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接种不同根瘤菌对紫花苜蓿固氮效能及生物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在晋北生态区给主要推广品种筛选适宜的高效根瘤菌,使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体充分发挥共生固氮作用,建立高效、高产、优质紫花苜蓿生产体系。将中国农业科学院菌种保藏中心筛选出的9株紫花苜蓿根瘤菌作为试验材料,以山西大同地区的土壤为基质,结合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比较供试材料的结瘤数、固氮酶活性、株高、生物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筛选出适合供试材料巨能耐盐紫花苜蓿品种的4株高效根瘤菌CCBAU30015、CCBAU NMC024-1、HBU07004和CCBAU30198,并将这4株菌进行田间接种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接种CCBAU30015、CCBAU NMC024-1、HBU07004和CCBAU30198后,全年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8.7%,15.8%,11.3%和13.3%,单位面积蛋白质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0.9%,10.2%,9.7%和10.1%,其中,CCBAU30015表现最为突出,在各个指标上与对照间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通过土壤筛选的高效根瘤菌可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关键词: 根瘤菌 紫花苜蓿 筛选 干草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树腐烂病菌对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敏感性及交互抗性

农药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山西省苹果树腐烂病主要致病菌Valsa mali对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3种常用防治药剂的敏感性,为苹果树腐烂病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西省8个苹果产区分离到的53个黑腐皮病菌V.mali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3种杀菌剂EC_(50)范围依次为0.013~1.027 mg/L(均值为0.516 mg/L)、0.042~41.372 mg/L(均值为7.509mg/L)和0.003~0.309 mg/L(均值为0.035 mg/L)。[结论]频次正态分布敏感性聚类分析表明:V.mali菌株群体对甲基硫菌灵的EC_(50)呈近正态分布,以EC_(50)均值作为甲基硫菌灵的相对敏感基线,未检测到甲基硫菌灵抗性菌株;V.mali菌株出现了对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敏感性降低的亚群体。敏感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苹果树腐烂病菌株对药剂的敏感性无地域性差异。交互抗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药剂两两间无交互抗性。

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病菌 敏感性 频次正态分布 聚类分析 交互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园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单植梨园和毗邻苹果园的梨园内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和合理使用密度,本研究于2012、2013和2014年在山西省运城市采用每根含270 mg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散发器进行了梨小食心虫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单植梨园和毗邻苹果园的梨园以600、900和1200根/hm~2处理,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逐年提高,且高密度处理迷向效果更好;连续使用3年后,梨小食心虫的蛀果率显著低于对照园,单植梨园内防治效果分别为80.00%、90.00%和90.00%,毗邻苹果园的梨园则分别为69.23%、84.62%和84.62%,单植梨园效果好于毗邻苹果园的梨园。综合防治成本和效果,建议单植梨园可使用900根/hm~2密度处理,毗邻苹果园的梨园使用1200根/hm~2以上密度处理,并建议大面积连片使用3年以上。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性信息素 迷向 单植梨园 毗邻苹果园的梨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小食心虫蛹重对成虫繁殖力和寿命及下一代幼虫发育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明确营养状况不同造成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雌、雄蛹重量差异对其羽化的成虫产卵量、产卵期、寿命及下一代(F1)幼虫发育的影响。【方法】室内条件下,通过不同的饲养方法,获得个体重量不同的梨小食心虫雌、雄蛹,待其羽化交配后,记录其产卵量、产卵时间和成虫寿命;卵孵化前后,分别测量卵和初孵幼虫大小,计算卵孵化率,统计幼虫发育历期。【结果】雌蛹重量对梨小食心虫的成虫产卵量影响显著,其重量与产卵量呈正相关(y=15.505x-59.292);同一条件下,雌蛹与雄蛹重量也呈正相关(y=0.823x-0.538)。同时,雌蛹重量对成虫产卵期影响也较大,蛹重大的个体羽化的雌虫比蛹重小的个体羽化的雌虫产卵高峰期提前1 d;较重、中等和较轻蛹羽化出的雌虫个体每天产卵量高于10粒/雌的时间分别为9~10,7和5~6 d;产卵量高于5粒/雌的时间分别为12~13,9和6~7 d。而雄蛹重量对产卵量、雄成虫寿命影响没有明显影响。较轻的蛹羽化的雌成虫寿命比较重蛹羽化的雌成虫短2~3 d;而雄蛹重量对其羽化的雄成虫寿命影响没有明显规律。雌、雄蛹重量对其羽化成虫的卵孵化率、卵和初孵幼虫的大小影响均不显著,对F_1幼虫发育历期影响也不显著。【结论】梨小食心虫雌蛹重对羽化成虫的产卵量和产卵期等影响显著,田间防治时应注意在不同条件下完成发育的个体,尤其是雌虫,由于营养差异引起的个体大小对随后种群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蛹重 繁殖力 成虫寿命 幼虫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料类型对苦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苦荞品种‘西荞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类型肥料处理对苦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各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苦荞株高和第一节间长,以A4处理的第一节间长最长,为2.1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A2除外)。除A3外,其他施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苦荞的茎粗,但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的肥料处理对苦荞主茎节数没有明显的影响。除A1和A3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苦荞的总干物重,但苦荞干物质在各器官的积累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各施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苦荞的产量,以A4处理最高,为2 508.4 kg/hm~2,显著高于A5、A6和CK处理。不同的肥料处理对单株粒数、有效株数和产量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苦荞 肥料类型 生长发育 产量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限制性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山西省1949—2012年人口、耕地和粮食产量数据,以人粮关系为核心,构建土地资源限制性模型,从省、市、县三个不同尺度全面分析了山西省粮食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县级尺度上,2003—2012年粮食盈余地区在增加,不受土地资源承载力限制的县级单元由42.1%增至65%,人口超载的地区减少,其中,超载地区大部分位于山西省晋北地区,晋南地区的土地资源限制度较小,粮食盈余地区所占比例较大,中部地区偏向于人粮平衡。(2)市级尺度上,土地资源承载力以人粮平衡和土地超载为基本特征,2012年与2003年相比全省粮食盈余市级地区增加,土地超载地区减少;(3)全省尺度上,建国初期土地承载力指数整体大于1.13,土地处于超载状态。近十年间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从27.2下降到11.8,土地资源限制度降低,人粮关系好转。总体来说,2012年的土地资源限制与2003年相比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土地超载的地区减少,人粮关系趋向改善,粮食盈余地区增加。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资源限制性 承载力 山西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园不同蜜蜂的传粉行为比较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为筛选出梨树最佳授粉蜂种,对9个蜜蜂品种(系)在‘砀山酥梨’园的传粉行为进行了比较。试验从出巢温度、首次携粉回巢温度、梨花粉的采集能力、所采花粉中梨花粉所占比例等方面开展研究。结果发现中华蜜蜂出巢温度8.2℃,显著低于西方蜜蜂,西方蜜蜂在9.2~10℃之间出巢飞行。‘喀阡黑环系’携粉回巢温度为11℃,在所有蜂种中最低;所有蜂种均可在11~13.9℃携粉回巢。‘喀阡黑环系’、卡尼鄂拉2个蜂种1 h花粉采集重量分别为7.3、8.1 g,且梨花粉采集重量及比例均高于其他蜂种。‘喀阡黑环系’、卡尼鄂拉2个蜂种能够适应低温环境采集,且对梨花粉采集能力强,是梨树授粉的优良蜂种。

关键词: 梨树 授粉 蜜蜂品种 传粉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施微肥对晋南小麦产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山西临汾盆地石灰性褐土进行冬小麦田间试验,在底施NPK肥的基础上,研究了在拔节中期和抽穗前期叶面喷施锌、铁和硒对"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成熟期地上部分各器官微量元素含量和分配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3种微肥提高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增产效果为Fe>Se>Zn,喷施铁肥与喷施清水相比差异显著;叶面喷施微肥使籽粒、茎叶和颖壳中对应微量元素的含量提高,其中喷施硒肥效果最为明显,喷施锌肥次之;籽粒对3种元素的吸收相互影响,铁对锌单向拮抗,锌与硒、铁与硒相互促进;叶面喷施微肥使锌在籽粒中分配比例稍高于茎叶+颖壳,铁在籽粒中分配比例仅6.87%~8.25%,硒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稍低于茎叶+颖壳。建议临汾盆地在小麦拔节中期和抽穗前期对冬小麦叶面喷施0.4%ZnSO_4·7H_2O溶液750 kg/hm~(2)和0.017%Na_2SeO_3溶液750 kg/hm~(2),可显著提高籽粒中的锌、硒含量,从而改善籽粒品质;叶面喷施0.3%FeSO_4·7H_2O溶液750 kg/hm~(2)对产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关键词: 叶面喷施 锌、铁、硒 产量 分配比例 小麦

低温诱导下苹果花药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处理是苹果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形成的关键步骤,花药中的小孢子在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诱导后才能获得胚性潜能。本文通过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对低温处理前和低温处理30 d的苹果花药进行研究,分析低温诱导条件下花药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共得到10.90 Gb的Clean Data。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共有4 105个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包括表达上调基因1 849个,表达下调基因2 256个。注释到GO、COG、KEGG、Swiss-Prot和nr数据库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3 325个、1 504个、733个、2 993个和3 758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与糖类代谢和激素信号转导有关的过程中,其中在淀粉和蔗糖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这两个代谢通路中富集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中控制蔗糖合成、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的相关基因表达量上调,控制淀粉合成、生长素信号转导的相关基因表达量下调。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测序结果和实际结果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由此可见,苹果花药经低温诱导后,影响蔗糖、淀粉生物合成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是影响小孢子获得胚性潜能的关键。

关键词: 苹果花药 胚状体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重金属对中华稻蝗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栖息于稻田且主要取食水稻茎叶的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成虫为供试材料,经氯化镉、氯化铜和硫酸锌(Cd Cl2、Cu Cl2和Zn SO4)3种重金属急性染毒,采用RT-q PCR技术检测中华稻蝗2个金属硫蛋白基因(Oxya chinensis metallothionein,Oc MT1,Oc MT2)在精巢、卵巢和肌肉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均可诱导中华稻蝗MT基因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经Cd急性处理后,3个器官组织中Oc MT1和Oc MT2表达水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Cd浓度的增高而诱导表达上调;经Cu急性处理后,精巢和卵巢中Oc MT1在最低浓度时的诱导表达量最高,Oc MT2表达水平随着Cu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肌肉中2个MT基因随着Cu浓度的增大而升高;经Zn处理后,Oc MT1和Oc MT2表达水平随着Zn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3种重金属对中华稻蝗MT在不同器官组织均有诱导表达作用,但各浓度处理后其诱导表达水平不同,Oc MT对不同重金属的敏感性具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中华稻蝗 重金属 金属硫蛋白 精巢 卵巢 肌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