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番茄采后病原鉴定及百里香精油生物活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引起保护地番茄采后腐烂的4株病原真菌进行形态和分子水平鉴定。以ITS1和ITS4为引物扩增ITS区r DNA片段。经Gen Bank进行BLAST分析,依据邻接法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4个菌株中SF-1为串珠镰刀菌,SF-2属细极链格孢,SF-3为灰葡萄孢霉,SF-4为粉红单端孢霉。百里香精油对该4株真菌的抑菌活性:4种病原真菌中SF-3和SF-4对百里香精油最敏感,在熏蒸条件下其EC50值分别为22.84μL/L和27.87μL/L。在精油浓度相同时,熏蒸方式较接触方式可获得有更高的抑菌活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百里香精油对灰葡萄孢霉和粉红单端孢霉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照菌丝光滑,饱满,而经百里香处理的灰葡萄孢霉菌丝表面形态受到严重破坏,发生皱缩,有不正常缢缩,且有大量渗出物,而粉红单端孢霉表面形成许多结节,菌丝粗细不均匀。

关键词: 番茄 病原菌 r DNA-ITS序列 百里香精油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97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麦97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室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以临丰3号为母本,临优145为父本,于2003年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远缘杂交育种法,通过异地鉴定、生态选择等手段选育而成。2014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编号为晋审麦2014008。1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幼苗半匍匐,芽鞘浅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75cm左右,叶片绿色、无蜡质,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密度枣园植草草地生产性能对刈牧的响应

草地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混播饲草在不同密度枣园内对刈牧处理的响应,分别于4m×3m,4m×5m,4m×7m枣园内带状混播种植多变小冠花、白三叶、百脉根,2013和2014年度,平均每隔20d进行刈牧,测定其地上生物量,并且取草样测定CP,NDF和ADF含量,2014年度最后1次刈牧时,在刈牧区和未刈牧区每隔20cm分层测定地下生物量。结果表明,在枣园密度为4m×5m时,饲草地上生物量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达到2169和2008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枣园(P<0.05),对应CP产量分别达443和402kg·hm-2。刈牧处理,显著降低了饲草根系生物量(P<0.05),且饲草根系消减系数降低,根系浅层化。虽然刈牧影响饲草的可持续利用,但降低了饲草根系与枣树根系的竞争。

关键词: 草地 枣园 密度 刈牧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松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深松对我国玉米主产区产量、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于2011—2014年在我国东北、华北以及西北地区的9个试验站进行深松改土与常规旋耕对比的联网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耕作,3个区域深松均表现出了增产趋势,产量增加的中值为5.8%,其中,东北和西北区域的增产幅度高于华北区域,而东北区域秋季深松增产的变异低于春季深松。相比于常规旋耕,深松对玉米植株地上部氮和磷的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区域深松处理的地上部吸氮量和吸磷量均有所增加,中值分别为24%,5%和10%以及17%,8%和19%。深松处理增加了东北和西北区域土壤表层(0—15cm)和亚表层(15—25cm)的有效磷含量,而在华北区域没有趋势性变化。

关键词: 深松 产量 养分吸收 土壤养分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谷子品种黑穗病抗性及土壤酶活性分析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黑穗病抗性不同的3个谷子品种,研究致病菌黑粉菌对谷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土壤酶活与植株抗病性的关系。研究发现,谷种拌病菌孢子播种后,3个谷子品种表现不同,冀谷20发病率0.3%,晋谷21发病率10.2%,长农35病穗发生率65.0%;在植株发育的拔节期和抽穗期检测根周土壤酶活性,拌菌组土样中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增高,纤维素酶活性降低,说明病菌能诱导谷田CAT、PPO、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增高,且CAT、PPO、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水平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但脲酶活性差异出现在不同发育期之间,并无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黑粉菌进入土壤中可影响谷田酶活性,改变土壤微生态,土壤酶参与谷子植株对黑穗病的抗病防御生理过程,不同品种对土壤酶活性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谷子 黑穗病 土壤酶活性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作对高粱生长及根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高粱轮作为对照,研究连作对高粱生长、产量的影响及根区土壤中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高粱连作3年对产量的抑制开始显现。与轮作相比,连作3年高粱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显著降低,连作4年更为明显;连作4年高粱根系生长也明显受到影响,0~40 cm深度范围内根系的生物量、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仅为轮作的61.5%、84.4%、73.8%。连作4年增加了土壤中可培养真菌数量,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分别是轮作的1.9、1.3倍,而对细菌和放线菌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连作显著增加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活性,分别比轮作增加了14.7%、17.2%。由此可见,连作不仅抑制高粱植株的生长,并对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组成和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高粱连作障碍 高粱生长 产量 根系形态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葵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选用农家种改良过的6个食葵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4个优良的分枝型恢复系为亲本,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成24个F1杂种,研究了9个主要经济性状,即株高、茎粗、生育期、盘径、单盘总粒数、单盘实粒数、结实率、百粒重、单株产量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表现。结果显示:(1)不育系中有8个性状,恢复系中有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4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株高、茎粗、生育期、盘径、百粒重等5个性状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单盘总粒数、单盘实粒数、结实率、及单株产量等4个性状则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3)从GCA分析看,参试的不育系以A6最为理想,A2次之;恢复系则以C3最为理想。从SCA分析看,组合A2C1单株产量效应值最高;(4)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大部分经济性状存在杂种优势,甚至相当一部分存在超亲优势,并且这些优势都是可利用的,F1多倾向于早熟、粗壮、高杆、大盘、多粒亲本。

关键词: 食葵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蒜半胱氨酸合成酶的mRNA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半胱氨酸合成酶的产物半胱氨酸是植物中含硫氨基酸的重要来源,大蒜中含硫氨基酸丰富,研究大蒜半胱氨酸合成酶的性质及生物学功能以明确其在大蒜硫代谢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从NCBI数据库中获得的3个大蒜的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AsGCS2、AsGCS3和AsGCS4)的开放阅读框,预测其蛋白序列、分子量大小、蛋白质特性、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等特征;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了3个半胱氨酸合成酶的组织表达特性。结果显示,AsGCS2、AsGCS3和AsGCS4的开放态读码框长度分别为1 152 bp、1 296 bp和1 236 bp;其编码蛋白的理论相对分子量分别为40.6 k D、34.1 k D和36.1 k D。AsGCS2被亚细胞定位于叶绿体中,而AsGCS3和As GCS4均被定位于细胞质中。氨基酸比对结果表明,AsGCS2与AsGCS3相似度为70%,与AsGCS4相似度为59%;而AsGCS3与As GCS4相似度为68%。进化分析图表明,AsGCS2属于Bsas2亚家族,AsGCS3属于Bsas1亚家族,AsGCS4属于Bsas6亚家族。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大蒜不同CSase的组织特异性是不同的,AsGCS2在叶中表达量最高,ASGCS3在根中表达量最高,而ASGCS4在叶和根中都有较高的表达量。3个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分别属于不同的Bsas亚家族,它们的组织表达特性也不相同,它们在大蒜不同组织中的半胱氨酸合成途径中起作用。

关键词: 大蒜 半胱氨酸合成酶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大同34号’谷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为了探讨谷子出苗的外界环境最低水分需求和对干旱胁迫的忍耐能力,笔者利用PEG溶液(水势梯度为0~-0.50 Mpa)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大同34号’谷子种子萌发能力的变化及对萌发环境的最低水分需求。结果表明,PEG干旱胁迫通过限制谷子种子有效水分的吸收而抑制其萌发,且随着渗透势的增大,萌发势减弱,主要表现为:累计萌发率、吸水速率、萌发活力、萌发胁迫指数等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下降,根芽比则随之增加。在-0.5 MPa PEG 6000溶液处理下,谷子萌发耐旱指数的差异性最显著,因此该浓度可作为谷子芽期耐旱性鉴定临界值。

关键词: ‘大同34号’谷子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耐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硅钙钾肥对红枣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针对枣树生产中单纯重视补充大量元素而忽视补充中微量元素的问题,在田间条件下通过向枣园施用不同浓度的中量元素肥料硅钙钾肥,对该肥料在红枣生长量、果品品质以及产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做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钾肥可以促进枣树叶片及果实生长,叶片长、宽及面积与果实纵径均明显高于对照,4 kg/棵效果最明显;施肥后红枣中的有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都得到明显提高,尤以4 kg/棵效果最显著;施用硅钙钾肥可以明显增强枣树抗病害能力,降低裂果率和病果率并且明显提高吊果比、单果重及产量,以4 kg/株增产幅度最大,增产率达到21.8%。本试验为生产中合理施用硅钙钾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内在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枣树 硅钙钾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