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糖对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琼脂平板为萌发基质,测定了10种糖化合物(木糖、果糖、山梨糖、核糖、甘露糖、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乳糖和蔗糖)对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浓度为1%时,除蔗糖外,其余9种糖对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木糖、果糖、山梨糖和核糖的抑制作用强烈;孢子经木糖或果糖处理6h后,并未丧失活力;多种糖混合仍表现为抑制孢子萌发。当各种糖与起刺激作用的马铃薯煮汁分别混合时,表现出明显相反的两种效应,一是马铃薯汁的刺激作用可掩盖甘露糖、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乳糖和蔗糖的抑制作用;二是木糖、果糖、山梨糖和核糖的抑制作用可掩盖马铃薯汁的刺激作用。表明外源糖化合物及某些生命活性物质可影响薄壁分生孢子萌发。


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连锁分子标记的鉴定及利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NCBI中公布的BAC序列信息开发新的SSR标记,在条纹叶枯病抗病基因Stv-bi区域附近设计了15对SSR引物,其中有3对引物(RM21-5、RM21-8、RM21-15)在抗病品种Achil106、关东194与不同感病亲本之间有多态性。采用Achil106×武育粳3号的F2∶3家系和7个抗、感组合的高世代稳定株系对这3个标记进行抗性选择效果评价。结果显示:3对引物对抗病型植株的分子检测与田间表型鉴定吻合率分别为80.8%、87.6%和82.8%;对感病型植株的分子检测与田间表型鉴定吻合率分别为92.4%、75.8%和88.6%。说明这些标记可以用来对相应组合的后代进行抗条纹叶枯病基因型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泗稻12号的选育及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泗稻12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选育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等优点。该品种于2008年5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适宜在我国黄淮粳稻区种植。在江苏中部地区可以采用直播和机插等方式种植。本研究归纳了泗稻12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总结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不同海拔地区(南京和拉萨)种植的甘蓝型油菜的种子基因差异表达
《植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在南京(海拔8.9m)和拉萨(海拔3658m)2个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高油品系H105,该材料含油量在两地分别为(46.04±1.42)%和(53.09±1.35)%。利用拟南芥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两地种植的H105开花后30天种子基因的表达。以种植在南京的H105为对照,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有421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229个基因表达下调,192个基因表达上调。这些基因按功能可初步分为代谢相关、运输相关、结合相关、转录相关、结构相关、发育相关、信号转导相关、其它相关及功能未知基因等几大类别。一些与光合成、糖代谢以及脂肪酸合成相关的重要基因,如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家族、蔗糖合酶、丙酮酸激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ATP-柠檬酸裂解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脂肪酸去饱和酶(FAD6和FAD7)基因等被鉴定为差异表达。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为探讨油菜在不同海拔地区含油量差异的分子遗传机理提供了重要信息。
关键词: 海拔地区 甘蓝型油菜 基因表达谱 基因芯片 含油量


施氮量对优质粳稻南粳4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条件下,研究氮肥施用量对优质粳稻新品种南粳4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达显著水平,适量施用氮肥能明显增加南粳44产量,人工插秧方式氮肥用量为20.74 kg/667m2时产量最高,达到754.06 kg/667m2,而机械插秧方式最高产量为717.24kg/667m2时的适宜氮肥施用量为18.59 kg/667m2;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在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处理间表现趋势基本相同。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建议
《中国家禽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高致病性禽流感对家禽和人类带来很大威胁。由于野生及家养禽类中H5N1大规模暴发(非洲、亚洲、欧洲及中东),H5N1传染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特别是H5N1可能在传染过程中变异,因而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现就全球应对禽流感威胁的战略与具体措施探讨如下: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的国家战略和应对大规模流行举措:预防、监视和扑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