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Ⅸ.硼砂施用方式、数量及时期与制种群体产量和经济性状变化
《耕作与栽培 》 2006
摘要:试验研究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中的硼肥使用技术,探讨硼砂的施用量、施用方式、施用时间对制种产量和母本群体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以底肥施用结合喷施方式的群体制种产量和经济性状效果最佳,其底肥用硼砂数量应控制在0.6~1.11KG/667M2,最适用量1.11KG/667M2,喷施时间在移栽活棵期-现蕾抽薹期;一次性底肥方式效果其次,硼砂用量应控制在0.6~1.31 KG/667M2;采取单一喷施方式时,应在5叶期-现蕾抽薹期及早施用,并增加喷施次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球茎草芦营养成分动态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对球茎草芦不同生长年限、不同生育时期营养成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球茎草芦的蛋白质、灰分含量均随生育时期的推后呈线性下降(P<0.05),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随生育时期的推后呈线性上升(P<0.05),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变化与生育期无明显相关,粗蛋白含量随生长年限的推后逐渐下降,而磷、钙含量则以4年生最高;1~4年生分蘖期至抽穗期粗蛋白含量在13.42%~16.96%,而粗纤维含量在21.03%~32.88%,是西南地区优质地方牧草品种,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PS定位对贵州喀斯特山区县级尺度土壤养分变异与空间格局研究——以务川县为例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在贵州选取有代表性的喀斯特区县,根据耕地土壤类型,利用GPS定位,采集300个土壤样品,开展喀斯特山区县级农田土壤养分变异与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县级尺度下,耕地总体有机质与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幅大(分别为3.81~82.65 g/kg、21.84~325.94 mg/kg、0.64~89.72 mg/kg、30.80~481.28 mg/kg),酸碱反应覆盖范围宽。两种类型耕地土壤养分差异明显,养分的高量水平与低量水平差异达显著水平。5种土壤养分中,有效磷含量分布呈现出较高的均质性,其余4种养分分布格局较为复杂,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