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地方黄牛肥育试验报告
《湖北畜牧兽医 》 1988
摘要:我省有地方黄牛一百五十多万头,其中能繁母牛五十多万头,目前在农村役用的条件下,母牛繁殖率为40%左右,每年可产犊20多万头。现我省役牛已基本满足需要,因此利用地方黄牛繁殖的后代,每年提供部分肉牛是完全可能的。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地方黄牛的肥育性能与不同肥育方法的增重效


用杀虫双大粒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的研究
《昆虫学报 》 1988
摘要:本文报告一种防治水稻螟虫的杀虫双新剂型和使用效果。含有效成份5%的杀虫双大粒剂,每公斤含2000粒左右,在每亩1—1.25公斤的用量下,药效显著优于六六六、呋喃丹及杀虫脒等残留和高毒性农药。处理一亩田只需数分钟。在七个县和四个农场共266440亩稻田的示范试验中,防治效果达84.5—100%。杀虫双在田水中扩散迅速,24小时内即可扩散分布到全田。持效期较长,可达两周之久。但在蝗虫已蛀入稻茎后施用大粒剂,有效施药期只有3—4天。本文对杀虫双大粒剂的使用技术进行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的评价。


氧乐菊酯防治经济作物害虫
《农药 》 1988
摘要:为了提高农药的应用效果,延缓害虫抗药性,扩大农药的应用范围,降低农药成本,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成功了氧乐菊酯乳油,由湖北省蕲春农药厂生产。该药活性高,杀虫谱广,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我们于1985-1986年进行了氧乐菊酯防治经济作物害虫的药效试验,防治柑桔褐园蚧的施药适期,防治柑桔锈壁虱的经济效益的探讨,并进行了大面积防治棉红铃虫,兼治蚜虫、害螨,减少用工,减少药费的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高产抗病玉米单交种丹玉13号
《湖北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丹玉13号是辽宁省丹东市农科所1980年选育的。1987年在辽宁省推广面积达1200万亩,全省基本普及。我院于1987年引入丹玉13号,分别在武昌南湖、汉南纱帽等地进行品比和生产示范,亩产分别为422公斤和419.2公斤,分别比华玉2号增产13.5%和18.1%,增产显著。


普通照相机显微摄影技术
《湖北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随着对微观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显微摄影已成为广大科研、教学、医疗科技人员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基层单位比较贵重的专业显微摄影设备还很缺乏,显微摄影往往要求助于高级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花费人力和时间,对工作很不方便。也有用普通照相机进行显微摄影的,但要加一些附件,而现在这些附件很少生产,市场上难以买到。能不能不加任何附件,用普通相机直接在生物显微镜上进行拍照呢?笔者通过赴外地学习和实践,认为完全可以办到,并能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一些主要操作技术介绍如下。


无公害农药B·t·乳剂
《农业科技通讯 》 1988
摘要: B.t.乳剂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微生物工厂从苏云金杆菌中挑选出的一个高产菌株,经生物发酵而制成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它以胃毒为主,对害虫具有强烈的毒杀作用。其作用机理是该细菌产生的伴孢晶体被害虫取食后,伴孢晶体破坏害虫消化道,使细菌能够穿过消化道而进入体壁繁殖,最后害虫因败血死亡。由于苏云金杆菌在适温下才能迅速繁殖,产生足够致死量的伴孢晶体,所以防


猪产品的国际供求现状与趋势
《世界农业 》 1988
摘要:70年代初,世界生猪存栏数约为6亿头,屠宰头数约为5.6亿头。1979年,生猪存栏数达7.6亿头,屠宰头数约为7.7亿头。进入80年代,生猪存栏和屠宰头数分别保持在7.6—7.9亿头左右;猪肉产量也相应保持在5200—5600万吨。年度间略有增减,但幅度不大。生猪生产的基本趋势影响着国际猪产品的贸易。


新抗生素B-3543及其生产菌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溶菌作用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1988
摘要:本试验采用平板溶菌法,测定了新抗生素B—3543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溶菌作用,结果表明其生产菌的分生孢子、菌丝块及抗生素对不同菌系不同菌龄的水稻白叶枯病菌均有很强的溶菌作用,所产生的溶菌圈在一定时间内不断扩大.孢子法所测溶菌圈到14天,直径可达23—35mm;菌块法所测溶菌圈到7天,直径可达30—34.9mm;管碟法所测溶菌圈到4天,直径可达32—34.7mm;纸片法所测溶菌圈到3天,直径可达16.3mm。在此基础上又采用透射电镜对溶菌过程作了显微观察,从细胞形态学角度研究了溶菌作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该素是使细菌细胞壁破裂而导致溶菌,溶菌过程为:①原生质凝结.②细胞壁破裂和原生质外溢。③细胞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