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侵蚀特征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选择山西省吕梁市王家沟流域为典型区域,系统分析了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侵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王家沟流域内共有沟道718条,其中冲沟109条,切沟286条,干沟302条及河沟21条。这4类沟道的发育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巨大差异;沟道侵蚀是王家沟流域内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沟道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56.19%;流域内不同坡度范围内土壤侵蚀强度与沟道类型存在紧密联系。同时,人为因素也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沟道侵蚀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沟道侵蚀 黄土高原丘陵区 GIS 王家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油分相关分子标记的实用性分析与验证

作物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年从各地收集到不同生态类型高油大豆品种37份、低油大豆品种11份,以此为材料对已经定位的19对SSR分子标记进行实用性验证研究,进而筛选实用分子标记和带有重要标记的育种材料,寻求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突破。参试样品DNA经PCR扩增和9%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然后统计每个SSR位点带型,最后采用SPSS软件作方差分析。结果选出2个与高油相关的实用性标记,分别为Satt162和GNE165,Satt162是最理想的高油分子辅助育种可实用标记。可以被1个或2个标记检出的高油材料有35份(高油材料共37份),检出率高达94.6%。该试验结果表明Satt162和GNE165联合检测可以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高油育种实践。

关键词: 大豆 油分 分子标记 实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时期谷子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谷子的耐旱规律,以晋谷20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抽穗期和灌浆期植株体内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干旱胁迫组谷子旗叶中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73.84%和29.53%,APX活性升高61.54%,H2O2和MDA含量与对照组接近;灌浆期干旱胁迫组旗叶中H2O2、MDA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APX、CAT和POD活性升高,但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谷子抽穗期植株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对干旱的适应性较强,而灌浆期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脯氨酸和APX在谷子干旱胁迫生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谷子 干旱 抗氧化酶活性 脯氨酸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浓度对高粱幼苗形态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高粱耐低氮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耐瘠程度不同的高粱品种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了6个氮浓度对高粱幼苗形态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粱幼苗地下干质量和POD活性在不同氮浓度间无显著性差异;氮浓度为4 mmol/L时,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和SOD活性最大;氮浓度为0.04 mmol/L时,高粱幼苗缺氮表现明显,株高、茎粗、成活叶数、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氮浓度为4 mmol/L时显著降低,根冠比显著升高;氮浓度大于4 mmol/L时,除成活叶数和根冠比外,其他指标值均下降。以0.04 mmol/L为低氮处理,4 mmol/L为正常氮处理,对9个高粱品种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聚类分析显示,耐低氮材料为晋杂12号,中等耐低氮材料为狼尾巴、二达芒和八月齐,低氮敏感型材料为小铜锤、关东黄、农858、竹竿青和西藏。

关键词: 高粱幼苗 氮浓度 形态特征 生理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尖镰孢菌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通用性评价

植物保护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38株尖镰孢菌的遗传多样性并开发可在近缘镰孢菌种中通用的尖镰孢菌EST-SSR标记,利用设计和筛选的18对多态性EST-SSR引物对38株尖镰孢菌和5种近缘镰孢菌进行SSRPCR扩增,经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扩增产物,并用NTSYS软件分析供试尖镰孢菌的PCR扩增结果。结果表明,18对EST-SSR标记引物在38株尖镰孢菌中检测到7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达92.6%,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4.2条;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65~0.946之间,平均为0.721;来源于同科寄主植物群体的菌株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以葫芦科最大,锦葵科最小,依次为葫芦科>兰科>豆科>亚麻科>茄科>锦葵科。在相似系数为0.756时,供试38株菌有35株按照不同科寄主植物聚为不同的类群,说明尖镰孢菌SSR类群的划分与其寄主来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8对EST-SSR引物在近缘镰孢菌种中均能有效扩增的引物数及通用性比率为10对和55.6%,均显示多态性的引物有2对,占供试引物总数的11.1%。表明尖镰孢菌ESTSSR区域遗传多样性丰富,基于尖镰孢菌EST序列开发镰孢菌通用SSR标记是可行的。

关键词: 尖镰孢菌 EST-SSR 遗传多样性 通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探索山西晋中地区获得玉米高产稳产的适宜覆膜种植方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4种覆膜方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均可显著提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可显著提高花后叶片的蒸腾速率,从而显著提高产量。其中,起垄膜侧种植方式处理的光合特性最佳,产量最高,较对照提高36.2%。籽粒产量与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行粒数及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光合参数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略高于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说明通过提升花后的光合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总之,起垄膜侧种植栽培方式有利于玉米提高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是一种适合晋中地区玉米生产的覆膜方式。

关键词: 玉米 覆膜方式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中间砧嫁接苹果品种叶片和枝条解剖结构与矮化性关系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探讨国内原生苹果种质资源的致矮解剖机理,以5种中间砧(分别为M26、SH1、Y-1、Y-B094、Y-C002)嫁接‘长富2号’的叶片和新梢为试材,基砧为八棱海棠,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法,比较其解剖结构。结果表明:不同中间砧嫁接‘长富2号’叶片的上表皮厚、下表皮厚、栅栏组织厚、海绵组织厚、栅海比、叶厚等指标均存在差异,栅栏组织厚度与矮化性成正相关,Y-1、M26、Y-B094表现为矮化,SH1表现为半矮化,而Y-C002则趋向于乔化;不同中间砧嫁接‘长富2号’新梢的横截面直径、皮层厚度、韧皮部厚度、木质部厚度、木质部厚度/韧皮部厚度、髓部直径等指标也具有差异,5种供试砧木嫁接品种的木质部厚度/韧皮部厚度的比值与其致矮能力成正相关,即5种砧木致矮能力大小为Y-B094>Y-1>M26>SH1>Y-C002,与田间实际表现一致。不同中间砧正是通过影响地上部接穗品种叶片、枝条的结构,进而影响其生理代谢,从而表现出乔化或矮化的性状。

关键词: 苹果 矮化中间砧 ‘长富2号’ 解剖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旱号强筋抗旱丰产系列小麦品种选育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育成适宜中国黄淮麦区旱地种植的优质强筋抗旱丰产小麦新品种,选育研究突出了强筋力品质改良的的高产优质育种目标和重视利用具有国外优质种质背景的品种资源。通过生态适应合理组配亲本,调节花期活性杂交,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分子标记检测和面筋数量及质量的品质测定辅助选择,生态适应协调特征特性选育和生态适应异地多年多点及水旱地鉴定鉴选,重视系统观察考种和综合评价优选及优系优中选优等育种策略和方法技术的应用,克服了利用国外种质杂交和冬春杂交的抗旱、耐热、抗冻及适宜熟性等特性适应性差的技术问题,育成了以‘运旱20410’、‘运旱618’为代表的运旱号系列强筋小麦品种,品质特性实现了由中强筋到稳定性强筋的创新改良,具有比‘晋麦47’增产2%~10%的高产潜力和较强的抗旱抗干热风能力。实现了抗旱丰产与强筋品质性状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强筋小麦 ‘运旱20410’ ‘运旱618’ 特征特性 选育策略 方法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小麦面粉戊聚糖的部分酸水解特征与组成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黑小麦面粉戊聚糖(WEAX)的部分酸水解特征,并对其组成进行分析。分别采用0.02,0.05,0.1mol/L三氟乙酸(TFA)对WEAX进行部分酸水解,结合离子色谱和液-质联用等测试手段对WEAX及其水解产物的单糖组成、酯合阿魏酸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小麦面粉戊聚糖WEAX的糖残基主要由阿拉伯糖和木糖组成,其取代度为0.7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06。WEAX经部分酸水解后,随着酸水解程度的增加,阿拉伯糖的含量逐渐降低,木糖的含量逐渐增加,取代度和相对分子质量不断下降。黑小麦面粉戊聚糖WEAX的主链由木糖连接形成木聚糖,阿拉伯糖位于侧链,并与阿魏酸分子通过酯键键合。

关键词: 黑小麦 戊聚糖 部分酸水解 阿魏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作物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绿豆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新选育的15个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与绿豆产量相关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绿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主茎分枝数>单荚粒数>单株荚数>株高>荚长>百粒重>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与绿豆产量的关联度最大,r值为0.7142,其次是单荚粒数,r值为0.7028,荚长、百粒重和主茎节数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在选育山西省绿豆新品种时,应注重主茎分枝数和单荚粒数多的品系选育。

关键词: 绿豆 产量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