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华猕猴桃优良品系“金阳1号”“金农1号”选育研究报告
《果树科学 》 1989
摘要:在猕猴桃种质资源调查中发现优良单株,后经8年多的良种选育研究,选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经济性状良好的“金阳1号”和“金农1号”优良品系。其中“金阳1号”的特点是:早果、丰产、稳产、果大、均匀美观,品质优良,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优良品种Hayward,既可生食又可加工。“金农1号”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抗旱、抗热、抗风力亦强,丰产、稳产、果形整齐美观,不易脱落,适于鲜食。


成年杂种公牛肥育试验报告
《湖北畜牧兽医 》 1989
摘要:从一九七四年以来,我省利用肉牛改良地方黄牛,已获得各类杂种牛20多万头,杂种牛体型大、增重快,用杂种牛育肥出口,甚受港商欢迎。据湖北省外贸资料,一九八七年全省共出口活牛7600头,其中优质牛为77%。这些优质牛主要是杂交改良牛,因供港活牛中优质牛的体重标准要求在400公斤以上,杂交改良牛容易达到,而地方黄牛体型小,不易达到优质牛的体重标准。一头优质牛在香港市场较一般牛可多卖50美元左右。香港市场对优质牛的要求,除了体重标准以外,而且要求是未经阉割的犍牛,因为犍牛沉积脂肪少。为有利于今后组织更多的活牛


采用激素促使青年母猪超数排卵的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母猪超数排卵,就是母猪排出比正常排卵数更多的受精卵。这对于充分利用优秀母猪排出更多的受精卵来搞胚胎移植,使之繁殖较多的优秀仔猪和建立无特异病原猪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此,我所于1989年3月15日至4月25日进行了采用激素促使青年母猪超数排卵的试验。以探索青年母猪超数排卵处理的效果。 一、试验材料与分组 1.试验药物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以下简称PMSG)是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下简称HCG)是内蒙古大青山兽药厂生产的。 2.试验猪 选7~8月龄发情正常、健康无病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两系杂交稻
《农业科技通讯 》 1989
摘要: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是石明松于1973年在沔阳县沙湖原种场一季晚粳农垦58大田中发现的,原始不育株为粳型农垦58。经研究,该水稻在31°N′左右地区自然光温条件下,9月1日或2日以前抽穗为雄性不育,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9.9%,9月2日或3日以后抽穗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雄性可育,结实率50%左右;在人工光照≥13.75小时条件下抽穗为雄性不育,≥13.5小时条件下抽穗为雄性可育。人工光照诱导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是第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两系杂交稻
《种子 》 1989
摘要: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是石明松于1973年在沔阳县沙湖原种场一季晚粳农垦58大田中发现的,原始不育株为粳型农垦58。经研究,该水稻在31°N′左右地区自然光温条件下,9月1日或2以前抽穗为雄性不育,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9.9%,9月2日或3日以后抽穗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雄性可育,结实率50%左右;在人工光照≥13.75小时条件下抽穗为雄性不育,


丰收菊酯防治柑橘害虫药效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20%丰收菊酯可湿性粉剂,是由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研制成功的一种农药复配剂,与南京保丰农药厂联营生产。1984年完成室内试验后,1985年以来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等省进行了田间防治柑橘害虫试验和大面积示范,防治面积达10万亩以上,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丰收菊酯可防治柑橘潜叶蛾、红蜘蛛、锈壁虱、橘蚜、凤蝶、刺蛾以及矢尖蚧、桑白蚧、褐国蚧、桃白蚧、龟绵蚧等多种蚧类的若虫。 1987年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首次引进丰收菊酯,在通山县西坑橘场防治红蜘蛛、潜叶蛾、锈壁虱等主要害虫的药效适应性试验,取得十分良好的防治效果,且使用简便、安全,省工省药。


小麦品种资源蛋白质测定与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小麦子粒营养品质的主要指标,也是小麦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1981~1986年我们对3413份小麦品种资源进行了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与研究,并对其中的32份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进行了多点鉴定和17种氨基酸的分析,现将主要结果简报如下。 1、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各点次最高的达18.8%,最低只5.1%,四年平均为11.22%,其中81.66%的品种蛋白质含重在9~12.9%之间,基本上呈正态分布。 2、小麦品种资源在湖北6个生态点,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在13~17.2%之间的,有矮变1号、阿


黑木耳喷施“821”微肥效果显著
《湖北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黑木耳是味道鲜美的高级调料,它含有大量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是人体的“补品食物”,有人称为“上帝食物”,对人体某些疾病有特殊疗效,故亦称为“健康食品”。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黑木耳供不应求,武汉市的零售价已高达每公斤46~56元。为了提高黑木耳的产量,我们设计了多种配方,进行了多次试验,现已筛选出“821”微肥,它对黑木耳生产有显著的增


秭归香蕉种质资源考察
《湖北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1988年11月4日,作者应邀参加了秭归县香蕉作物种植资源考察。 我国香蕉的重点产区为广东、广西、台湾、福建、云南及四川等省。香蕉分芽蕉(矮脚蕉)、香蕉(高脚蕉)、大蕉(烹食蕉)三个系统。秭归泄滩乡水田湾村1982年由四川引入的香蕉属于大蕉系统,通称之为“大蕉”。已经结果四年。该村何明春家1984年开始种植七个株丛:现已有四丛结果。各株丛均为多年生草本,有葡行茎,假茎和叶片均甚长大,最大株假茎长达458厘米,干围90厘米、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