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地黄脱毒试管苗大田直接移栽技术研究
《中药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地黄脱毒试管苗适时直接移栽入大田的技术体系,提高脱毒地黄规模化生产的效率。方法:将长有5~6片叶的地黄生根试管苗采用不同浇水方式、不同时间段和不同遮阳处理进行移栽,对移栽的试管苗及时搭建塑料薄膜小拱棚进行保湿,10 d左右进行逐渐打孔透气适应于大气环境条件。结果:大气温度19~24℃,地温17~23℃,移栽前浇水(土壤含水量为13%~14%),地黄脱毒试管苗不经过炼苗,直接移入防虫网棚苗圃地栽培,移栽成活率达92%以上,25 d平均叶片增量1.85片/株;30~34℃高温条件造成拱棚膜下环境高温高湿,采用50%的遮阳处理,移栽成活率77.78%~89.72%,试管苗生长健壮,25 d平均叶片增量1.65~1.75片/株。结论:建立了高效的地黄脱毒试管苗大田直接移栽技术体系,适用于大批量和工厂化地黄组培快繁苗移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曲靖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状况
《土壤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2011年,采集曲靖市耕地12个土类13 171个土壤样品,进行有机质测定,了解曲靖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状况。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曲靖市耕地不同土类土壤有机质有升有降。其中,赤红壤、水稻土、紫色土、冲积土和燥红土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升高13.0%、16.8%、19.5%、52.5%和222.4%;而草甸土、黄壤、红壤、石灰(岩)土、黄棕壤、棕壤和沼泽土平均含量则分别降低了6.2%、17.7%、19.6%、32.3%、36.0%、42.9%和74.1%。从面积上来看,80.8%的旱作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低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这意味着曲靖市旱作耕地土壤质量有所退化。耕地土壤管理中需加强绿肥生产利用、秸秆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金属Cu、Zn污染对小麦旗叶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明确Cu、Zn污染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从而为小麦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以分别添加铜盐和锌盐模拟污染土壤的盆栽试验,研究了‘晋麦96’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保护酶活性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开花后Cu、Zn各处理间SPAD值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低浓度Cu、Zn处理有利于提高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进程。Cu、Zn以100 mg/kg处理在灌浆后期光化学活性较强,受伤程度较小,高于100 mg/kg不利于维持小麦叶片细胞膜稳定性,适宜的Cu、Zn含量可以延缓小麦旗叶细胞的脂膜过氧化作用和衰老进程。从拔节期到灌浆期各处理小麦旗叶CAT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u、Zn均以100 mg/kg处理CAT活性最高;Cu、Zn处理对株高影响较小,且均以100 mg/kg处理产量最高分别达12.86 g、12.17 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诱导对星豹蛛热激蛋白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温度诱导对星豹蛛的应激反应,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了不同温度对星豹蛛热激蛋白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7、20、23、26℃诱导后,星豹蛛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当高于26℃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38℃时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716.46和10.44倍,差异显著;低于17℃时,表达量随着温度的降低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1℃时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334.53和9.38倍,差异显著;-1~41℃范围内,在相同诱导温度处理下,星豹蛛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hsp90基因。表明当星豹蛛受到温度高于26℃或低于17℃的刺激后,体内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均增加,且hsp70基因表达量高于hsp90基因。说明热激蛋白只有在极端高温和低温的条件下才充分表达,从而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只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起作用。
关键词: 星豹蛛 热激蛋白70 热激蛋白90 温度诱导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5种红果肉海棠多酚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5种红果肉海棠为材料,采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清除[2,2′-连氨-(3-乙基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法对其进行了抗氧化活性评价。Folin-Ciocalteau法测其多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其酚类物质的组成与含量,相关系数法分析多酚、黄酮与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其多酚含量为318.14~838.83 mg GAE/100 g干重,黄酮含量为367.64~1821.37 mg RE/100 g干重。印第安魔力海棠、红巴伦海棠、红园海棠和印第安夏天海棠的多酚和抗氧化能力均较高。检测出矢车菊素-半乳糖苷、矢车菊素-阿拉伯糖苷和芦丁等10种多酚类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条锈病基因YrCH5026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
《华北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H5026是携带中间偃麦草抗病基因的渗入系。为了更好地利用CH5026,拓宽小麦抗性育种资源,对其抗条锈性来源和遗传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抗性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并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在苗期和成株期对CH5026及其亲本分别接种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1、CYR32和CYR33。结果表明,CH5026在苗期和成株期对这3个条锈菌小种均表现出免疫或近免疫,且与其抗性供体TAI7045及其野生亲本中间偃麦草抗病侵染型相似。对其与感病品种(系)的杂交后代F1、F2、F2:3和BC1群体接种CYR32进行成株期抗性遗传机制分析,证实CH5026对CYR32的抗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基因组原位杂交未检测到外源DNA杂交信号。用569对SSR引物对CH5026/台长29的192个F2群体进行分析,发现3个与抗性基因连锁的SSR标记:Xgwm210、Xwmc382和Xgpw7101,抗性基因位点与两翼邻近连锁标记Xwmc382和Xgpw710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0,4.7 c M。利用中国春缺四体、双端体材料将该基因及其连锁标记定位在染色体2AS上。通过基因来源及连锁分子标记多态性比较,这个抗条锈病基因与已知定位于染色体2AS上的抗性基因不同,很可能是一个新的抗条锈病新基因,暂将其命名为Yr CH502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高粱种质幼苗器官形态与出苗能力关系的研究
《作物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粱是世界上重要的禾谷类作物,具有抗旱、耐盐碱和耐贫瘠等多重抗性。种子出苗率低一直是高粱种植的制约因素之一,给高粱的机械化种植造成很大影响。本研究于2014年选用不同高粱种质进行室内发芽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播种深度研究高粱种质出苗率、中胚轴和胚芽鞘长度与覆土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种发芽率和发芽势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正向中亲优势,变幅分别为5.45%~10.18%和9.59%~13.69%;随着播种深度增加,出苗率逐渐下降;播种深度越深中胚轴越长,但对胚芽鞘影响不显著;供试高粱材料不同播深(2cm和6cm)处理的中胚轴长度差与出苗率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2=-0.7065*),表明中胚轴的伸长能力是不同播种深度处理出苗率变化的重要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磺对土壤Cd、Pb有效性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以无硫磺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硫磺处理对土壤pH值、有效态Cd和Pb含量,以及对小油菜生物量、植株Cd和P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磺以后,土壤pH值在30d内明显降低,同时土壤有效态Cd、Pb含量显著升高。随着硫磺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效态Cd含量升高,不同处理之间差异达5%显著水平。30d时,160mmol/kg硫磺处理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为0.863mg/kg,比对照增加了1.98倍。小油菜干物质量随硫磺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植株Cd含量也显著升高,植株地上部Cd含量最高可达491.35mg/kg,是同时期对照处理的1.64倍。植株吸收的Pb主要分布在地下部,说明试验中种植小油菜未能达到净化Pb污染土壤的目的。总之,施用硫磺具有强化小油菜对Cd的吸收,增强小油菜提取污染土壤Cd效率的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