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分析结合植物学性状的研究,将湖北海棠分为大叶、小叶两大类型。并利用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酶九带对湖北海棠不同类型进行了矮化预选。从中发现了许多单系的湖北海棠都具有酶九带,其代表龙王号和兴山16号具有半矮化特性,它们的矮化性状与M_7相近;兴山24号则具有矮化性状。
关键词:
同功酶
湖北海棠
分类
矮化预选
《湖北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鄂西人参引种驯化已有20多年历史,部分药农对人参栽培有一定实践经验。但目前尚无系统栽培技术,故发展面积越来越小。为此,我们于1987年开始进行人参引种驯化栽培的研究,1988年将本所采集的参子作了不同播期、不同底肥、不同海拔的实生苗培育试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1993
摘要:“鄂西北山区生态农业优化模式研究”课题,于1993年2月24日在湖北省郧县通过了由郧阳地区科委主持的验收、鉴定。该课题是湖北省科委1988年下达给湖北省农科院农业现代所主持承担的“湖北省生态农业优化模式研究与示范”重点攻关项目的六个分课题之一,它
《粮油食品科技
》
1993
摘要:人们熟知各种动物脂肪及植物油,但真正了解鱼油的人就不多了。现代科学的新发现,使得人们对鱼(肝)油是维生素A、D主要来源的传统旧观念正在得以改变,人们开始对鱼油有了全新的认
《杂交水稻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1980年以农垦58S为光敏核不育基因供体,与国内外粳稻品种(系)杂交,经多代连续选择,育成一批具有不育性稳定、育性转换明显、开花习性好、易繁殖制种、抗病性较强、配组优势明显的模型光敏核不育系。用其配制的组合N5047S/R9-1和N5088S/R9-1等,1992年示范面积达3万余亩,并获得初步成功。
关键词: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
不育性
育性转换
不育系选育
《作物品种资源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70年代以来,国内外开始应用动植物微核检测理化诱变因素和环境污染。1978年Te-Hsin Ma首先利用紫露草花粉母细胞的微核数量作为测定环境污染的技术。1982年Degrassi等利用蚕豆次生根尖微核试验,建立诱变剂的检测系统。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陈光荣等从1983年开始利用蚕豆初生根尖细胞的微核试验检测农药和诱变剂损伤。为了使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检测系统更加健全,他们于1984~1985年
《湖北畜牧兽医
》
1993
摘要:对照组玉米用量56%,试验组糙米替代玉米的比例分别为50%、75%和100%。试验结果,日增重糙米组较玉米组提高20—22%(P<0.01),胴体瘦肉率100%糙米组较玉米组提高3.53个百分点(P>0.05),试验组使用两种添加剂比较,02号添加剂略优于01号添加剂。
关键词:
玉米
糙米
日增重
饲料转化效率
胴体性状
《湖北畜牧兽医
》
1993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水牛作为役畜的利用范围已越来越小,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利用方向,势必由役用向肉用或乳用方向转化。因此,中国水牛的肉用性能已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并在这方面已作了一些研究工作,现就所搜集到的资料,综述如下,可以概略地了解到中国水牛的肉用性能及其今后作为肉用家畜的发展前途。
《湖北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经接卵试验和大田观察,并结合有关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生物学特性是适宜三化螟发生和为害的。杂交稻大面积推广后,三化螟的发生和危害减轻的主要原因是,杂交稻比原推广的常规稻当家品种“691”等生育期提前7~10d;三化螟在杂交稻上幼虫发育延长、发生期推迟,使杂交稻受害敏感期避开了三化螟为害高峰,减轻了三化螟的发生和为害。随着杂交稻在我省面积逐年增加,使三化螟的发生和为害维持在一个低水平状态。
关键词:
三化螟
种群数量
盛孵期
抽穗期
《湖北畜牧兽医
》
1993
摘要:通过对湖北省草业资源及利用现状的分析,提出种草应纳于大农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强化草的多功能和多层次开发。
关键词:
草业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