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两种叶菜类蔬菜对毒死蜱的吸收转移规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对两种叶菜类蔬菜菠菜和生菜生长的影响、在不同培养液中的降解速度以及在蔬菜中的吸收和转移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毒死蜱(1.0和10.0mg·L-1)对两种供试蔬菜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高浓度毒死蜱(100.0mg·L-1)对两种蔬菜的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生菜对毒死蜱较菠菜更为敏感。两种蔬菜均能明显促进毒死蜱在溶液中的降解,在不同溶液中的降解速度如下:菠菜-培养液>生菜-培养液>塘水>培养液。两种供试蔬菜对毒死蜱均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而且具有相似的吸收规律。毒死蜱在菠菜根中达到最大吸收值所需的时间比生菜根所需的时间短,但在茎和叶中所需的时间两种蔬菜相同。

关键词: 叶菜类蔬菜 毒死蜱 毒性 吸收转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株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逆性比较

中国兽医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土壤中分离到3个菌株,分别命名为KF、DY和LB1,从猪粪便中分离到5个菌株,分别命名为KH、K2X、KY1、LB2和LY3,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鉴定,并对分离菌的抗逆性进行了比较。经鉴定,KF、KH、K2X和KY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LB1、LB2和LY3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DY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抗逆性比较结果显示,K2X菌株对温度比较敏感,其他菌株经60℃处理30min后不影响其生长;DY菌株耐酸性最强,能在pH3的胃液中正常生长;KY1菌株的耐酸性次之,耐胆盐能力最强,能在胆盐含量为6g/L的培养基和模拟肠液中正常生长。研究还发现,这8个菌株对共培养的大肠杆菌都没有抑制作用,只有KF、KH和LB2菌株对共培养的沙门氏菌分别有28.6%、27.0%和24.6%的抑菌效果。

关键词: 芽孢杆菌 16S rRNA 抗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生理生化参数评价水葫芦沼液浸种可行性初步研究

草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青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水葫芦沼液进行青菜种子浸种后对种子发芽、生长、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浸种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沼液处理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随着处理沼液施用浓度的增加,青菜的根长逐渐增加,Z1和Z4处理株高与对照相比,虽然有所增加,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株高、鲜重和干重的变化趋势相似,随着沼液处理浓度的增加,株高、鲜重和干重的增加幅度也随之增大,当使用全沼液进行处理后虽然有所降低,但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青菜体内的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当使用全沼液处理后,叶绿素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虽然有所降低,但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因此,生理生化参数可作为评判水葫芦沼液浸种可行性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 水葫芦 沼液 青菜 发芽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小麦新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纹枯病是江苏省小麦的重要病害,为了解目前江苏省小麦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现状,为全省小麦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及病害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对参加2004~2009年度江苏省小麦区域试验和预备试验的415个品种(系)进行了纹枯病抗性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江苏省小麦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普遍较弱,尚未发现免疫和高抗(HR)纹枯病的品种(系),抗(R)纹枯病品种(系)仅占1.45%,中抗(MR)品种(系)占15.66%,80%以上的品种(系)对纹枯病表现为感病或中感;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淮北品种和淮北迟播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好,绝大多数淮南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结果还显示,淮北品种(系)淮核0303、徐麦4036、徐金麦3号、良星99、丰华8829和铜原0033能稳定中抗纹枯病,在丰产性和纹枯病抗性同步改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南沿江地区通用普及型大棚设计安装及使用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总结出适宜苏南沿江地区通用普及型大棚的结构设计标准:宽度6 m,长度40 m,南北延长方向,肩高1.50 m,顶高2.5 m,并提出安装技术要求。该产品可以进行春提前和秋延后栽培,还可以使用多层覆盖技术进行越冬栽培,也可在夏季通过开帘通风、遮阳网遮阳、防虫网防虫进行抗热避雨栽培,实现周年生产。

关键词: 苏南沿江地区 塑料大棚 设计施工 使用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铵态氮影响小白菜硝酸盐积累及其机制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铵态氮对6个小白菜材料的硝酸盐积累特点和对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铵态氮对根系吸收NO3-的速率及对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能够显著降低小白菜体内硝酸盐累积,而且,本研究发现铵态氮不是通过加快硝态氮代谢降低硝酸盐累积,而是通过抑制根系对硝态氮的吸收降低硝酸盐累积。本研究还发现,适当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能够提高小白菜产量和品质,而单一的铵态氮显著降低小白菜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小白菜 铵态氮 硝酸盐 硝酸还原酶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三黄肉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组方中草药对鸡生长性能、脂肪代谢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用90羽14日龄的健康三黄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A和试验组B。每组30羽(15羽公鸡和15羽母鸡)。设计中草药配方Ⅰ和Ⅱ,分别以1%剂量在试验组A和试验组B的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草药配方Ⅰ和Ⅱ。试验期间,自由采食和饮水,按常规程序进行免疫。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和B的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1.98%和0.92%;日采食量分别降低6.73%(P<0.05)和4.87%(P<0.05);②试验组A和试验组B中鸡的屠宰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01%和7.78%(P<0.05);半净膛率分别提高1.07%和8.22%(P<0.05);全净膛率分别提高3.92%和9.64%(P<0.05);试验组B中鸡的胸肌率比对照组提高10.09%;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和试验组B中鸡的腿肌率分别提高11.31%(P<0.05)和8.92%;试验组A中鸡的腹脂率比对照组下降30.91%(P<0.05),而试验组B鸡的腹脂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添加中草药配方Ⅰ和Ⅱ对肌肉pH值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中草药 饲料添加剂 三黄鸡 生产性能 鸡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系)间溶剂保持力差异及软质小麦资源筛选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具有应用价值的优良软质小麦种质资源,以55份高代小麦品系和2个软质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微量溶剂保持力(SRC)方法对其水SRC、碳酸钠SRC、乳酸SRC和蔗糖SRC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4种SRC在品种(系)间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间4种SRC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水SRC变幅为56.10%~77.15%,平均为65.32%;碳酸钠SRC变幅为68.57%~101.13%,平均为82.56%;乳酸SRC变幅为94.51%~138.86%,平均为114.03%;蔗糖SRC变幅为93.56%~121.88%,平均为109.03%。SRC的相关分析显示,4种SRC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水SRC与碳酸钠SRC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834,水SRC、碳酸钠SRC与蔗糖SRC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62和0.8409,而水SRC、碳酸钠SRC、蔗糖SRC与乳酸SRC间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0.6535、0.6410和0.6855。根据SRC值的测定结果,筛选出了6个4种SRC均低于软质小麦品种宁麦9号的种质资源,这些资源可作为低SRC小麦品种选育的中间材料加以利用。

关键词: 小麦 溶剂保持力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出血症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检测兔群鼻拭子中兔出血症病毒(RHDV)的RT-PCR方法,研究健康免疫兔群是否存在携带RHDV现象。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RHDVvp60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经cDNA的合成和PCR扩增,目的片段大小为591bp。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检出最小RNA浓度为2.40ng·μL-1,敏感性为血凝试验(HA)的8×103倍。通过对自5个省采集的168份健康免疫兔鼻拭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样品为22份,阳性率为13.09%。试验表明:RT-PCR方法能快速、敏感地从健康免疫兔鼻拭子样品中检出RHDV,提示健康免疫兔群存在携带RHDV的现象,该方法适合临床进行大规模病原学检测和兔群携带病毒的调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RT-PCR 鼻拭子 病毒携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合中国南方栽培的蚕豆新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蚕豆是我国人民喜爱食用的冷季食用豆新品种之一,也是长江流域主要的速冻出口豆类品种。本地区常年蚕豆栽培面积在26.67万hm2左右,其中40%左右用来鲜销,但适合本地区栽培的专用蚕豆新品种非常缺乏。为进一步给本地区广大豆农提供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本文就适合中国南方栽培的高产、优质蚕豆新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综合评述,供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士及广大豆农参考。

关键词: 蚕豆 品种 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