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油菜凸耳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转育及育性表现
《种子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自育的甘蓝型油菜双低细胞核隐性核不育材料98116A为母本与甘蓝型油菜凸耳双低品系T2632为杂交父本进行杂交转育,在F1可育株自交的同时进行去雄与杂交父本进行正反交,在杂交后代中选取生长健壮具有凸耳性状的可育株自交,并调查自交后代中的育性分离比例,自交4个世代后进行兄妹交,即获得双低的凸耳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的不育株率远高于98116A,其不育株率达到90%以上,而且其育性遗传恢复机理也发生了改变。该不育系在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优育种的研究与利用中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浅析Tuxpeno和Suwan等(亚)热带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
《玉米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至今Tuxpeno、Suwan、墨黄9号和西南山区地方品种等(亚)热带种质选系及改良系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的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优良玉米群体Tuxpeno、Suwan和墨黄9号等,优良玉米自交系S37、S11、S1611、QB39、毕405、449、D19、M9、五-151、J51和5311等,优良玉米杂交种恩单2号、会单4号、雅玉2号、桂单19、兴黄单89-2、交三单交和黔单13等,对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其间利用的主要杂优模式为SuwanT(uxpeno等)×西南山区地方品种选系或温改地选系或典型温带种质选系等。新世纪如何继续沿用原有杂优模式和利用(亚)热带种质改良中国骨干类群并创建新的杂优模式都值得玉米育种家高度重视,为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


6%三消丹水分散粒剂对稻瘟病的防治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网室生物测定,筛选出6%三消丹(6%丙多·多)水分散粒剂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经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三消丹水分散粒剂60 g/667m2 防治水稻穗颈瘟发生,防治效果可达到70%以上,推荐剂量60 g/667m2,对水稻植株的生长安全。


黔油18号生态适应性分析
《耕作与栽培 》 2005
摘要:应用1999-2001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资料,对黔油18号进行产量联合方差、回归系数及生态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综合性状好,丰产稳产性较强,在有利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属于高产稳产类型品种,具有广泛适应性,适宜于省内各油菜产区和与贵州生态相类似的长江流域油菜产区推广种植。


黔油系列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Ⅲ·可育株的识别及拔除
《贵州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通过对不同生态地点两系核不育杂交油菜制种可育株识别及拔除技术的研究得出:小花蕾(0·31~0·41cm)挤浆及大花蕾(≥0·42cm)直观识别拔除可育株,能提高母本不育株个体发育及分枝结角能力。小花蕾挤浆识别较开花识别拔除可育株的处理,遵义、德江、紫云三地制种母本不育株根颈粗平均增加33·63%,全株有效角增加13·6%,产量增加17·93%;大花蕾直观识别较开花识别拔除可育株的处理,三地制种母本不育株根颈粗平均增加22·43%,全株有效角增加8·07%,产量增加6·2%。耗工量及杂种不育株率以小花蕾挤浆识别最低,分别为14·18h/667m2及0·08%。


木霉生防菌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与互作
《西南农业学报 》 2005 CSCD
摘要:将广谱拮抗木霉生防菌株(Trichodermaharzianum)引进辣椒根际,分析其对根际微生物区系和种群数量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根际微生物与木霉菌和病原尖孢镰刀菌、青枯假单胞菌的互作。研究结果证实,木霉生防菌对辣椒根际大多数真菌种有抑制作用或重寄生作用,或两种作用皆有,并主要引起真菌种群数量的减少和区系组成变化,对数量占绝对优势的细菌和放线菌的种群数量和区系的影响不大。在辣椒根际木霉生防菌主要受放线菌和少数真菌和细菌种的抑制,这些对木霉菌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种绝大多数也能抑制病原尖孢镰刀菌和青枯假单胞菌。多数根际优势细菌种对木霉产孢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木霉生防菌株的根际竞争定殖机理和对土壤生态的安全性。
关键词: 木霉菌 根际微生物 区系 尖孢镰刀菌 青枯假单孢菌 相互作用 辣椒


被孢霉γ-亚麻酸高产菌株选育
《菌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紫外线复合氯化锂诱变高山被孢霉SM96,筛选出一株高产γ-亚麻酸的菌株TM11,产量比出发菌株(25mg/L)提高了近3倍。对影响其多不饱和脂肪酸产生的因子Mg2+,VB6,营养盐溶液,磷源,碳源,氮源酵母膏进行了正交试验,选出TM11最佳的培养基配方:MgSO4·7H2O1.0g,VB6150mg/L,酵母膏6g/L,葡萄糖100g/L,营养盐溶液1mL/L,K2HPO42g/L。在上述最佳培养基中TM11的生物量达18.0213g/L,总脂达10.8128g/L,GLA量达668mg/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