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鄂北大麦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湖北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鄂北具有南北兼优的气候特点,幅员辽阔,土层深厚,有利于大麦优质高产,是发展大麦生产的理想地区。为了探讨鄂北大麦的高产栽培途径,推广“6121”、浙皮1号、浙农大3号等良种,1985年秋至1988年夏,我们与随州市科委、农委、农业局、均川农技站协作,组织开展了以均川镇为中心的5000亩大麦高产协作攻关。1987年夏收,4700亩大麦平均亩产325.6公斤,陈家岩村425亩平均亩产390.5公斤,其中13.73亩综合高产栽培试验田亩产达445.1公斤。1988年夏收又有了新的提高,陈家岩村500亩平均亩产405公斤,为大麦大面积丰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根据几年来的试验及大田考察资料,综合分析了大麦高产的产量结构及群体动态,提出该地区亩产400公斤的配套栽培技术。


用红外线灯供暧 提高冬春初产仔猪成活率
《湖北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我所养猪场在冬春母猪产仔时,总有一些仔猪因受寒冷侵袭的影响(感冒、肺炎、拉痢,堆压取暖)而死亡,产仔成活率只有85%左右。为此,我们从1985年以来对仔猪采用红外线灯供暧,效果很好,使冬春产仔成活率提高到92%以上。供暧方法是:在母猪栏前面的仔猪补料间内放置一个木板箱做成的保暧窝,木箱一侧开一个小门,让仔猪自由进出,木箱内铺干草,中央悬吊一个250瓦的红外线灯泡。木箱上设活动盖子。仔猪生下后迅速擦干身上的粘液,立即从小门放入保暖窝内,等到仔猪身上干了能活动时,从小门赶出吃第一次初奶,吃完后又从小门赶入保暧窝内,这样连续3—4天后,仔猪就会习惯地进出保暧窝。保暧窝一般温度为29—


综合性状优良的红薯新品系85—2399
《湖北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建国以来,我省红薯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量稳步增长。究其原因,除了科学栽培,改善贮藏条件外,最主要的还是推广了良种。40年代后期,我省引进胜利百号,代替了一些劣质、低产的红薯地方品种。80年代,我省又引进了抗根腐病且高产的红薯新品种徐薯18,目前在我省种植近100万亩,


罗田县种草养畜初见成效
《湖北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为了在大别山区种草养畜,我们会同罗田县农牧局进行了此项工作。1986年10月,首先在匡河、大河岸、凤山镇试种以白三叶为主的牧草350亩,同时在石桥铺镇的七里冲村建立了引种紫花苜蓿、白三叶、鸭茅、苇状羊茅、聚合草的试验区。试种观察结果:到1987年4月,紫花苜蓿、鸭茅、苇状羊


桔园种植藿香蓟的效益初报
《浙江柑桔 》 1988
摘要:果园的合理套种间作,对促进果树的生长发育、改善果实品质,增进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的理化性及提高墒情,控制病虫害,都有很好的效果。通过实践,我们认为采用藿香蓟作桔园行间绿肥,可以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现将藿香蓟的栽培及其效益初报如下。 一、藿香蓟的生物学特性 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 L.)又名白花草,属菊科。株高一米,分枝多且呈对称状。春季撒播后5~7天即发芽,发芽率高,幼苗可以移栽,成活率高。6月中旬开始开花,从基部开始陆续向上开花,边开花、边结实。花小、呈白色或淡紫色,种子黑色,尖小,有边芒,可随风传播到几十米以外生根发芽。9月落入土中的成


应用同位素研究早稻对复(混)合肥料养分的吸收与分配规律
《土壤肥料 》 1988
摘要:复(混)合肥料的肥效机理研究是“六五”期间国家攻关项目“提高磷肥、钾肥在化肥构成中比例的研究”内容之一。1984年我们应用同位素~(15)N、~(32)P示踪技术在湖北省主要水稻土上进行了早稻对复(混)合肥料—尿素磷铵中养分的吸收利用和分配规律的研究。为早稻合理施用复(混)合肥料提供了依据。


大约克猪Ⅰ系选育成果简评
《湖北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大约克猪原产于英国约克郡,育成至今已有100多年,是当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优良猪种。纯种母猪每胎产仔10头以上。纯种肥猪日增重800克左右,肉料比1:3左右,瘦肉率60%以上,肉质良好。


大约克夏猪Ⅰ系育种工作的几点体会
《湖北畜牧兽医 》 1988
摘要:大约克Ⅰ系选育进展和目标的实现,只是预期达到的目的之一,另一目的是通过育种实践取得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指导今后的育种工作。现在,仅就Ⅰ系选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一个一个地来加以分析和讨论。一、Ⅰ系主选性状的确定品种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品系也不例外,决定性的因素是社会的需求和条件。


七个湖北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系通过鉴定
《湖北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动植物新品种选育主题专家组主持,于1988年8月19—23日在武汉对湖北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系进行了鉴定,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及我国长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教授、专家共22人参加了会议。鉴定组全体成员依据主题专家组制定的我国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系的标准,对申请鉴定的不育系进行了逐个田间考察、室内检测、资料审阅,并组织答辩和评议,一致认为下列四个不育系达到标准。省农科院培育的W6154s是1982年开始转育,1986年定型的籼型光敏感核不育系,现为复交F_(10),在武昌7月11日至9月10日为不育期,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达100%,不育期达99.95%以上,可育期的结实率为43.6%,不育期开花顺畅,柱头大而外露,异交结实率高,易于制种;在长江流域属中熟早籼型。省农科院培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