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8个春石斛栽培种花瓣挥发性成分差异分析

福建农业科技 2023

摘要:为研究不同春石斛栽培种花瓣中挥发性成分组成特点及其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技术,分析了杂交紫花、黑毛珍珠、红爵士、火鸟公主、黄钻戒、台湾公主、大汉王后和耳环等8个春石斛栽培种花瓣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品种间的亲疏关系.结果表明:8个栽培种共检测到130种挥发性成分,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春石斛花瓣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罗勒烯、β-石竹烯、芳樟醇、α-蒎烯、水杨酸甲酯和辛醇,因其组成和含量的变化导致了品种间的香气感官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8个栽培种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此外,聚类分析将8个栽培种分为3组:黑毛珍珠和杂交紫花为一组,火鸟公主、红爵士和黄钻戒为一组,台湾公主、大汉王后和耳环为一组.该研究结果为春石斛香气物质的利用和香型品种的培育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春石斛 挥发性成分 HS-SPME/GC-MS 萜烯类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学多元化云平台的管理模式构建

福建轻纺 2023

摘要:线上教学措施具备的便捷性、实时性、共享性是传统教学的延伸,疫情防控期间被各高校广泛采取。文章基于疫情期间高校教学云平台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分析了高校教学云平台发展面临的掣肘,进而思考并提出高校应对建议:高校以自身为主体,坚持政府部门主导;合理利用地方教育部门的课程资源、开展教师培训,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完善教师教学激励机制;将不同平台的功能进行结合、增加平台监督功能,促进教育平台多元化融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高校间教学资源整合,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以期为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学多元化云平台构建、线上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多元化 云平台 线上教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孔富缺陷半导体应用于光催化降解废水有机污染物

材料导报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孔半导体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反应物与产物的择优选择性、光子与电子的传输微通道,极利于促进光催化反应进程,提升催化效率,在废水有机物的吸附与光催化方面有着重要应用。多孔半导体独特的结构在废水有机物处理过程中可发挥出光化学、动力学及电子学上的优势:大孔结构可作为光扩散与传输路径增加光子的吸收率;介孔孔道对物质具备特定的选择性,对复杂反应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微孔能为电荷传导与迁移提供微观通路。结构缺陷以往被认为是光催化反应中的不利因素,会成为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中心,缩短光生载流子的寿命,降低反应效率。近来研究者提出了新观点:结构缺陷能为光催化过程提供更多的反应场所和活性位点,表面缺陷的储氧作用可促进光催化氧化反应进程,晶格缺陷可作为光生电子迁移的微观通道。将缺陷位引入多孔构架设计成多孔缺陷结构,缺陷位的引入可显著增强多孔结构的光电及催化性能,在废水有机物光催化反应中突显出储氧作用、载流子分离与传输效应及优良的的催化性能。半导体多孔结构协同缺陷活性位极大地促进了光催化反应进程,提升了废水有机物光催化氧化分解效率,缺陷活性位与多孔结构相结合将是光催化剂设计的一个新方向。本文概述了多孔半导体材料在光催化反应中的结构优势、多孔半导体微纳结构的“导向合成”与缺陷位设计、多孔缺陷半导体在光降解废水有机物过程中的光电效应及作用机制,并提出结构缺陷作为光生载流子复合中心的负面效应是应用研究中需要克服的问题,分析及展望了多孔缺陷结构光催化剂的应用前景,为制备高效降解废水有机物的高活性光催化材料提供设计思路。

关键词: 多孔半导体 缺陷活性位 导向连接 储氧作用 电荷传输 废水有机物 光催化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甘薯作为一种较为耐旱的作物,在干旱胁迫下能够调节相关的生理生化反应来抵御干旱胁迫.综述了甘薯的光合系统、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系统以及一些重要的抗性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以期为提高甘薯产量、增加甘薯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薯 干旱胁迫 光合系统 抗氧化系统 渗透调节系统 抗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穗花狐尾藻对草鱼生长、肌肉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

福建农业科技 2023

摘要:为了研究净水植物穗花狐尾藻饲养草鱼的效果,探讨了穗花狐尾藻不同添加量0(CK)、5%(M1)、10%(M2)、20%(M3)和30%(M4)的试验饲料对草鱼生长、肌肉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2组草鱼的增重率最大,为323.40%,成活率最高,达到98.45%,且饲养系数最低为1.32;各处理组草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明显,但添加10%穗花狐尾藻粉饲养处理(M2)含水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试验后草鱼体内重金属(总汞、镉、铬、铅和总砷)、挥发性盐基氮、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符合GB2736-94《淡水鱼卫生标准》及GB31650-2019《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超过10%的穗花狐尾藻粉,能促进草鱼的生长,提升肌肉品质.

关键词: 穗花狐尾藻 草鱼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有机肥配施改善花生–甘薯轮作土壤钾平衡和供钾能力的机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土壤钾素表观平衡、钾含量和库容、钾素吸附位点及钾素释放过程,全面探讨长期施用化肥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赤红壤旱地花生–甘薯轮作体系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方法】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花生–甘薯轮作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始于2007年,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化肥对照(NPK)、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NPK+CM)、化肥配施猪粪(NPK+PM)、化肥配施秸秆(NPK+RS)。2022年(定位试验第15年)甘薯收获后,调查甘薯生物量和产量,采集植株样品分析植株钾含量;采集0—2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全钾含量及各形态钾含量,采用连续浸提法分析土壤黏土矿物吸附点位钾含量,采用有机酸和四苯硼钠模拟试验分析钾素释放过程。【结果】花生–甘薯轮作体系长期施肥试验中,4个施肥处理土壤钾素表观平衡均为盈余。NPK+PM和NPK+RS处理的土壤非交换性钾、交换性钾、水溶性钾含量提升效果最佳,非交换性钾含量较CK分别提高260和188 mg/kg,交换性钾含量分别提高72.3和75.0 mg/kg,水溶性钾含量分别提高45.0和71.7 mg/kg。与CK相比,NPK和NPK+CM对黏土矿物层间(i位点)、楔形边缘(e位点)和矿物表面(p位点)这3个位点的钾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而NPK+PM和NPK+RS处理p位点钾含量分别提高了25和36 mg/kg,e位点钾含量分别提高58和66 mg/kg;NPK+PM处理的i位点钾含量提高了132 mg/kg;NPK和NPK+CM处理对p位点、i位点和e位点钾的占比没有显著影响,NPK+PM处理显著提高e位点钾的占比,NPK+RS处理显著提高p位点和e位点钾的占比,显著降低i位点钾的占比。无论是以有机酸还是以四苯硼钠为浸提剂,NPK以及NPK+CM处理钾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与CK均无显著差异。以有机酸为浸提剂,NPK+PM处理快速释放期释放量、总钾释放量及释放速率均最高,且显著高于NPK+RS处理。以四苯硼钠为浸提剂,NPK+PM与NPK+RS处理快速释放期释放量、总钾释放量及释放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化肥配施猪粪或秸秆能提高土壤非交换性钾、交换性钾和水溶性钾含量。单施化肥不会改变黏土矿物吸附位点钾所占的比例,化肥配施猪粪处理主要增加了吸附于黏土矿物层间(i位点)的钾,化肥配施秸秆处理增加的钾主要分布在楔形边缘(e位点)和矿物表面(p位点)。长期单施化肥不能提高土壤钾的生物有效性,缺钾条件下化肥配施猪粪土壤钾的生物有效性最高,钾充足条件下化肥配施猪粪与配施秸秆的土壤钾的生物有效性没有明显差异,但均高于化肥单施。

关键词: 赤红壤 长期施肥试验 有机肥 钾吸附位点 钾释放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杂交兰'双艺金龙'株型控制的影响

东南园艺 2023

摘要:为探明多效唑(PP333)、烯效唑(S3307)、矮壮素(CCC)、比久(B9)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杂交兰株型控制的影响,本研究以杂交兰'双艺金龙'为材料,在喷施不同种类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后,对株高、株幅、叶片长度、叶片宽度、新芽高度、新芽宽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株型控制的整体效果来看,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喷施均有控制杂交兰株型的作用,作用效果优劣先后排序为烯效唑、多效唑、矮壮素和比久,特别是喷施200 mg·L-1烯效唑和800 mg L-1多效唑的株型控制效果最为显著.本研究结果为杂交兰株型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杂交兰 植物生长调节剂 多效唑 烯效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杂交香稻新品种泸香优香占的选育与应用

福建稻麦科技 2023

摘要:泸香优香占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引进的优质香型常规稻九香粘为父本,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成的三系不育系泸香 618A为母本配制而成的全香型杂交稻新品种,具有株型好、分蘖力强、熟期转色佳、米质优、有香味、米饭适口性好等特点,于 2022 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地区作晚稻种植.介绍了泸香优香占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香稻 泸香优香占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致病力青枯菌FJAT-a RS01的固态发酵及对茄果类蔬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无致病力青枯菌研发植物疫苗防治青枯病是植物病害防治研究中的新途径。无致病力青枯菌FJAT-aRS01具有防效高和稳定遗传等特性。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菌株,本研究以巨菌草渣为其主要发酵培养基,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固态发酵FJAT-a RS01,并进行质量检测。结果表明,优化后菌株FJAT-aRS01固态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巨菌草渣36.36%、玉米粉27.27%、米糠27.27%和稻壳9.09%;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108 CFU/mL),料水质量比为1:0.8,装袋量为150 g/袋,发酵时间为48 h;在该发酵条件下,FJAT-aRS01的固态发酵物活菌数可达到1.80×109 CFU/g,其营养成分含量超过微生物肥料的国家标准(NY/T 798-2015);FJAT-a RS01固态发酵物浸提液的50倍稀释液能促进番茄种子萌发,其100倍稀释液能促进辣椒和茄子种子萌发;在栽培基质中添加质量百分比≤15%的FJAT-aRS01固态发酵物能促进植株生长,添加质量百分比25%的FJAT-a RS01固态发酵物对于番茄、辣椒和茄子青枯病的防效均达75%以上。综上所述,无致病力青枯菌FJAT-aRS01的固态发酵物具有促生防病功能,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青枯病 青枯雷尔氏菌 无致病力菌株 固态发酵 茄果类蔬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猕猴桃过氧化氢酶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是植物主要的抗氧化酶之一。为揭示猕猴桃CAT(AcCAT)基因家族序列特征和潜在功能,对其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分析。对AcCAT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研究其在不同器官以及果实贮藏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从猕猴桃基因组中鉴定出9个AcCAT基因并根据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别命名为AcCAT1-AcCAT9,不同成员之间蛋白理化性质、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启动子作用元件等存在较高相似性。AcCAT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猕猴桃的4条染色体上,其中的5个AcCAT基因形成2个串联基因簇,6个AcCAT基因发生片段复制。基于psRNAtarget分析,AcCAT基因可能主要受miR166家族调控。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猕猴桃、茶树、棉花和水稻的23个CAT蛋白分为3个类群,其归类并未完全按物种划分。在不同猕猴桃器官中,AcCAT3主要在根中表达,AcCAT1和AcCAT4主要在花中表达,AcCAT2、AcCAT5、AcCAT6、AcCAT8和AcCAT9主要在叶中表达,AcCAT7则同时在根和花中高水平表达;在猕猴桃果实贮藏过程中,AcCAT5和AcCAT6表达水平逐渐降低,AcCAT1和AcCAT2主要在贮藏前期表达,而AcCAT3、AcCAT4和AcCAT8主要在贮藏后期表达。此外,miR166家族成员在果实贮藏过程中的表达量逐步升高。AcCAT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存在保守性,其在猕猴桃生长发育和果实贮藏软化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

关键词: 猕猴桃 过氧化氢酶 全基因组鉴定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