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乳房炎奶牛血液中TNF-α、IL-1β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中国兽医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乳房炎对奶牛生理代谢的影响,给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血液学依据,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定量检测法对临床型乳房炎奶牛、隐性乳房炎奶牛和健康奶牛血液中的细胞因子TNF-α、IL-1β含量及其mRNA基因表达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乳房炎奶牛血液中TNF-α、IL-1β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奶牛。本研究为揭示乳房炎的免疫学机制、辅助乳房炎的诊断、评估其治疗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收获期霉变与正常燕麦籽粒表面菌群差异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秋季多雨条件下燕麦籽粒发生霉变的原因,采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收获期燕麦霉变籽粒和正常籽粒表面菌群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分析霉变和正常燕麦籽粒表面菌群的差异。结果表明,霉变籽粒表面细菌和真菌的物种丰度和群落多样性均明显高于正常籽粒;从属水平看,霉变籽粒表面细菌主要为欧文氏菌属(Erwinia,20%)、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5%)、克雷白氏杆菌属(Klebsiella,6%)、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3.7%)、Ramlibacter(2.6%)、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1.9%)、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1.6%)、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1.6%)和地杆菌属(Pedobacter,1.3%);正常籽粒表面细菌主要为薄层菌属(Hymenobacter,2.1%)、欧文氏菌属(Erwinia,1.8%)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4%)。霉变籽粒表面真菌主要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38.7%)、核腔菌属(Pyrenophora,25.2%)、赤霉菌属(Gibberella,7.2%;Davidiella,2.39%);正常籽粒表面真菌主要为核腔菌属(Pyrenophora,21.7%)、链格孢属(Alternaria,7.6%)、Radulidium(7.4%)、Davidiella(3.9%)、赤霉菌属(Gibberella,1.24%)、隐球菌属(Cryptococcus,1.1%)。初步推测籽粒霉变可能是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引起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甲基环丙烯和乙烯吸收剂结合冰温贮藏对山楂果实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敞口’山楂果实为试材,在冰温条件下研究其经过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和乙烯吸收剂处理后生理指标、活性物质含量以及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0℃冰温贮藏条件下,1.0 μL/L 1-MCP处理相对其他处理能够有效抑制山楂果实乙烯生成和果实呼吸速率,推迟乙烯和呼吸高峰出现,降低了果肉中原果胶向可溶性果胶的转化速率,较好地维持了果肉硬度;减缓了果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降解和果皮花色苷含量的上升;抑制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损失,以及果实质量损失率和褐变率的上升,增加了好果率;冰温贮藏是维持果实表皮与果肉组织结构的有效方式.综合分析,1.0 μL/L 1-MCP+冰温贮藏处理是保持山楂果实良好品质的有效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BA浸种对盐胁迫下绿豆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6-苄氨基腺嘌呤(6-B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种子萌发,延缓花及果实衰老。本试验以晋绿9号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6-BA浸种,探究6-BA对盐胁迫下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6-BA(≤10mg/L)处理可缓解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提高绿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当提高6-BA的浸种浓度(≥20mg/L),种子萌发受到抑制;(2)低浓度盐胁迫会促进根和幼苗下胚轴的伸长,高浓度盐胁迫则抑制根的生长;6-BA浸种会抑制根和幼苗下胚轴的伸长,而且6-BA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3)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会明显增加绿豆幼苗中脯氨酸(Pro)含量,引起丙二醛(MDA)升高;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低盐胁迫时升高,高盐胁迫时降低。低浓度6-BA浸种后进行盐胁迫处理会降低Pro和MDA含量,高浓度6-BA浸种后进行盐胁迫处理引起Pro和MDA含量显著高于单独盐胁迫处理;与单独盐胁迫相比,6-BA浸种后进行的盐胁迫处理提高了SOD和POD活性。综合各项指标表明,适宜浓度6-BA浸种对盐胁迫下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幼叶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作物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高粱无菌苗幼叶为试验材料,对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细胞悬浮系的建立及影响悬浮细胞生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叶在MS(Murashige and Skoog)+2mg/L 2,4-D培养基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经2~3次继代筛选后获得了浅黄色、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于25±1℃、黑暗条件下,经45~60d的悬浮震荡培养建立了高质量的细胞悬浮系,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细胞密度可达6.45×10~5~5.08×10~6个/mL以上,活细胞率可达72.76%,近圆细胞率可达87.50%;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激素种类和水平对悬浮细胞生长状态有很大的影响,相比1/2MS培养基,MS培养基为适宜的培养基,2,4-D对保持细胞系的稳定增殖至关重要,适宜的浓度为1mg/L;培养液中加入0.5mg/L KT或6-BA会造成悬浮液褐化,影响悬浮细胞的生长;最适宜的细胞悬浮培养基为L2培养基(MS+1mg/L 2,4-D,30g/L蔗糖,pH5.8),震荡培养转速为110~120r/min,继代周期为7d,新旧培养基的接种比例为2∶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施CO_2对设施土壤栽培番茄的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传统土壤栽培模式下,以越冬茬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自然环境(CK)和增施CO_2气体两个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区CO_2浓度和番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从移栽到定植后100 d (开花座果期),每天7:00~10:00期间,增施CO_2和CK区温室内CO_2浓度均大于设定的最低浓度700μmol/mol。增施CO_2提前了番茄的物候期,第一穗花期、座果期、果实膨大期、转色期和采收期相比CK区分别提前了4、4、6、15和22 d;增加了番茄的花层和果层数,对株高和叶片数无影响;产量比CK区提高了37. 8%;增加了番茄干物质累积量,定植后90、135和180 d,总干物质累积量比CK区分别提高了10. 2%、20. 8%和26. 0%,果实干物质累积量相比CK区分别增加了37. 8%、87. 2%和53. 0%;增施CO_2后番茄对氮、磷、钾累积吸收量相比CK区分别增加了42. 5%、61. 1%和50. 6%。综上所述,从移栽到定植后100 d,每天10:00之前温室内CO_2浓度在700μmol/mol左右,无需对温室内补充CO_2气体。增施CO_2可使番茄各物候期明显提前,花层和果层数量明显增加。增施CO_2后,番茄整个生育期对氮吸收量明显增加,开花座果期番茄对磷、钾吸收量显著增加,实际生产中增施CO_2情况下需适当调整氮、磷、钾肥的投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YrCH7056的定位及其抗源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利用彭提卡偃麦草资源,拓宽小麦抗源育种选择范围,对其抗条锈性和遗传模式进行探究。利用彭提卡偃麦草渗入系CH7056和小麦品种SY95-71构建重组自交系,以条锈混合菌种CYR32+CYR33+v26对重组自交系的F_7和F_8家系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遗传群体家系中抗感单株比例在2013年和2014年间均接近1∶1,由此推断CH7056中携带有1个显性抗条锈病基因,暂命名为YrCH7056。利用细胞学技术(基因组原位杂交)已检测不到外源信号。通过对群体抗感池扫描DArT芯片,将YrCH7056初步定位在小麦1B染色体;之后利用1B染色体上的129对公共SSR标记以及72对新开发的偃麦草特异标记构建了YrCH7056的遗传图谱,侧翼标记为1BL-3848555-1.1c M-YrCH7056-2.5c M-barc240。通过比较抗性表现的时期、基因来源以及紧密连锁标记的遗传距离得出,这个抗条锈病基因不同于已定位于染色体1BL上的抗性基因,推断YrCH7056是一个抗条锈病新基因;同时,1BL-3848555在CH7056中的扩增条带与在彭提卡偃麦草和小偃7430中的条带一致,推断YrCH7056可能来自于彭提卡偃麦草。
关键词: 小麦 彭提卡偃麦草 条锈病 成株抗性基因 分子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个意大利酿酒葡萄品种与我国酿酒主栽品种果实品质特性比较
《果树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从意大利引进的5个酿酒葡萄品种(‘Corvina’‘Corvinone’‘Garganega’‘Molinara’‘Rondinella’)果实特性。【方法】以5个意大利酿酒葡萄品种和‘赤霞珠685’‘霞多丽277’成熟果实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和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4个红色意大利品种果皮总花色苷含量显著低于‘赤霞珠685’,而‘Molinara’显著低于其他3个品种。‘Corvinone’果皮总酚、单宁和原花色素含量仅次于‘赤霞珠685’,但总类黄酮含量最高;‘霞多丽277’果肉酚类物质含量最高,‘Corvina’次之,‘Corvinone’居第三位;‘Corvina’种子酚类含量最高。7个品种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中,‘Garganega’种类最多,‘Corvina’最少;检测到的7类挥发性香气中,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最高,醇类次之,乙酸酯最低;有5种香气化合物(癸醛、苯乙醛、β-大马士酮、β-紫罗兰酮和香叶醇)含量超过了阈值,其中苯乙醛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最大;果实花香、焦糖味OAV值分别居第一、第二位,‘Corvinone’‘Molinara’和‘Rondinella’水果香OAV居第三位,而其他4个品种植物味居第三位。【结论】7个品种果实各有特点,也有共同点。根据其酚类物质和香气特点,在杂交培育新的品种时可根据育种目标选择性筛选杂交后代,也可根据各品种特点进行酿造工艺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新品种晋薯28号的选育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晋薯28号是兼顾鲜食和淀粉加工的中晚熟型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于2006年以晋0209-6作母本,晋004-4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5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约110d干物质含量为27.9%,淀粉含量为19.8%,还原糖含量为0.34%,维生素C含量为12.7mg/100g(鲜薯),粗蛋白含量为2.4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