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模糊Borda法评价昼夜温差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北方地区设施番茄秋冬茬定植后秧苗期最适宜的昼夜生长温度条件,以大果型番茄合作906为试验材料,通过昼均温(26、29、32、35℃)、昼夜温差(0、3、6、9℃)2因素交叉试验,在人工气候箱开展9 d番茄秧苗不同昼夜温差生长试验,采集番茄秧苗株高生长速率、茎粗生长速率、根冠比、壮苗指数、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气孔导度、光能利用率9项指标作为数据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信息量权重法、基于熵值法TOPSIS评价法、独立性权重法、CRITTIC权重法5种方法对生长、生理指标进行评价.其中,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番茄秧苗期最适宜生长的昼夜温度组合为29℃/20℃,利用信息量权重法、基于熵值法TOPSIS评价法、独立性权重法、CRITTIC权重法得到的最适宜温度组合为35℃/26℃,进而通过模糊Borda法综合各单一评价法的序值和排名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得到昼温35℃,昼夜温差9℃时,番茄生长、生理综合评价最优,这一结论表明,番茄定植经过缓苗阶段后,适当进行白天高温胁迫,并增大昼夜温差可促进番茄植株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源数据小麦条锈病预测研究
《遥感技术与应用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条锈病是导致小麦大规模减产的气传性病害,其传播扩散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常用的作物病害气象预测模型难以准确模拟。为实现小麦条锈病发病率的精准预测,提出一种基于气象和遥感数据建立的SEIR-StripeRust动态预测模型。以甘肃省陇南地区为研究区,首先基于气象数据和MODIS遥感数据分别构建气象因子和植被指数,然后与发病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敏感因子并耦合基本感染率,进而建立SEIR-StripeRust模型,最后采用后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支持向量回归(SVR)和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对比验证SEIR-StripeRust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小麦条锈病发病率显著相关,其建立的SEIRStripeRust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达到0.79,均方根误差RMSE为0.10,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9,均优于相同特征变量下的BPNN、SVR和ML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SEIRStripeRust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小麦条锈病发病率,并为县域尺度的小麦条锈病预测和精确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遥感 气象数据 发病率 SEIR-StripeRust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射线对青绿苔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剂量60 Co-γ射线辐射对青绿苔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青绿苔草种子适宜的辐射剂量,本研究以青绿苔草50%相对成苗率作为确定半致死量的标准,对青绿苔草种子进行60 Co-γ射线辐射处理,辐射剂量分别为0(对照),75,100,150,250,450和650 Gy.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青绿苔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成苗率以及幼苗的苗高和根长均逐渐降低;根据种子的相对成苗率,初步确定青绿苔草种子的适宜辐射剂量(半致死剂量)约为138 Gy.本研究以期为今后利用60 Co-γ射线辐射诱变技术对青绿苔草进行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和结球甘蓝硫苷及MAM基因表达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硫苷及其降解产物是十字花科蔬菜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硫苷合成基因(MAMs,methylthioalkylmalate synthases)负责硫苷侧链的延伸,MAM1催化生成短链脂肪族硫苷而MAM3催化生成长链脂肪族硫苷,因此MAM基因影响了硫苷成分的多样性.本研究利用大白菜和结球甘蓝自交系,从苗期到莲座期取样测定硫苷含量及MAM的相对表达量,分析有益硫苷在两者之间的积累差异以及M4M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结果显示,从苗期到莲座期结球甘蓝的硫苷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大白菜,大白菜中侧链长度为5C和4C脂肪族硫苷:4-戊烯基硫苷(GBN,glucobrassicanapin)和3-丁烯基硫苷(NAP,gluconapin)含量较高,而结球甘蓝中3C和4C脂肪 族硫苷:3-甲基 硫氧丙基硫苷(IBE,glucoiberin)、2-丙烯基硫苷(SIN,sinigrin)和4-甲磺酰基丁基硫苷(GRA,glucoraphanin)含量较高,有益硫苷SIN和GRA在结球甘蓝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大白菜.在大白菜和结球甘蓝中分别发现7个MAM拷贝基因,同源基因比较发现M4M1和MAM3的相对表达量在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白菜中BraMAM1.1和BraMAM1.2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结球甘蓝同源基因BoMAM1.1和BoMAM1.2的表达量,而BraMAM3.2和BraM4M3.3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结球甘蓝同源基因BoMAM3.1的表达量;并且结球甘蓝中3C脂肪族硫苷含量与BoMAM1.1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大白菜中5C脂肪族硫苷含量与BraMAM3.2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由此推测可能是BraMAM1.1的低表达而BraMAM3.2的高表达,导致了大白菜中3C脂肪族硫苷SIN积累极少而5C脂肪族硫苷GBN积累较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I的桃树病害智能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传统人工识别桃树病害效率低、成本高、准确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AI深度学习的桃树病害智能识别方法,利用并微调ImageNet预训练的DenseNet-169分类模型,对桃树常见的11种病害图像进行预处理与模型训练,搭建桃树病害智能识别软件环境.该方法对常见桃树病害的平均识别率达到91%以上,结合图像处理、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自动对桃树病害进行识别,实现桃树病害的智能诊断并提供防治建议.该方法具有人力成本低、操作简单、识别效率高等优点,利于病害的及时诊出与防治决策的制定,对促进果园病害防控的智慧化管理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 桃树病害 图像识别 深度学习 DenseNet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坚果中20种真菌毒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建立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坚果中20种真菌毒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粉碎后的样品加水稀释,经乙腈溶液超声提取,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铵盐析后,用C18吸附剂净化.色谱柱为ACQUITY BEH C18柱(100 mm×2.1 mm,1.7μm),以0.05%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切换扫描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 在相应的质量浓度范围内,20种真菌毒素均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2,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3~2.25μg/kg和0.11~7.50μg/kg.在不同基质中加入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7.5%~114.9%,相对标准偏差为1.0%~6.5%(n=6).结论 本方法稳定、准确、灵敏、快速,适用于不同坚果基质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和分析确证.
关键词: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真菌毒素 坚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气微塑料检测分析的研究进展
《塑料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大气微塑料检测分析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初筛、浮选、消解等对于大气微塑料前处理方法等.介绍基于疏水性原理,利用磁、电等技术实现微塑料分离的研究进展.介绍大气微塑料样品的体视显微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表征技术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多种仪器联用技术在微塑料量化表征等方面的进展.研究表明:微塑料前处理中初筛需根据样品选择不同尺寸的筛网;密度浮选可适用于不同密度的微塑料;消解过程需选择合适的消解剂.采用联合技术能够提高微塑料的检测效率.指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大气微塑料的分离和表征技术的研究,提高大气微塑料的检测分析技术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转录因子ZmbHLH91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应答
《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HLH(basic helix-loop-helix)是植物中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家族,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及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动物中大部分bHLH转录因子功能已明确,但是在植物中,尤其是玉米中的研究报道较少.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对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4个关键时期进行了根系表型鉴定和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转录因子ZmbHLH91在六叶期(V6)、十二叶期(V12)和抽雄期(VT)的相邻时期间的表达均差异显著,且ZmbHLH91在V6,V12和VT这些根系生长发育活跃期的表达量较高,推测该基因可能调控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为探究ZmbHLH91基因在根系生长和抵抗逆境胁迫方面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ZmbHLH91(AC:NC_AQL05369)基因,该基因全长2112 bp,具有bHLH转录因子家族特有的保守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表明,ZmbHLH91在玉米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其在三叶期幼根中的表达量高于抽雄期成熟根.在高盐、渗透、低温以及脱水胁迫处理下,玉米幼苗中ZmbHLH91的表达均上调.在无胁迫处理的1/2 MS培养基上,ZmbHLH91异源表达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的根长无明显差别,而在梯度浓度NaCl和甘露醇处理的培养基上,ZmbHLH91异源表达拟南芥的根均长于野生型,且差异显著;在土壤中进行干旱和高盐处理后,转基因拟南芥比野生型拟南芥表现出更好的生长状态、更高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更高的绿叶率.推测ZmbHLH91基因可能参与响应高盐、干旱以及渗透胁迫等逆境条件.ZmbHLH91基因在茉莉酸(jasmonic acid,JA)、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等激素处理下均上调表达,推测ZmbHLH91基因可能参与响应JA和ABA激素信号.在梯度浓度JA处理的培养基上,转基因拟南芥的根长均长于野生型,且差异显著.酵母双杂交实验表明ZmbHLH91与ZmMYC2相互作用,ZmMYC2是JA信号通路中重要的蛋白,由此推测ZmbHLH91蛋白可能参与JA信号通路.综上所述,ZmbHLH91可能参与高盐、干旱和渗透胁迫应答及JA信号转导途径.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ZmbHLH91在玉米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玉米 ZmbHLH91 盐胁迫 渗透胁迫 酵母双杂 信号转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国7个区域商品有机肥质量现状分析及启示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了解全国7个区域商品有机肥质量状况,为政府相关部门修订现行有机肥行业标准和加强质量监管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全国7个区域(包括西南、西北、华中、华南、华东、华北和东北)236个有机肥生产企业开展随机调查和取样,分别对有机质、总养分、酸碱度及含水量技术指标进行了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有机肥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仅为20.34%,其中华南和华东区域所取得的20个样本均不合格.总体养分含量合格率为46.61%,其中西南地区合格率最高,为96.00%,华南地区合格率最低,仅为12.50%.总体有机质含量合格率为44.92%,其中华北地区合格率最高,为71.88%,华中地区合格率最低,为20.90%.总体酸碱度合格率为70.76%,其中东北地区合格率最高,为97.62%,华南地区最低,仅为12.50%.水分含量合格率整体为96.61%,其中华北地区整体合格,西南地区最低,为72.00%.对照NY 525-2012行业标准,上述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商品有机肥生产行业存在质量严重不合格问题.建议维持这部分标准不变,应加强生产企业质量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