果叶黄酮浸膏促进鱼类生长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分发挥芒果植物资源价值,增强水产动物疾病预防能力,提高水产食品安全水平,该文将通过检测分析存活率、生长性能、饲料转化性能、机体营养组成、血液生化及免疫能力指标,研究探讨芒果叶黄酮浸膏对罗非鱼、鲤鱼和甲鱼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芒果叶浸膏与对照相比均明显提高罗非鱼、鲤鱼和甲鱼的生长速度,其中,添加8‰的芒果叶浸膏将罗非鱼幼苗成活率提高6.48%,亦将鲤鱼饲料系数由2.04降低至1.79。添加8‰芒果叶浸膏显著降低鲤鱼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降低甲鱼血清中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罗非鱼、鲤鱼和甲鱼的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天然低毒、促进罗非鱼、鲤鱼和甲鱼生长的饲用添加剂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TiO_2纳米管晶型对钛生物活性的影响
《功能材料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阳极氧化法在HF电解液体系中制备了高有序TiO2纳米管。样品分别在400和600℃下热处理后,得到锐钛矿和金红石两种晶型的TiO2纳米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将样品浸泡于模拟体液中,观察表面HA沉积情况,并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以探讨样品的生物相容性。结果发现,400和600℃退火处理的纳米管样品生物活性高于未退火处理样品,400℃退火处理纳米管活性高于600℃退火处理纳米管。由于不同后处理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管形貌相似,仅为晶型不同,故推断出锐钛矿型TiO2生物活性最好,金红石型TiO2次之,无定型TiO2生物活性相对最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