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机制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解淀粉芽孢杆菌能够产生种类繁多的抑菌物质,可以有效的抑制真菌和细菌的活性。近几年来,关于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机制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大部分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全基因组信息和解淀粉芽孢杆菌抑菌机制的相关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落酸和乙烯利与采后梨枣生理及质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脱落酸(ABA)和乙烯利与采后梨枣生理及质量指标的相关性,为梨枣保鲜及其预防衰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清水、乙烯利和ABA分别浸泡鲜梨枣后在0℃条件下保存形成A、B和C3个试验组,测定各试验组梨枣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6个生理指标及好果率、果实硬度两个质量指标,用综合相关系数法分析ABA和乙烯利对各指标的影响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A组中,指标组1各生理指标对梨枣果实质量影响的重要性为脂氧合酶(LOX)含量>乙烯释放量>ABA含量;指标组2各指标对梨枣果实质量影响的重要性为果实硬度>呼吸强度>好果率>POD活性>CAT活性,两指标组间的综合相关系数为-0.4988,相关不显著(P>0.05)。B组中,指标组1各生理指标对梨枣果实质量影响的重要性顺序与A组相同,但乙烯释放量和ABA含量对梨枣果实质量影响作用较A组大;指标组2各指标对梨枣果实质量影响的重要性为呼吸强度>好果率>果实硬度>POD活性>CAT活性,两组间的综合相关系数为-0.9851,相关极显著(P<0.01,下同)。C组中,指标组1各生理指标对梨枣果实质量影响的重要性为乙烯释放量>LOX含量>ABA含量,乙烯释放量和ABA含量对梨枣果实质量影响作用显著高于A组(P<0.05);指标组2各指标对梨枣果实质量影响的重要性为好果率>果实硬度>呼吸强度>CAT活性>POD活性,两组间的综合相关系数为-0.9044相关极显著。【结论】引起梨枣软化衰老的主要因素是采后梨枣内源性ABA含量和乙烯释放量增加,有效抑制其增加是防止梨枣鲜果软化衰老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梨枣 脱落酸 乙烯利 果实软化衰老 生理指标 质量指标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粒用高粱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对氮磷钾营养的响应
《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1—2012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农业试验基地的大田定位试验,2013年在高粱/玉米轮作体系下,以晋杂23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为试料,设置NPK、PK、NK、NP和CK(不施肥)5个施肥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研究土壤养分耗竭条件下氮磷钾肥对粒用高粱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苗后76 d,NPK、PK、NK和NP处理最大叶叶面积分别比CK增加18.7%、4.1%、17.9%和16.6%,单株总功能叶面积分别比CK处理增加54.1%、18.4%、47.4%和48.2%;整个生育期施肥处理对叶片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自出苗后121 d,各施肥处理对茎干物质累积具有显著影响。NPK、PK、NK和NP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比CK增加了93.8%、35.5%、91.2%和78.1%。自出苗后100 d,CK和PK处理叶片中的N含量显著低于NPK、NK和NP处理,此时CK和NK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中P含量。在收获期,CK处理显著降低了籽粒中N含量。CK、PK和NP处理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而支链淀粉含量下降,导致直链/支链比值相应增加。施氮肥处理(NPK、NP、NK)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CK和PK处理;NPK处理分别提高了73.9%和40.3%。NPK处理籽粒单宁含量比CK和PK处理分别提高15.6%和22.7%。研究表明,不施肥和不施氮肥显著降低了粒用高粱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氮磷养分吸收以及籽粒中支链淀粉、蛋白质和单宁含量,不施肥和不施氮对高粱的影响明显大于不施磷或不施钾,平衡施肥有利于粒用高粱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关键词: 粒用高粱 氮磷钾养分 养分吸收 籽粒产量 籽粒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武铠蛱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昆虫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闪蛱蝶亚科属间及种间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采用PCR步移法对武铠蛱蝶Chitoria ulupi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基于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构建了38种鳞翅目昆虫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武铠蛱蝶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279 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一段长度为391 bp的A+T富含区,基因排列顺序与其他已知近缘种昆虫相同。武铠蛱蝶线粒体基因组中存在很高的A+T含量(79.9%)。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COII以TTG作为起始密码子,COI以CGA作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余均为昆虫典型的起始密码子ATN。COII和ND4基因使用了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其余基因均以典型的TAA为终止密码子。在所测得的22个tRNA基因中,除tRNASer(AGN)缺少DHU臂外,其余tRNA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与其他多数鳞翅目昆虫一样,武铠蛱蝶的A+T富含区中有一段由ATAGAA引导的保守的多聚T结构,长度为21 bp,并散布着一些长短不一的串联重复单元。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总科级别的系统发育关系为:卷蛾总科+(凤蝶总科+(螟蛾总科+(夜蛾总科+蚕蛾总科+尺蛾总科)));在蛱蝶科物种中,武铠蛱蝶与猫蛱蝶Timelaea maculate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基于分子标记构建的鳞翅目昆虫系统发育关系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胞壁降解酶在苹果霉心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明确细胞壁降解酶在苹果霉心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以‘红星’苹果为材料,研究活体内外霉心型致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心腐型致病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以及使用商业酶处理后苹果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碳源物质诱导下2种病原菌细胞壁降解酶变化不同。苹果细胞壁粉对粉红单端孢菌滤纸酶活性诱导的最高。而链格孢菌滤纸酶活性在纤维素粉和细胞壁粉诱导下明显高于其他处理(P<0.05)。2个致病菌的羧甲基纤维素酶均在细胞壁粉诱导下活性最高(P<0.05)。粉红单端孢菌的β-葡萄糖苷酶在果肉中诱导活性最高。链格孢菌β-葡萄糖苷酶在果肉和纤维素粉中诱导活性最高。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这2种致病酶只在发病苹果的病健界处明显升高(P<0.05)。纤维素酶和葡萄糖苷酶接种3天后苹果发病面积分别为2.46、0.75 cm2,症状与致病菌接种后相似。上述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和葡萄糖苷酶这2种致病酶在苹果霉心病病原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纤维素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生长素结合基因TaABP1-D的表达与染色体定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长素影响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诸多过程。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auxin binding protein)作为一种生长素受体,在质膜上生长素诱导的快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小麦中已经克隆获得了TaABP1-D,但其在细胞中的作用位置以及在染色体的定位情况仍不明确。本研究利用洋葱表皮细胞瞬时表达系统对小麦生长素结合基因TaABP1-D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TaABP1-D蛋白为膜蛋白,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中;同时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材料和信息学方法,将TaABP1-D定位在小麦5D染色体长臂的近着丝粒位置上,距两侧EST标记BE490079和BE405060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51 c M和0.28 c M。
关键词: 小麦 TaABP1-D 亚细胞定位 信息学 染色体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季覆盖物对山西野生狗牙根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塑料薄膜覆盖、遮阳网覆盖和草帘覆盖,观测野生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返青初期叶片、茎和根茎各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测定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以揭示不同覆盖处理下狗牙根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经覆盖处理的狗牙根返青率在88.67%以上,而未覆盖的狗牙根植株全部死亡;草帘覆盖处理的狗牙根草坪盖度、株高、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遮阳网覆盖,而丙二醛含量及质膜透性显著低于遮阳网覆盖,效果最好;塑料薄膜次之,遮阳网较差。狗牙根各器官对覆盖物的响应表现出根茎>叶片>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核心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作物学报 》 2015 CSCD
摘要:通过遗传种质的多样性评估,可以指导深入研究资源和育种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进而提高优异基因的交流累加和新品种培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878份谷子核心种质通过15个表型性状的综合鉴定,评估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我国谷子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单穗粒重、穗长、穗粗、株高、茎节数和生育期均表现了丰富的变异;谷子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相比农家品种下降明显,育种的遗传增益主要体现在株高和穗长的适度减低,以及茎粗、茎节数、穗粗、单穗粒重、单穗重及生育期的适度增加;(2)系统聚类分析将谷子资源分成3类,第Ⅰ类以来源为东北欧国家的品种为主,第Ⅱ类以北美和非洲的品种为主,第Ⅲ...
黑小麦麸皮戊聚糖的酶法提取工艺条件优化与理化性质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黑小麦麸皮戊聚糖的酶法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单糖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等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运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分析了提取工艺中料液比、加酶量、提取温度、溶液p H、提取时间对戊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酶法提取戊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加酶量12mg/10g底物、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90min、溶液p H6、料液比1∶10(g/m L)。在此条件下,戊聚糖的提取率为4.17%。通过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了黑小麦麸皮酶提戊聚糖EEP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EEP主要由阿拉伯糖(Ara)、木糖(Xyl)和葡萄糖(Glc)组成,并含有微量半乳糖(Gal),其摩尔比为Ara∶Xyl∶Glc=1.0∶1.55∶3.19,Ara/Xyl比值为0.64。EE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6×1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