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7013条记录
浅谈城市园林精细化管理机制的建立

内蒙古林业 2021

摘要: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时强调,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未来城市管理发展的方向,而城市园林精细化管理势必要跟上精细化管理的步伐,迈步走向新的征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北方经济 2021

摘要: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种质资源越丰富,基因开发潜力越大,就越有利于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内蒙古蕴含着丰富的抗逆种质基因资源,因此,有效保护内蒙古种质资源,将为发展区域农业生产、满足粮食持续生产与供给中发挥基础性战略作用,也将为打造种质资源创新高地、筑牢内蒙古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 内蒙古 种质资源 保护现状 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耐伊维菌素捻转血矛线虫国内分离株耐阿苯达唑特性

中国兽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耐伊维菌素(ivermectin, IVM)国内分离株是否同时存在对阿苯达唑(albendazole)的双重耐药性,本试验通过虫卵孵化幼虫试验和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对实验室已分离保存的4个耐伊维菌素虫株及1个伊维菌素敏感虫株进行了阿苯达唑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在虫卵孵化幼虫试验中,阿苯达唑对伊维菌素耐药株的EC50值均大于0.1 mg/L,而对敏感株的EC50小于0.1 mg/L。在阿苯达唑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多态性分析试验中,所有耐伊维菌素分离株种群内有超过10%的个体携带198位点纯合耐药基因型;同时,还有超过10%的个体在198位点和200位点同时存在杂合子基因型;而在敏感分离株中,这2个指标均低于10%。结果表明,4个对伊维菌素耐药的捻转血矛线虫国内分离株对阿苯达唑同样耐药;而1个伊维菌素敏感分离株对阿苯达唑也敏感。

关键词: 捻转血矛线虫 阿苯达唑 耐药性 虫卵孵化幼虫试验 Ⅰ型β微管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改良剂对盐碱地向日葵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北方农业学报 2021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改良剂对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指标、向日葵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该地区盐碱地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不施改良剂(S1)、900 kg/hm2有机改良剂(S2)、4 500 kg/hm2脱硫石膏(S3)、900 kg/hm2有机改良剂+4 500 kg/hm2脱硫石膏(S4)4个处理,对比分析不同改良剂下土壤盐碱化指标和向日葵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施用改良剂较不施改良剂降低了土壤全盐含量和pH值,S4处理显著低于S1处理(P<0.05),分别降低了1.15 g/kg和0.32。施用改良剂增加了向日葵株高、茎粗、花盘直径,S4处理显著高于S1处理(P<0.05)。S4处理向日葵产量、单盘籽粒重、百粒重显著高于S1处理(P<0.05),分别增加了13.92%、21.15 g、1.48 g;S2处理与S3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900 kg/hm2有机改良剂+4 500 kg/hm2脱硫石膏在降低土壤全盐含量、pH值及促进向日葵生长、提高产量方面效果明显,是适宜河套灌区盐碱地应用的改良剂。

关键词: 盐碱地 改良剂 脱硫石膏 向日葵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大麦品种在蒙古国的品种适应性研究

北方农业学报 2021

摘要:【目的】将中国大麦品种引种至蒙古国试种,筛选适宜在蒙古国种植的丰产、优质大麦新品种。【方法】试验地点为蒙古国重要的大麦种植区——中央省宝淖尔苏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参试品种共9个,其中,6个中国内蒙古大麦品种(蒙啤麦1号、蒙啤麦2号、蒙啤麦3号、蒙啤麦4号、蒙啤麦5号、蒙啤麦6号),2个俄罗斯品种(PA-459、PA-412/6,为蒙古国农业大学新引进品种),以蒙古国当地种植品种(BURKHANT-1)为对照,分析比较9个品种的生育期、生长指标、产量性状及产量、籽粒品质指标。【结果】蒙啤麦4号生育期最短,为88 d,属早熟品种;蒙啤麦5号保苗率最高,为60.7%,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蒙啤麦5号总穗数最高,为510.26万穗/hm2,显著高于对照(P<0.05);PА-459生物量最高,为3 601.80 kg/hm2,显著高于对照(P<0.05);蒙啤麦5号生物量为3 037.50 kg/hm2,与PA-459无显著差异(P>0.05)。蒙啤麦3号主穗粒数为38.4粒、主穗粒重为1.69 g,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蒙啤麦5号产量最高,为1 580.1 kg/hm2,比对照增产99.99%(P<0.05)。蒙啤麦5号蛋白质含量最低,为14.7%,适宜啤饲兼用。【结论】蒙啤麦5号产量高、品质好,具有啤饲兼用的特性,适宜在蒙古国推广。

关键词: 大麦 引种 蒙啤麦5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膜覆盖对大兴安岭南麓丘陵旱作区土壤温度、水分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北方农业学报 2021

摘要:[目的]解决大兴安岭南麓丘陵旱作区玉米田地膜残留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探索降解地膜、增厚地膜替代与应用前景.[方法]在兴安盟农牧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科尔沁右翼前旗),设置了国标地膜、增厚地膜、降解地膜3种不同类型地膜覆盖试验,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地膜处理玉米田不同土层土壤温度、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差异.[结果]土壤温度方面,从玉米播种到拔节期降解地膜处理与国标地膜处理对土壤的保温效果基本一致,而在拔节期之后降解地膜处理的保温效果低于国标地膜处理;在灌浆期之前增厚地膜处理的保温效果显著低于国标地膜处理(P<0.05),灌浆期之后增厚地膜处理0~5 cm土层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国标地膜处理(P<0.05).土壤水分方面,从玉米三叶期到拔节期不同处理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增厚地膜>国标地膜>降解地膜,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从抽雄吐丝期至灌浆期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国标地膜、增厚地膜处理显著高于降解地膜处理(P<0.05).玉米产量方面,与国标地膜处理相比,降解地膜、增厚地膜处理均能提高玉米产量,降解地膜处理玉米产量较国标地膜处理增产12.37%,降解地膜与国标地膜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玉米拔节期之前降解地膜处理与国标地膜处理对土壤的保温效果基本一致,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降解地膜逐渐破裂并降解,减少了土壤地膜残留污染,土壤透气性增加,有利于玉米后期的生长发育,降解地膜较国标地膜处理玉米产量增加显著,在大兴安岭南麓丘陵旱作区玉米田采用降解地膜覆盖具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降解地膜;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玉米;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针茅草原6种主要植物叶凋落物和根系分解特征与功能性状的关系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开展凋落物分解特征与植物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研究对于认识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机制至关重要。为了阐明不同物种叶凋落物和根系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研究以大针茅(Stipa grandis)典型草原的大针茅、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羊草(Leymus chinensis)、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和黄囊薹草(Carex korshinskyi) 6种植物的叶凋落物和根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袋法通过501天的野外分解实验对叶凋落物和根系的分解速率常数进行研究,并测定6种植物的叶片干物质含量、根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以及叶凋落物和根系的碳(C)、氮(N)含量、纤维组分含量等功能性状,探讨了6种植物叶凋落物和根系的分解特征与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种植物叶片和根系性状的种间差异显著,大部分性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值在1到2之间,而个别性状如根系的C:N和根比表面积相差近4倍。叶凋落物和根系在分解过程中质量剩余率与分解速率常数整体变化趋势都表现出前期分解迅速,中期相对变缓,后期分解最慢的规律;并且糙隐子草的叶凋落物和根系分解最慢,而银灰旋花的叶凋落物分解最快,知母根系分解最快。通过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不同分解时期,叶凋落物和根系的分解过程受到不同性状的影响。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是叶凋落物前期和后期分解以及根系前期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则是根系中期和后期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叶凋落物在分解中期的分解速率主要受叶片干物质含量的影响,根系在分解中期和后期的分解速率还分别受到根系C:N和N含量的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于预测大针茅草原的碳和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大针茅草原 凋落物 植物功能性状 分解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套地区春小麦试验田管理技术

农村科技 2021

摘要:春小麦试验田田间管理技术措施与常规大田田间管理措施既存在相同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试验田管理技术水平是决定春小麦田间试验成败的关键。本文从春小麦试验田选择、冬前准备及播种、生育期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探讨了春小麦试验田田间管理注意事项,以期为春小麦试验田管理提供新思路,并为春小麦品种选育等试验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春小麦 试验田 管理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洋草麦HdCAD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1

摘要:[目的]克隆洋草麦肉桂醇脱氢酶基因(HdCAD),揭示HdCAD基因的序列特性,对HdCAD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洋草麦转录组数据中的HdCAD为参考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HdCAD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HdCAD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对HdCAD蛋白的理化性质、蛋白结构、亚细胞定位等进行预测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HdCAD基因编码区全长1071 bp,共编码356个氨基酸.HdCAD蛋白含有17个磷酸化位点,不含有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位点,预测定位在细胞质中;二级结构中,以无规卷曲元件占比最高;含有1个典型的CAD1结构域,属于MDR超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HdCAD蛋白与二粒小麦、节节麦、西藏裸大麦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该试验成功克隆HdCAD基因、预测了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和功能,可以为今后研究洋草麦抗非生物胁迫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洋草麦;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世界及我国向日葵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分析

中国种业 2021

摘要:向日葵是世界第四大油料作物,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数据为基础,统计世界向日葵年度种植面积、主要向日葵生产国的种植分布情况,以及我国向日葵年度种植面积和分布情况。通过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世界向日葵年度产量增长速度较年度种植面积增长速度快,该现象主要是由于世界各国向日葵种植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而我国向日葵的年度种植面积和产量处于平稳期,这与世界向日葵单产水平提高形成鲜明的对比,与我国在2000-2009年间向日葵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我国需要增加向日葵产业科技投入,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以上结论为向日葵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向日葵 分布情况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