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EI(精确检索)
177条记录
热处理对木薯全粉品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分发挥木薯资源的应用优势,增加木薯的消费途径和产品价值,该文将研究制备具有良好口感、方便食用的木薯全粉。通过筛选热处理的温度、时间,以及预煮和蒸煮工序的组合方式,同时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确定木薯全粉的制备工艺参数,提高热处理过程中木薯细胞的分离效率。结果表明影响木薯全粉细胞完整性的热处理因素依次为蒸煮温度、蒸煮时间、预煮温度、预煮时间,其最佳值分别为95℃、16min、10min、66℃。在此条件下生产的木薯全粉游离淀粉质量分数较低,为8.4%,制备的木薯全粉具有理想的细胞完整度。同时,研究分析了木薯加工过程中氢氰酸的变化,以及木薯全粉的黏度性质、热力学特性、吸水、吸油和冻融稳定性,从而为木薯全粉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加工特性 热力学特性 优化 木薯全粉 响应曲面

碳纳米管/壳聚糖载体的静电自组装及其表征

功能材料 2012 EI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混酸氧化法制备表面带负电的羧基化碳纳米管分散体系,以叶酸靶向受体改性壳聚糖,通过羧基化碳纳米管与叶酸改性壳聚糖进行静电自组装,制备了生物相容性好、肿瘤靶向性高的碳纳米管/壳聚糖药物复合载体材料(FA/CS-SWCNTs)。利用FT-IR、XPS、SEM和TG等分析方法对相应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叶酸改性壳聚糖成功组装到羧基化碳纳米管上,热重分析显示该复合材料中壳聚糖的质量分数达到35%,其中叶酸在壳聚糖上的偶联率为8.1%,该载体材料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安全性和靶向性等优点,有望成为新型的肿瘤靶向功能载体材料。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壳聚糖 叶酸 静电自组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正交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选择堆沤方法、草粪质量比、发酵温度这3个关键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自然堆沤、草粪质量比1、发酵温度38℃,验证最佳工艺条件下产气量为655.30 L。同时研究分析表明,猪粪对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有较大影响,在猪粪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提高发酵温度也能增加产气量;堆沤时添加绿秸灵和腐秆剂对甘蔗叶发酵没有效果。

关键词: 甘蔗叶 干法厌氧发酵 正交试验 产气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细菌纤维素柱层析分离

功能材料 2011 EI 北大核心

摘要:以海南特有的椰子水为原料,通过木醋杆菌合成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简称BC)。通过膜分离将大分子凝胶和菌种以及破碎细胞除去,采用等电点法和Sevage法除蛋白、乙醚除脂肪、离子交换树脂除盐、DEAE-32柱进行柱层析得到中性纳米细菌纤维素,经过Sephadex-G100柱层析精制得到重均分子量(Mw)为9598,分子量分布指数约为1.1的纳米细菌纤维素。用透射电镜测试了其形貌,证明其颗粒近似球形,直径约20nm。

关键词: 纳米细菌纤维素 柱层析 DEAE-32柱 Sephadex-G100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油熏蒸处理对香蕉采后炭疽病害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植物提取物对香蕉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以香蕉果实为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方法测定不同剂量(0~40μL)的茶树油(TTO)及其主要成分(4-松油烯醇、α-松油醇、γ-松油烯和1,8-桉叶油素)对香蕉炭疽病菌的离体抗菌活性,并用TTO及其主要成分熏蒸处理接种炭疽病菌的香蕉果实,测定果实常温贮藏(25°C,相对湿度75%)的发病情况和TTO处理对接种果实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TO、4-松油烯醇和α-松油醇均能显著抑制离体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质量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1.25g/LTTO处理降低了接种炭疽病菌果实的发病程度,0.32g/L4-松油烯醇和α-松油醇处理对接种果实病斑直径的抑制效果显著好于TTO。另外,1.25g/LTTO处理提高了接种果实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酶活性,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初步研究表明TTO熏蒸处理在控制香蕉果实采后腐烂和提高果实抗病性上具有应用可行性,4-松油烯醇和α-松油醇可能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关键词: 病害 农产品 熏蒸 香蕉 茶树油 活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辅助提取木薯皮活性物质工艺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皮乙醇提取物同时具有抗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抗丁酰胆碱酯酶(BuChE)的活性,为了能充分提取和利用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物质,研究了超声波提取木薯皮活性物质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 Design法设计的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木薯皮中抗胆碱酯酶活性物质的最优工艺条件,并比较了超声波提取与传统溶剂浸提的提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木薯皮中抗胆碱酯酶活性物质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95%,超声波功率550W,提取时间90min,提取温度60℃,液料比12mL/g,在此工艺条件下,木薯皮活性物质的平均得率为8.97%,质量浓度为0.5mg/mL时的AChE抑制率为54.62%,BuChE抑制率为45.7%;影响木薯皮活性物质得率的4个主要因素的显著程度排列顺序为:超声波提取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与传统溶剂浸提法相比,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提取速度快,得率高,提取物活性好,溶剂用量少等明显优势。

关键词: 超声波 提取 优化 木薯皮 响应曲面法 乙酰胆碱酯酶 酰胆碱酯酶 抑制剂

改性纳米碳酸钙填充天然胶乳的超微结构及热稳定性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环氧化天然胶乳改性纳米碳酸钙,并与天然胶乳通过共混制备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和热氧稳定性。未改性碳酸钙-天然胶乳复合材料热失重温度无明显变化,经环氧化天然胶乳处理的碳酸钙与天然胶乳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热失重温度明显升高,其中碳酸钙填充量为4%时,复合材料的起始失重温度比对照样提高了约6℃。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环氧化天然胶乳 天然胶乳 复合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茎秆基质化的堆肥工艺及评价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木薯茎秆为主要原料,鸡粪、蔗渣、有机废物发酵菌曲为辅料将其堆肥基质化处理,旨在探讨木薯茎秆堆肥基质化处理的最佳发酵工艺及评价不同处理腐熟后的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基质发酵过程中,其主要理化指标堆温、总碳(TC)、总氮(TN)、碳氮比(C/N)、pH值、全K(TK)、全P(TP)、电导率(EC)等随堆制时间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基质腐熟后的各项理化指标基本达到栽培基质的要求。综合基质的发酵温度、腐熟周期及无土栽培基质对基质各项理化性质的要求,处理2(木薯茎秆+菌+鸡粪)、处理3(木薯茎秆+菌+鸡粪+甘蔗渣)更适合木薯茎秆堆肥基质化处理。

关键词: 发酵 基质 物理性质 木薯茎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工艺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甘蔗叶的能源化利用,采用干法厌氧发酵方法研究发酵原料总固体含量为20%时,不同接种量、草粪比以及发酵温度对甘蔗叶产气量和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在30%和40%时发酵可以正常启动,接种量为40%时总产气量最高,但发酵后期甲烷含量下降很快;草粪比为1∶1和2∶1时总产气量高,甲烷含量均在60%以上,产气效果明显好于草粪比为1∶0的处理组;发酵温度为35℃时,总产气量和甲烷含量最高,发酵温度为30℃和40℃时总产气量相差不大。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产沼气效果较好的工艺参数为:接种量30%、草粪比1∶1和发酵温度35℃。各处理组在甲烷含量达到最高值之前,甲烷含量与发酵时间之间呈现很强的线性相关性。产气高峰过后,虽然日产气量明显下降,但气体中甲烷含量下降幅度不大。

关键词: 甘蔗叶 干法厌氧发酵 沼气 产气量 甲烷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壳灰/天然橡胶胶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功能材料 2011 EI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稀土偶联剂和硅烷偶联剂改性稻壳灰(RHA)填充天然胶乳(NRL)制备稻壳灰/天然橡胶胶乳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DTG)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技术研究了稻壳灰在复合材料中的结构、形态分布和热氧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偶联剂对RHA进行改性处理,能显著改善RHA在橡胶相的分散程度,增强RHA粒子与橡胶基体之间作用力,从而提高RHA/NR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氧老化性能,并且稀土偶联剂RHA/NR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抗氧老化性能的改进更加明显。

关键词: 稻壳灰 天然橡胶胶乳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