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株具α-糖苷酶抑制活性、抗氧化和抗细菌活性的香椿内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平板法与斜面纯化法从河南红油香椿中分离内生真菌,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次级代谢产物的 α-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牛津杯法测定其抗细菌活性,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高活性菌株.从香椿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6株,其中,菌株56-50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最高 α-糖苷酶抑制活性,为(24.98±1.89)%.菌株56-50和TS47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菌株56-50对ABTS+·和DPPH·的清除活性分别为(95.92±0.40)% 和(91.77±0.45)%,TS47对DPPH·的清除活性为(94.55±0.15)%.菌株56-50和TS8分别对豪氏变形杆菌和欧文氏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抑菌圈为(20.33±0.08)mm和(15.11±0.07)mm.综上,菌株56-50均具有较好的 α-糖苷酶抑制活性、抗氧化和抗细菌活性,并根据18S rDNA测序结果将其鉴定为链格孢属.该研究为利用植物内生真菌发酵生产 α-糖苷酶抑制剂、天然抗氧化剂和抗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香椿 内生真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抗氧化活性 抗细菌活性


转ZmPPDK基因小麦新品系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玉米C_4型ZmPPDK基因提高小麦光合效率的功能,采用基因枪介导转化法,以小麦品种周麦23为受体,获得了转ZmPPDK基因小麦株系T14和T39,并于开花期和灌浆期测定了2个转基因株系及受体亲本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光合相关基因表达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成熟期产量性状。结果表明,T14和T39在2个测定时期10:00-14:00间的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在灌浆期2个转基因系的提高幅度均最大,分别达17.24%和21.11%。转基因小麦的ZmPPDK基因及内源CA、NADP-ME、FBP等光合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ZmPPDK基因表达量的提高幅度分别为14.13和15.28倍,并显著高于光合相关基因。在13:00时刻,转基因小麦的F_v/F_m和Φ_(PSII)均显著高于对照,而W_K和V_J显著低于对照。转基因小麦的2年平均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6.40%和5.02%,千粒重的提高是其增产的主要因素。以上结果说明,转玉米ZmPPDK基因小麦的光合特性和产量显著优于对照,玉米ZmPPDK基因具有改善C_3植物光合特性并提高其产量的潜力。


MITE转座子在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中的多态性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因子(MITE)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普遍存在,其活动能够在物种内形成丰富的多态性,在基因组进化和基因调控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286对不同MITE家族侧翼序列筛选的特异引物,对101个中国油菜、27个加拿大油菜和29个合成油菜品系(共157个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研究,以明确MITE家族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以及在不同油菜品种之间插入的遗传多样性,进而探讨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286对引物中筛选出60对条带清晰重复性高的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比例21.0%;其中Stowaway-like家族和Tourist-like家族特异引物的多态性比例分别为24.6%和20.0%.(2)PCR扩增结果显示,60对多态性引物对中国、加拿大、合成油菜品系的基因组DNA分别扩增出4 029、1 044、1 087条清晰可辨的条带.(3)UPGMA聚类显示,中国油菜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9~0.95,加拿大油菜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73~0.95;合成油菜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值在0.64~0.93.研究表明,MITE在基因组中大量随机插入,形成种内丰富的多态性,利用MITE家族引物检测不同地区的油菜种质资源的多态性,可为油菜的育种找到许多尚未被开发的遗传变异.
关键词: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因子(MITE) 甘蓝型油菜 遗传多样性


麦秸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夏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麦秸覆盖与否对土壤理化性质、夏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在花生夏直播平作模式下,调查麦秸覆盖与不覆盖处理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酶活性、花生营养、生殖生长及产量、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麦秸覆盖后,产量、饱果率、出仁率比未覆盖分别降低5.2%、9.8%、0.66%。麦秸覆盖显著影响了土壤理化性状,使得土壤温度、张力、容重、脲酶活性下降,土壤湿度、孔隙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同时,覆盖还影响了花生的营养生长,麦秸覆盖后显著降低了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叶面积和叶片SPAD值;与不覆盖相比,麦秸覆盖降低了花生的开花量、果针数和结果数,最终导致产量降低。麦秸覆盖可改善土壤不良的理化性状,但覆盖后地温降低,延缓了花生的生育进程,不利于当季花生的生长发育及结实。研究结果为麦茬夏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花生蛋白亚基组成对蛋白提取率及功能性质的影响
《中国油脂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花生蛋白亚基组成对蛋白提取率和功能性质的影响,以21个品种花生为原料,测定花生蛋白亚基组成及蛋白提取率、功能性质(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持水性和持油性),利用相关性分析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生蛋白主要由11个亚基(65.4、42.1、40.5、36.8、33.2、25.6、24.4、18.8、18.0、16.1 kDa和15.1 kDa)组成;花生蛋白提取率及功能性质存在品种差异,变异系数均超过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花生蛋白65.4、42.1、40.5、16.1 kDa亚基均与花生蛋白提取率有极显著相关性(r=-0.706,r=-0.581,r=-0.621和r=0.559),33.2、18.8 kDa亚基分别与花生蛋白溶解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559)和显著负相关(r=-0.541),24.4 kDa亚基与花生蛋白起泡能力呈极显著负相关(r=-0.565),42.1 kDa亚基与花生蛋白的持油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7).


不同钾效率烟草品种钾素吸收特性及动力学特征分析
《烟草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钾效率烟草品种对钾素吸收利用的差异,通过砂培盆栽试验研究了10个烟草品种的钾素营养特性,对其生物量、钾含量(质量分数)、钾积累量、根系生理指标以及钾离子吸收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钾效率进行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10个烟草品种的钾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总体上呈负相关,可划分为3种类型。高效吸收低效利用型烟草具有较高的钾含量,低效吸收高效利用型烟草钾含量较低。根系钾离子吸收动力学参数显示,高效吸收低效利用型烟草的最大吸收速率(V_(max))和综合吸收能力(α)分别较低效吸收低效利用型升高90.6%和215.6%,较低效吸收高效利用型升高36.1%和90.6%。低效吸收高效利用型烟草的V_(max)和α较低效吸收低效利用型分别升高40.0%和65.6%,而米氏常数(K_m)下降8.6%。低效吸收高效利用型烟草的最低吸收浓度(C_(min))和耐瘠能力(β)分别较高效吸收低效利用型下降15.7%和10.2%,较低效吸收低效利用型下降15.9%和13.1%。根系生理指标显示,高效吸收低效利用型烟草具有更高的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和钾离子内流速率。
关键词: 烟草 钾效率 钾素营养特性 吸收动力学 钾离子流速


矮牵牛同源多倍体诱导及其初期表型差异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获得并鉴定矮牵牛多倍体,采用5%NaClO消毒灭菌后,使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秋水仙素处理矮牵牛野生品种(P.axillaris)种子,后转入MS培养基中萌发成苗,并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通过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秋水仙素对多倍体诱导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诱导方法.通过不同倍性矮牵牛初期表型差异的分析、气孔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统计不同倍性矮牵牛的形态指标差异.结果表明,获得了纯合率较高的矮牵牛四倍体和八倍体.在保证存活率的同时,0.10%秋水仙素处理24 h后获得最高比例的4x(47.37%)和8x(21.05%)变异植株;适当延长处理时间(36 h)可增加8x倍性的诱导材料比例(33.33%).不同倍性矮牵牛植株的形态、气孔和保卫细胞等方面存在以下规律:4x较2x变异植株的第1~2片真叶变圆,>第3片真叶后叶片形态相似;8x较4x和2x变异植株形态差异显著,表现为节间短、叶柄短、叶片肥厚多毛、叶色深绿和生长缓慢等特征;不同倍性矮牵牛的气孔和保卫细胞长度随着倍性的增加而近倍数增加,2x和4x气孔组织近圆形,但8x气孔和保卫细胞的宽度未按倍数增加而呈椭圆形.


gdo基因RNAi对小麦全蚀病菌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可利用寄主诱导基因沉默(HIGS)技术防治小麦全蚀病的靶基因,利用RNA干涉(RNAi)技术探讨了编码龙胆酸1,2-双加氧酶(Gentisate 1,2-dioxygenase,GDO)的gdo基因沉默对小麦全蚀病菌KX-7菌丝生长速率和致病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gdo基因沉默明显抑制全蚀病菌的生长速率,参试30个转化子在PDA平板上的相对生长速率只有野生型对照的20.00%~87.00%.gdo基因沉默转化子使小麦致病力下降,但转化子之间有明显差异.侵染小麦28 d后,L-4转化子的小麦病情指数为39.29,明显低于野生型对照病情指数(75.93).离体培养结果表明,菌丝相对生长速率和致病能力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4个转化子菌丝在PDA平板上的相对生长速率为S-6(59.00%)=L-2(59.00%)>L-4(42.00%)>M-5(30.00%),受其侵染小麦的病情指数为S-6(84.00)>M-5(77.08)>L-2(62.07)>L-4(39.29).初步证实gdo基因可以作为HIGS技术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候选靶基因.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 1,2-双加氧酶基因 遗传转化 RNA干涉 菌丝相对生长速率 致病力


基于新梢直径和果粒投影面积变化确定‘巨峰’葡萄果实发育期的灌溉阈值
《果树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巨峰’葡萄果实发育期适宜的灌溉阈值,为鲜食葡萄的精准灌溉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8 a(年)生盆栽‘巨峰’葡萄植株为试材,通过器官的连续摄像测量、根域土壤水势的实时监测和叶片日光合速率(Pn)的测定,建模分析果实发育期新梢、果实生长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土壤水势下降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果实第一次快速膨大期和转色期,新梢日最大收缩量(MDS)显著增大时对应的土壤水势分别为-8.89 kPa和-9.21kPa。当土壤水势分别低于-17.34 kPa和-16.46 kPa时,新梢日最大值生长量(MXDG)和日最小值生长量(MNDG)均开始负增长。果粒随着土壤水势下降,其生长过程可分为急速膨大、快速膨大、缓慢膨大和收缩四个阶段。果实第一次快速膨大期各阶段对应的土壤水势范围依次为>-9.37 kPa、-9.37~-21.14 kPa、-21.14~-27.86 kPa和<-27.86 kPa;转色期则分别为>-10.31 kPa、-10.31~-22.05 kPa、-22.05~-32.83 kPa和<-32.83 kPa。叶片Pn日最大值在果实第一次快速膨大期土壤水势为0~-27.3 kPa无显著降低,而在转色期土壤水势降至-36.8kPa时显著降低。【结论】确定出既促进果实膨大、又防止新梢旺长且不会显著抑制叶片P_n的指导‘巨峰’葡萄果实第一次快速膨大期和转色期灌溉阈值为-12.83~-15.67kPa和-16.46~-22.05 kPa。
关键词: ‘巨峰’葡萄 植株生长 土壤水势 三次样条插值法 净光合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