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000条记录
我国硅肥应用研究概况

湖北农业科学 1988

摘要:硅作为植物微量元素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水稻则被认为是典型的需硅作物。日本50年代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水稻施用硅肥的研究和应用;其后,朝鲜和我国台湾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到70年代,美国也在夏威夷进行了甘蔗施用硅肥的研究。近年来国外对黄瓜的硅素营养研究也有报道。我国在硅肥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1980年我国各地在统一试验方案下进行了部分地区的试验工作。湖北省农科院土肥所于1981—1985年先后与监利、潜江、红安、阳新、浠水、襄阳、宜昌、当阳、大冶、嘉鱼等县土肥站协作进行了水稻硅肥试验,取得初步结果。为了进一步搞好我省的硅肥研究工作,以期早日应用于大面积生产,现将我国硅肥研究的主要结果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省高粱地方品种资源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1988

摘要:我省的高粱生产,历史上曾有过较大的播种面积,1961年种植近200万亩,但是由于对高粱的研究和利用一直没有很好开展,致使高粱生产每况愈下,1983年只有14万亩。近年来,随着轻工业、畜牧业的发展,高粱生产又被提上议事日程。为了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高粱资源,为品种改良打下物质基础,我们对我省254份高粱地方品种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指出高粱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的作用情况,供育种者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南农业科技交流协作区正式成立

湖北农业科学 1988

摘要:为了深化农业科技改革,加强中南五省(区)农业科学院之间的联系,促进本地区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行,由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河南五省(区)农业科学院自愿发起成立中南农业科技交流协作区。 协作区1987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武昌由湖北省农科院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商讨了协作区的宗旨和组织形式,签订了协作区的协议。协议决定在农业科技改革和科技、人才、后勤、生产等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成果推广、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同时联合承担和组织科技方面的协作研究,联合推广或开发重大科技成果,培训人才以及在其他彼此感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精液常温保存试验及其应用

中国畜牧杂志 1988

摘要:湖北省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已得到大面积应用.近几年来全省先后举办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387次,共培训人工授精员6466人,至1986年底共建人工授精站987个,其中区、乡(镇)联片供精站220个,区、乡人工授精站597个,家庭人工授精站169个.保精、输精点1048个。共有专职人工授精员1211人,兼职授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神农架地区野生苎麻的考察及开发利用

湖北农业科学 1988

摘要:一、神农架地区野生苎麻的分布和蕴藏量 神农架地区(包括神农架林区和保康、房县、竹山、竹溪、秭归、兴山六个县的一部分)位于我省西北部,地处北纬30.8—32.5度,东经109.5—111.5度。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无霜期在194—256天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山脉纵横,形成典型的山区气候,因而该地区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各地略为暖和。土壤多为黄棕壤,山地棕壤,土层比较深厚松软,保水能力较强,土壤肥力较高。为野生苎麻的繁衍生长提供了较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的建拓研究初报

湖北农业科学 1988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发现了由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核不育小麦材料,并利用这一材料进行多亲本的聚合杂交,从而为创造新的小麦优良品种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改进和提高对赤霉病的抗性及提高丰产性及其他性状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铃虫种群的整齐度控制及其对生物测定的影响

植物保护 1988

摘要:生物测定是目前检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制剂质量的主要方法。进行生物测定需大量种群整齐度高的昆虫供试。影响生测结果准确性的多种因素中,供试虫种群的整齐度十分重要。本文探索影响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种群整齐度的因素,以及整齐度对生测结果的影响,提出初孵幼虫群体饲养3-4天为最佳供试虫龄。

关键词: 棉铃虫 种群整齐度 生物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肥用量对棉花形态和生理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1988

摘要:七十年代以来,氮素化肥在棉田施用量每亩高达20至25公斤纯氮,施用次数一般6—8次,施用方法多表施,并且忽视有机肥及磷、钾肥的施用。由此造成棉株高、大、空、迟,秋桃、烂铃增加,棉花品质下降,浪费肥料及劳力,经济效益差。针对这一问题,1981—1984年在湖北集中产棉区的不同类型和肥力土壤上,进行棉花氮肥用量多点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棉花增产增收的效果。力求在近期内筛选出大面积亩产皮棉60—75公斤,省肥、省工、增产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省优质棉基地县的科技服务工作

湖北农业科学 1988

摘要: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棉花纤维品质,适应纺织工业的需要,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七五’期间国家拨款从事优质棉基地县的建设,并组织科研单位加强优质棉基地县建设的科技服务工作。优质棉基地县建设科技服务以“三个为主”为指导思想,这就是:服务优质棉生产为主,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主,研究解决出质棉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为主;内容包括:建立“两个体系”,即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和棉花良种繁育、供种体系;实现“三个提高”,即以县为单位,“七五”比“六五”期间棉花单产提高6—10%,可纺棉比率提高5—10%,产投比提高10%。整个项目由14个省(自治区)的17个省级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银合欢北移武汉试种报告

湖北畜牧兽医 1988

摘要:新银合欢(Leucane leucocephalacv salvador)足一种豆科植物。属含羞草亚科,合欢属多年生常绿灌木或乔木。原产于热带,以墨西哥、澳大利亚、菲律宾及西班牙等国种植最多,现己成为一些国家、特别是夏威夷和澳大利亚的重要栽培牧草。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引种栽培银合欢仅有60至70年的历史。目前己开始在华南诸省大田种植、由于银合欢适用性广,生长迅速、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