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华南鳞盖蕨试管苗移栽技术研究
《福建热作科技 》 2006
摘要:华南鳞盖蕨试管苗移栽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基质直接影响试管苗的成活率,珍珠岩+泥炭土具备疏松通气、持水量高等特性,是试管苗移栽的理想材料,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其次合适的环境条件是温度必须控制在17-20℃,空气相对湿度在70%-90%之间;适当遮荫和控制水、肥,这些是试管苗移栽成活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


不同供硫水平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为探明硫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和水稻吸硫特性,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缺硫导致水稻生长明显受阻,生育推迟,抽穗结实不良,根量少,根细长。随着施硫量的增加,水稻产量随着增加,当硫肥浓度超过0.180mmol/L时,各处理的千粒重、结实率就不再增加,表明当培养液的硫浓度≥0.180mmol/L时可满足水稻金优82正常生长的需要。无硫处理的水稻最终没有结实。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的含硫量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而提高,它们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成熟收获后,植株和根系氮、磷、钾含量随着硫肥供应量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随着供硫水平提高,谷粒的硫含量增加,当供硫浓度达0.18mmol/L时谷粒硫含量不再增加;而谷粒氮、磷、钾含量也有上升的趋势。


浅析科研院所绩效管理体系的建构
《科技管理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管理“扬弃”了传统意义上的绩效考评,有助于优化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科研院所的整体绩效水平。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分类分层管理、公开公平公正、量化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等四个基本原则。绩效管理体系由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计划的实施与管理、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等五个有机关联的环节所构成。


福建野生紫芝资源开发利用Ⅱ.“闽紫96”(中国灵芝)
《菌物研究 》 2006
摘要:由福建野生紫芝人工驯化得到的栽培菌株“闽紫96”,子实体中型,菌盖大小7.0~9.0×10.0~17.3cm,其担孢子形态饱满,6.84~7.37×10.26~11.05μm,较灵芝担孢子大;标本(HMAS 77207)经鉴定确认为紫芝(Ganoderma siruense J.D.Zhao,L.W.Hsu et X.Q.Zhang),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的灵芝药材的来源菌物。2004-2005年,采用阔叶树枝桠材栽培“闽紫96”,推广栽培面积860m~3(菌材),平均年产量为12.70 kg/m~3(干品/菌材)。将“闽紫96”子实体超微粉碎加工成300目超细粉。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其超细粉呈纤维状,以分散、破碎的茵丝片段形态存在,长度范围为10~50μm,直径1.2~4.5μm不等;激光粒度检测结果表明:超细粉的表面积达到227.54 m~2/kg,D97=63.8μm。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闽紫96”超细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总糖、灰分及多糖含量分别为4.2 g/100g、10.84g/100g、3.71 g/100g、36.5g/100g、30.2g/100g、1.7 g/100g和1.3 g/100g;所含17种氨基酸总量为9.30 mg/100m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65.7%;其脂肪酸构成以油酸(45.5%)、亚油酸(27.7%)及棕榈酸(18.8%)为主。此外,其重金属元素Pb,As,Hg,Cd等含量分别为<0.2 mg/g、0.13 mg/g、0.072 mg/g、0.24 mg/g,符合国家商务部《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要求。
关键词: 紫芝(中国灵芝) 枝桠材栽培 超细粉 显微形态 粒度 化学成分


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通过对1995-2004年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相关统计资料的分析,阐述了近10年来福建省12条主要水系、主要湖泊水库和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从2002年起,福建省水域环境质量呈现持续恶化的趋势,12条主要水系和湖泊水库的Ⅰ-Ⅲ类水质所占比例分别从2002年的90.6%和77.8%下降至2004年的83.6%和36.4%;近海域海水一、二类水质所占比例从2002年的47.3%下降至2004年的32.3%;分析了引起福建省水环境质量恶化的农业面源污染因子,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畜禽养殖、水土流失和水产养殖;并提出了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农业立法、强化经营管理措施,加强农化物质投入最小化技术研究,开展畜禽粪便多用途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倡清洁生产、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合理投放鱼饲料和药物、减少流失率。

