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农业化学投入品——农药的安全使用与管理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摘要:概述了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化学投入品的含义,阐述了农业化学投入品——农药的定义、分类和残留危害,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的定义和作用,农业化学投入品——农药的安全使用及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介绍农业化学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模式——安丘模式。

关键词: 农业化学投入品 农药 使用与管理 安丘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结荚鼓粒期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大豆品种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土壤水分胁迫对大豆品种形态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3个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合丰25、黑农44、晋豆21)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于大豆始荚期至鼓粒期进行中度和严重土壤水分胁迫试验,对形态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抗旱性依次是晋豆21>黑农44>合丰25。干旱胁迫下,一级抗旱类型的晋豆21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同一水分供给条件下,其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POD活性均高于较耐旱的黑农44和合丰25;而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明显低于其它两个品种,且在严重水分胁迫下与对照相比,其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晋豆21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说明这些形态性状和生理指标可作为大豆抗旱性鉴定指标加以综合利用。

关键词: 大豆 抗旱性 土壤水分胁迫 产量 形态和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大豆抗旱保墒技术对策

中国种业 2011

摘要: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生产的最大省份,常年大豆种植面积450万hm2左右,占全国大豆面积的40%~44%,是中国大豆的主要商品粮供应基地。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1/3左右,大豆种植是该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该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小麦远程监控系统应用初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摘要:我国小麦苗情监测自动化水平低、技术单一、获取信息离散滞后、数据信息缺乏综合性,导致决策管理时效性不强,准确性和代表性差。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气候异常,导致农业灾害频繁发生,如何快速有效进行信息监测,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以龙麦26和龙麦33为材料,针对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在黑龙江省建立具有一定覆盖面和代表性的小麦苗情综合监测网络,运用远程监控技术,获得了较人工测量更加快捷、精准的数据,及时获取田间现场各种环境与生物数据信息,能够准确预测环境胁迫和气象灾害、病虫害、作物长势等重大农情,该研究为精准数字农业和防灾减灾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因此实现远程异地诊断管理进行探索研究是有必要的,将来发展精准数字农业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 小麦 远程监控 灾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空微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太空微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繁殖、植物向地性和植物质体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对于太空微重力应用于植物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太空 微重力 植物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摘要:以中国鉴别品种、日本清泽粳型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和中国单基因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为试验材料,对黑龙江省139个菌株进行鉴定研究,并通过这3套鉴别品种对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39个稻瘟病菌株被中国7个鉴别品种划分为6群14个小种,被日本清泽12个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划分成58个小种,被中国6个单基因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分成26个小种;日本清泽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和中国单基因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鉴别作用优于中国统一的7个鉴别品种,鉴别作用明显;在黑龙江省可用于抗病育种的基因有Pi-zt、Pi-b和Pi-t;在黑龙江省应该提倡应用中国单基因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进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近等基因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叶黄素提取的研究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1

摘要:苜蓿富含天然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叶黄素、胡罗卜素和类胡萝卜素等。以"肇东"紫花苜蓿为实验材料,采取有机溶剂蒸馏萃取法从苜蓿草粉中提取苜蓿取叶黄素。通过选择合适的萃取剂,以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萃取剂及其配比、萃取温度、料液比等因素对苜蓿叶黄素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设计试验,确定了苜蓿叶黄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最佳工艺参数为:采用乙醇和丙酮联合萃取,其体积比为2∶1,料液比为1.4∶50、萃取温度为60℃;在该条件下苜蓿叶黄素的A值为1.687。通过制作叶黄素标准曲线,计算出苜蓿叶黄素的质量浓度为1.339 mg/L。为开发利用苜蓿叶黄素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苜蓿 叶黄素 提取 最佳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药害缓解试验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摘要:为缓解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前茬药害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选用5种缓解药剂对前茬有药害的土壤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处理3(药害清+赤霉素920)和处理5(解毒灵+赤霉素920)有一定的缓解效果,马铃薯植株的生长性状与未喷施任何除草剂土壤的对照差异不明显,属正常生长发育,其产量也属正常,商品薯率达到80%以上,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马铃薯 药害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稻瘟病菌空中捕捉量与田间稻瘟病发病和气象因子的关系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摘要:为及时掌握稻瘟病菌发生的时空动态,有效控制病害发生,采用固定式孢子捕捉器对水稻品种空育131空中稻瘟病菌孢子量与田间稻瘟病发病关系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中孢子的捕捉数量与叶瘟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8 4。每个检测单位(检测面积为18 mm×18 mm视野内的孢子数量)稻瘟菌孢子数量达到1~2个,可作为叶瘟进行药剂防治的参数。孢子数量与平均温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81 0;与降雨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42 1;与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20 3;与最大风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27 5。

关键词: 寒地 稻瘟病 孢子量 孢子捕捉 田间病情 气象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胚亚麻种质的研究与利用

中国麻业科学 2011

摘要:本文对多胚亚麻种质资源的引进、保存、遗传、诱导及多胚苗的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种质创新利用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选出株高、纤维含量及多胚率等表现不同的株系19个,创制多胚种质115份,本研究对亚麻种质多胚性保持、提高及利用具有一定意义,同时,还对多胚亚麻育种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多胚亚麻 种质资源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