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大豆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山西省100份野生大豆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10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农艺性状聚类分析,为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遗传变异丰富,9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H)都大于1.8。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0份野生大豆可分为2大组群,第一组群主要为山西中部和北部资源,品种生育期短,株高较矮,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较少,百粒重和单株粒重低,第二组群为山西中部和南部资源,品种生育期长,株高较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明显高于第一组群。本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变异类型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高。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苹果渣对獭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发酵苹果渣对獭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45日龄健康生长獭兔96只(公母各半),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獭兔。分别饲喂基础日粮(CK)、10%发酵苹果渣(试验Ⅰ组)、20%发酵苹果渣(试验Ⅱ组)、30%发酵苹果渣(试验Ⅲ组)。预试期5 d,正式期5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30%发酵苹果渣饲喂獭兔后能够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和耗料增重比(P<0.05);(2)30%发酵苹果渣组能够显著提高被毛重量、全净膛重、半净膛重和肉中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14.3%、9.6%、8.9%和5.25%(P<0.05);(3)与对照组相比,20%和30%发酵苹果渣组能够显著提高血液免疫指标Ig G含量(P<0.05),分别提高7.94%和7.52%。综上,添加发酵苹果渣饲喂獭兔具有提高獭兔生产性能、屠宰性能,改善其肉品质和提高血液免疫的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30%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发酵苹果渣 獭兔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免疫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轮作绿肥对盐碱地土壤性质、后作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种植和翻压绿肥改良和培肥盐碱地的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和翻压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田菁(Sesbania cannabina Poir.)、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 L.)、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6种绿肥对中度苏打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返还土壤的N、P_2O_5和K_2O数量、后作青贮玉米(Zea mays L.)鲜草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种植绿肥)相比,绿肥生长后期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1.0%~6.2%,使pH降低0.03~0.43,EC降低0.12~1.50 mS×cm~(-1);翻压绿肥可返还土壤N 15.6~195.4 kg×hm~(-2)、P_2O_5 5.3~58.8 kg×hm~(-2)和K_2O 34.5~127.9 kg×hm~(-2),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提高0.42~1.86 g×kg~(-1)、0.05~0.34 g×kg~(-1)、0.5~32.3 mg×kg~(-1)、0.42~4.65 mg×kg~(-1)和3.8~26.1 mg×kg~(-1);与对照相比,青贮玉米的鲜草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1 294~19 391 kg×hm~(-2)和0.4~23.9 mg×g~(-1)。总体而言,种植和翻压豆科绿肥在保蓄土壤水分,降低土壤pH和EC,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N、P_2O_5、K_2O养分数量(特别是N素数量),提高青贮玉米鲜草产量与蛋白质等方面的效果均显著优于禾本科绿肥,其中以适应性强、生长快、生物量大的毛叶苕子处理的改良、培肥土壤,生产优质牧草的效果最好;其次是草木樨处理。种植和翻压豆科绿肥可有效改良中度苏打盐碱地,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提供无机养分替代部分化肥,提高优质牧草的生产,是适合大同盆地中度苏打盐碱地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改良模式,对稳定耕地面积、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绿肥 盐碱地 土壤理化性状 青贮玉米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膜方式和密度对旱地绿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晋绿豆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覆膜方式和密度对旱地绿豆各生育期植株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绿豆整个生育期,随着密度增加,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均增加,蒸腾速率(Tr)降低。与膜上穴播与露地条播相比,膜侧穴播SPAD值分别高4.15%、9.40%,LAI高13.1%、24.5%,净光合速率(Pn)高10.15%、9.93%,蒸腾速率(Tr)高7.5%、11.2%,分枝期到始熟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高3.98%、4.73%。与露地条播相比,覆膜能够明显提高绿豆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随密度增加,绿豆单株荚数与产量提高明显,膜侧穴播和膜上穴播产量分别提高24.2%、19.9%。其中膜侧穴播(密度16.50万株/hm2)种植模式更有利于发挥旱地绿豆的增产潜能。

关键词: 覆膜方式 绿豆 光合效率 群体密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高粱遗传转化的相关因素优化

作物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一个稳定的高粱遗传转化体系,以高粱RHMC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内含有PCAMBIA3301质粒载体的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的方法研究了高粱遗传转化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外植体预培养2d,GUS表达效果最好;在侵染液和共培养基中加入200μmol/L乙酰丁香酮时,GUS表达效果最好;侵染液浓度OD600值的适宜范围为0.8~1.0;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的适宜时间为5~10min;共培养的适宜时间为2d。初步建立了一套高粱遗传转化体系,为今后高粱转化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粱 农杆菌 遗传转化 愈伤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我国北方干旱地区长期保护性耕作以及深松对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的影响,笔者于2014年在山西省临汾市连续22年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长期定位试验基地,针对免耕覆盖(NTS)、深松免耕覆盖(SNTS)及传统耕作(TT)3种处理方式,进行了不同耕作条件下土壤AMF物种丰度、孢子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以及AMF侵染率等因素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保护性耕作(NTS和SNTS)共分离鉴定出AMF 7属9种,其中根孢囊霉属(Rhizophagus)和斗管囊霉属(Funneliformis)各2种,球囊霉属(Glomus)、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硬囊霉属(Sclerocystis)和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各1种;而传统耕作(TT)共分离鉴定出AMF 6属8种,没有检测到无梗囊霉属。NTS、SNTS和TT处理在不同土层的AMF优势种基本一致,0~40 cm土层为摩西斗管囊霉(Fu.mosseae)和变形球囊霉(G.versiforme),40~80 cm土层为摩西斗管囊霉、变形球囊霉和聚丛根孢囊霉(Rh.aggregatum),80~120 cm土层为聚丛根孢囊霉,120 cm土层以下只有NTS和SNTS处理中存在聚丛根孢囊霉,说明保护性耕作措施促进了AMF向土壤深层发展。NTS和SNTS处理在同一土层的AMF物种丰度、孢子密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高于TT处理,SNTS处理高于NTS处理。同一耕作措施不同土层的AMF物种丰度、孢子密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NTS和SNTS处理在小麦各生育期的丛枝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高于TT处理;各处理在小麦拔节期的AMF侵染率最高,分别为14.9%、16.1%和10.6%,而在收获期的土壤孢子密度最高,分别为111.7个·(100g)~(-1)、125.0个·(100g)~(-1)和90.3个·(100g)~(-1)。研究认为,长期免耕覆盖、尤其深松免耕覆盖,提高了AMF多样性。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北方旱作农田生态系统中AMF自然潜力的充分发挥,以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免耕深松 物种丰度 多样性 侵染率 孢子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粟糠对母猪妊娠前期行为、血液生化指标及生殖激素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粟糠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一种产量较大的可再生利用资源,是重要的膳食纤维来源,但是粟糠在母猪上的应用报道很少。为研究粟糠对妊娠母猪前期的行为、血清生化指标及生殖激素的影响,试验选用32头胎次、配种时间及体况均相近的"大×长"二元母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组8个重复,限位栏饲养,粟糠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9%、17%和24.5%,每组的消化能和粗蛋白质基本一致。结果表明:(1)日粮添加粟糠降低了妊娠母猪前期咬栏行为(P<0.05)、舔地行为和站立时间(P<0.01),增加趴卧时间(P<0.05)。(2)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1)、雌二醇含量(P<0.05),增加孕激素含量(P<0.01)。本试验研究表明妊娠母猪前期日粮中添加粟糠增加了母猪的趴卧休息时间,降低了咬栏、添地等刻板行为,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和雌二醇含量,提高了孕激素含量,有利用母猪孕期的子宫内膜增生,受精卵植入,并降低子宫肌肉兴奋度,保证孕期安全。

关键词: 粟糠 妊娠母猪 行为 生化指标 生殖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房炎奶牛血液中TNF-α、IL-1β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中国兽医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乳房炎对奶牛生理代谢的影响,给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血液学依据,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定量检测法对临床型乳房炎奶牛、隐性乳房炎奶牛和健康奶牛血液中的细胞因子TNF-α、IL-1β含量及其mRNA基因表达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乳房炎奶牛血液中TNF-α、IL-1β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奶牛.本研究为揭示乳房炎的免疫学机制、辅助乳房炎的诊断、评估其治疗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细胞因子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纯合基因型新种质的性状鉴定与培养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苹果花药培养获得的纯合基因型株系来自不同的花粉粒,因此不同株系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培养、生根的条件等都存在差异。本研究对不同个株系试管苗的倍性、表型特征、生根培养条件进行观察分析,选出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适宜的生根条件及综合性状较好的株系,加强苹果种质资源创新。【方法】采用花药培养获得的‘嘎啦’‘富士’‘红星’纯合基因型株系,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每个株系倍性,探索组培苗的生根培养条件,观察每个株系的根系、叶片形态特征。【结果】经苹果花药培养获得32个纯合基因型株系,其中单倍体1株、三倍体1株、四倍体3株、二倍体27株,‘红星’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的倍性分化率最大,为28.57%。IBA浓度影响再生株系的生根率、根长及根数,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的最适宜生根浓度为IBA 2—3 mg·L-1。各个株系的叶数、根长、根数、株高、叶形指数(叶长度/叶宽度)、叶柄有一定差异。‘红星’纯合基因型DH0-1、DH0-3、DH0-4、DH0-7株系,‘富士’纯合基因型DH1-3株系,‘嘎啦’纯合基因型DH2-2、DH2-4、DH2-12、DH2-20株系综合性状较好(植株高、根系长、叶数和根数多)。‘红星’纯合基因型株系的移栽成活率最高,为28.57%。【结论】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的主要倍性为二倍体。与二倍体株系相比,单倍体株系叶基窄、叶柄细、叶色和叶缘锯齿较浅,而多倍体株系表现为叶基更阔、叶柄较粗、叶色和叶缘锯齿变深。

关键词: 苹果花药培养 倍性分析 纯合基因型 生根激素 性状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审定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演变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指导山西省大豆育种,对山西省1973-2017年间审定的84份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株高和主茎节数以1980年代最高,而后逐渐降低,2010年后略有回升。单株荚数以1990年代最高。随着年代推进,在分枝数和单株荚数下降的情况下,由于百粒重的持续增加,单产也随之增加。平均产量由1970年代的1 992. 5kg/hm2提升到2010年后的2 964. 34kg/hm2,提高了48. 8%。蛋白与脂肪含量以2010年后育成品种最高,主要是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在山西省审定的大豆品种中,有限结荚习性大豆所占比例持续增长,但还是以亚有限结荚习性为主,无限结荚习性大豆1990年代所占比例最高,随后下降。圆形和椭圆形叶片比例有所下降,而披针叶和卵圆叶比例有所增加,主要在于后者能够更合理利用光能。

关键词: 山西省 审定大豆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演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