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磷钾肥配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以玉米品种吉单27为试材,针对目前农田施肥增产能力降低问题,进行了氮磷钾肥不同用量配比施用试验,旨在探索玉米氮、磷、钾养分施用最佳用量,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氮磷钾肥不同配比施用对玉米的产量和肥效有明显的影响。最佳施肥量为N 135kg.hm-2、P 75kg.hm-2、K 90kg.hm-2,N∶P2O5∶K2O=1.00∶0.56∶0.67。试验亦得出氮肥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而钾肥、磷肥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科学施肥,合理搭配N、P、K肥不仅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同时也是玉米增产增收的保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马铃薯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马铃薯 》 2011
摘要:试验以马铃薯品种美康1号原种一代为材料,用盆栽方法人工模拟土壤干旱条件,设置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60%、40%和20%4个水分处理水平,研究了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马铃薯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80%(CK)时,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地上部鲜重均最大,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各生长参数的增幅逐渐降低;可溶性糖(SS)和丙二醛(MDA)含量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在轻度胁迫下持续上升,而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在胁迫12 d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低于同期对照。表明马铃薯幼苗可通过形态适应和生理适应提高抗旱性,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凤仙花幼苗对铅的抗性研究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摘要:为了研究凤仙花对铅的抗性,采用不同浓度的铅溶液对凤仙花幼苗进行浇灌处理,测量其株高、叶片数、茎叶重、根系重、叶绿素含量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随着铅浓度的增加,株高降低、叶片数减少、茎叶重降低、根系重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处理浓度低于500 mg/kg时,铅浓度的增加对凤仙花幼苗生长影响较小,当加入浓度达到1500 mg/kg时,显著抑制凤仙花的生长,但并未失活.因此,在较高浓度重金属的土壤中,可以用凤仙花吸收其中的铅,阻止铅流入食物链,消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达到重建生态环境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萝卜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通过在产奶牛日粮中添加胡萝卜,研究胡萝卜不同饲喂量对舍饲奶牛的奶产量和乳成分的影响。试验牛选用中国荷斯坦奶牛,体重500~600 kg,胎次为头胎、泌乳100 d左右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0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个处理组,试验1组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2组(基础日粮+5 kg胡萝卜)、试验3组(基础日粮+7.5 kg胡萝卜)为试验组,基础日粮由全株青贮玉米、羊草和精料组成。研究结果显示,奶牛在添加胡萝卜后能够显著提高产奶量,90 d后试验2组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1.94%(P<0.05),试验3组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6.17%(P<0.05),牛奶的风味也得到很大的改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农51’子叶节和胚尖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个高效的大豆再生体系用于大豆的遗传转化,选用‘黑农51’的子叶节和胚尖作为外植体,建立了黑农51的子叶节和胚尖再生体系,并研究了6-BA和IBA对大豆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农51’子叶节最适芽诱导培养基为MSB5+1.0mg/L6-BA+0.2mg/LIB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B5+1.0mg/LIBA;胚尖最适芽诱导培养基为MSB5+0.4mg/L6-BA+0.2mg/LIB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B5+2.0mg/LIBA。‘黑农51’子叶节再生体系的出芽率、出芽数、芽伸长数和生根率4个指标均高于胚尖再生体系,更适合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