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葡萄霜霉、疫霉菌对唏酰吗啉和霜脲氰抗性风险初步分析(简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内吸杀菌剂烯酞吗琳以及霜脉氰的混剂霜脉锰锌防治抗性霜霉病、疫病的效果显著,将成为苯基酞胺类杀菌剂和乙磷铝的后备替代品种。本项研究采用国际通用方法,以致病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花粉植株无性系选育高蛋白种质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1998

摘要:经继代的一株花粉植株幼穗无性系农艺性状稳定的后代,种子蛋白质含量变异类型多,频率高,并呈正态分布,从中选出5个种子蛋白质含量高的种质:526-3,21.33%~21.78%;510—6,19.71%;516—5,19.87%~20.24%;522—6,19.16%~20.77%;528—2,19.08%~19.97%。

关键词: 冬小麦 花粉植株 无性系 高蛋白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基因型离体叶片失水与产量结构和植株性状的关系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4年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在冬小麦基因型产量和株高变异较大时,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与产量构成和植株性状的关系。研究表明,RWL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多数情况下,RWL与产量和千粒重呈负相关,与株高呈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基因型位次随失水时间的变化,有低失水,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和高失水4种类型。RWL与产量的负相关随失水时间延长而减弱。基因型差异以失水2~3h最为明显,且更具有较大生理意义,因此提出以离体2~3h为测定RWL的适宜时间。否定了国外多年延用6~9hRWL作为指标的结论。

关键词: 冬小麦,基因型,离体叶片,失水速率,产量结构,植株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研究

小麦研究 1998

摘要:该文提出了一种多重复测产鉴定品种抗白粉病方法,利用该方法鉴定5072个品种系,并向生产推荐大面积应用12个抗,轻感品种,依据苗期,成株期鉴定结果的差异,提出为了向育种单位提供抗源应采用苗期鉴定,为了向生产推荐抗病品种应采用成株鉴定,对原来抗病后来感病了的品种的去留,认为应先进行多重复测产鉴定,再依其产量因素降低多少情况决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白粉病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致病毒素对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的专化性致病机理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野败型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及其保持系珍汕97B的一叶一心期幼苗为试验材料,用对珍汕97A专化致病的稻瘟病菌90-2菌株产生的粗毒素处理幼苗,测定两种试材不同时间叶片中几种细胞保护酶、与活性氧代谢有关的酶、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探讨A、B两系对专化性毒素的反应差异,进而分析由于细胞质不同而引起病理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1)稻瘟病菌90-2毒素处理对珍汕97A的损害大于珍汕97B。(2)引起植株体内与活性氧代谢有关的酶活性、抗性相关酶、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珍汕97A、B之间有差异;毒素对珍汕97A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有专化性刺激作用。(3)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上升幅度与珍汕97A、B对稻瘟病菌90-2菌株的抗性大小成正相关,丙二醛含量与抗性大小成负相关。试验结果还表明,粗毒素对幼苗某些蛋白质的表达合成有刺激作用。

关键词: 水稻;野败型不育细胞质;毒素;抗性相关酶;活性氧;稻瘟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梨木虱分泌物的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中国梨木虱分泌物的研究,明确了中国梨木虱若虫产生分泌物的过程,分泌物的主要成份及其田间消长规律,分泌物与叶片被害程度的关系等。

关键词: 中国梨木虱 分泌物 成分 发生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种小麦分蘖发生、成穗及农艺因子效应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连续3个年度的杂种小麦分蘖发生、成穗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化杀(CHA)杂种小麦分蘖发生早,着生次生根多,长势强,干物质积累快,蘖质系数高,分蘖与主茎的差距小,成穗相对较整齐,穗粒重高,为降低密度,利用分蘖成穗奠定了基础;播期、密度、供水等影响分蘖的生长,但主要是高级位分蘖的差异;随播期推迟,密度增加,杂种优势降低,但稀播(90万苗/hm2以下)和早播(9月25日)时主茎或Ⅰ蘖成穗率受到影响;在适期早播情况下,90~210万苗/hm2可以获得较好结果。春季早浇起身水可促进高位一级蘖和晚生二级蘖的生长,但群体质量降低,“前控”管理可使群体稳健发展,省水,节能,高产,稳产。

关键词: 杂种小麦,分蘖,成穗,农艺因子,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G对谷子种子活力和田间产量影响的研究

种子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5%浓度的PEG1000、浸泡1天的处理模式,研究了PEG对不同活力水平谷子种子的活力和田间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PEG处理可明显提高谷子种子的发芽能力和活力水平,并以对活力的影响最为显著;(2)PEG处理对苗期性状作用显著;(3)PEG处理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4)种子活力越低,PEG的处理效果越好。

关键词: PEG 谷子 种子活力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壮丰安对冬小麦植株发育的调控

河北农业科学 1998

摘要:在冬小麦绿体春化中,以不同浓度的壮丰安溶液浸根,并于春化40d后移栽于温室。试验结果表明,壮丰安可以调控植株的发育,表现为延迟植株的发育进程,且随壮丰安使用浓度的升高而加重;壮丰安能够改善穗部性状,使穗长变短,使小穗数、小穗密度、穗粒数及可育率大大增加或提高;并且能够缩短节间特别是第一二节间的长度,明显降低株高,增加茎粗和抗倒伏能力,还能够减少叶片长度,增加叶片宽度和叶面积。壮丰安能使叶色加深并对白粉病表现一定的抗性。

关键词: 壮丰安 冬小麦 发育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茎腐病发病规律及综防措施

河北农业科技 1998

摘要:玉米茎腐病俗称青枯病,因发病玉米植株成熟期遇雨后天气暴晴,地上部变为青灰色干枯状而得名。我省属重病区,一般年份发病率达10%左右,重症地块可达50%以上,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96年夏季多雨,此病普遍发生,尤其在保定的满城、清苑、高阳;衡水的深县、安平;邯郸的永年;沧州的河间等地,在发病期大片的地块出现青枯、黄枯症状,给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1997年夏季干旱少雨,发病较轻,但仍在晋县、怀来、张家口、清苑等地发现达50%~80%以上的重病田。茎腐病由于在玉米成熟期发病,易被认为是早熟而被忽视,此时籽粒灌浆未满,千泣重偏低,再加上茎基腐烂,遇风倒伏,常减产10%~5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